边缘计算社区 · 2021年06月29日

从起点开始:5G MEC需求协议导读

转自:边缘计算社区
作者:牧之

1 概述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 Phase 2: Use Cases and Requirements 描述的是一些高阶需求,离产品落地还较远,不过它是所有其它协议的起点,可以用于导出参考框架、架构、实现等所有后续。

文中如果发现有涉及MEC的协议术语,可以随时参考事先准备好的《5G MEC规范中的术语》;这是在综合了多份协议文档之后,回过头来翻译整理的,已经力求准确了。

2 总则(Generic principles)

协议里有句原文:理解以下基本原则,对理解MEC规范上下文非常重要。初看时,感觉不强;越往后,觉得此言非虚。

2.1 NFV对齐(NFV alignment)

从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方面来讲,MEC在以往仅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存在,而在5G时代,成为了达成三大业务场景的必需。从接入网到核心网,5G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全面完成了虚拟化。说力所能及,是因为接入网还得再看看Open RAN(可能是个马蜂窝,暂时不敢捅)。所以,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运营商的投资,MEC需要复用5G网络的NFV环境

这个NFV环境,也是由ETSI负责在规范的。不熟悉ETSI历史地位的同学,可以点此 传送门 稍作了解。稍后也尽可能对ETSI NFV做个导读。

image.png

这条需求的协议原文,不过短短4句,所以反倒有必要做更多解读:

  • 如果纯粹从技术层面来理解,这条需求可能是句无感的“废话”;但从行业或者说产品落地层面来理解,就会非常有意思。尤其是在国内的行业环境,很多传统行业都有遗留的特制的“竖井”系统,没去碰过传统行业的ICT人员,可能压根不知道这些竖井系统的存在,反倒是胆敢拿SD-WAN去做企业组网的人员,可能或多或少是被现实教育过的。整个MEC的大背景是全面的云网融合,尤其是被5G首次打开的移动通信网领域的云网融合,目标是从服务大众消费扩展到服务千行百业,而一旦要涉及到行业,就会不得不面对大量的遗留应用。当前它们是由哪些供应商开发的?它们是否可以跑在NFV环境里?如果不行,当前谁最适合去做适配?当前谁最有动机去做适配?当前谁最有能力去实施整体解决方案?是否会让这些传统的行业应用,形成一个类似AppStore的新的行业应用生态?国内的2B SaaS严重滞后,这些是否会和2B SaaS的生态演进有关联?如此等等,都会是一些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人总是容易倾向于高估自己会的东西的重要性,并轻视自己的未知领域,所以更有必要时时自省,这些看着有点琐碎的“与本司产品无关”的“外部因素”,反倒可能更为重要,毕竟,没有应用,缺乏应用,一切免谈
  • 反过来讲,这里也可以附带理解另一个大势:云原生(如果细读协议的需求部分,可以发现大量与此相关的内容);尤其是在产业互联网阶段,这些产品多是2B应用,会融入到客户的价值链中,客户自己就在拥抱变化,那么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就更得支撑这些变化。拥抱大势者在机会来临时,可能会有同业竞争的红利。所谓大势,在底层逻辑,大概率都是相互支撑相互成就的吧。
  • 此外,关注相关行业的同学,尤其是创业同学,可能会慢慢觉得有些“可怕”。大公司的战略纵深,原本就要比创业公司要深几个数量级,创业公司的机会,更像是在“看准赛道后提前在赛道的某个预判位置耕耘等待”,然而,在这个基础行业领域,大公司产品规划的视野和纵深,正在慢慢拉开更大的距离。以AWS为代表的行业巨头为例:很多人也都陆续听到过AWS“从中心向边缘延伸“的产品发布落地,例如:AWS Lambda@Edge,AWS Local Zones,AWS Wavelength Zones,AWS Outposts,AWS IoT Greengrass,AWS IoT SiteWise,AWS IoT Things Graph,等等,这些看似零散的产品正在迅速成为“成体系的基础设施”,逐步浮现出一个至少面向未来5-10年的基础设施框架。另一方面,尽管通信行业可能长期受到互联网厂商的漠视,但AWS似乎比较“屈从”相关行业组织的规范,早早就在往ETSI NFV框架靠:_Mapping AWS Services to the NFV Framework_ (见下图;微信不支持外链,请自行搜索相关文档,相关新闻动态亦同)。结合以上两点,就可以支撑起AWS近期在5G方面的相对密集的新闻动态了:DISH(运营商)与AWS(云厂商)合建5G;Telefonica(运营商)与爱立信(设备商)和AWS(云厂商)合建5G;诺基亚(设备商)与AWS(云厂商)合作提供5G方案,等等。为什么需要关注此类巨头合作?因为电信领域是个相对特殊的基础领域,巨头的技术储备和历史案例,有助于为5G的虚拟化和2B应用落地,提供更加令人信服的背书。5G的虚拟化和2B应用落地的落地难度,可以从“加拿大运营商Roges的5G网络全国断网26小时”的事故中得到警示(电信行业标准要求每年不超过5.26分钟;不用查了,加拿大不可能用华为,是爱立信的软件更新所致)。维护一代,生产一代,研发一代、探索一代,基础行业属于国之重器,基本上属于这个模式,设备商一直是在按这个模式行事的(代表“网”的技术),新入坑的云厂商巨头(代表“云”的技术),也会具备相应的规划能力,“云网融合”相关的创业机会,可能就更得把此当作外部因素去找借力点找细分突破了

image.png

2.2 移动性支持(Mobility support)

需要服务的应用千变万化,一些MEC应用程序不可避免会是有状态的。所以,由于UE的移动性,MEC系统需要支持三个级别的移动性

  • 服务的连续性;
  • 虚拟化平台上的应用程序的移动性;
  • 特定于应用程序上的用户相关信息的移动性。

移动性是3GPP网络的基本功能,而且可能也是MEC最大的特色之一。协议有一大部分的复杂性,源于对移动性支持的需要。而且因为是多接入,所以还需要考虑各种异构场景,部分规范工作也会超出ETSI的工作范围,落入诸如IETF等组织。

之前不做移动网络的同学,很可能会低估移动性带来的复杂性。在移动网络中,甚至固定的UE也可能会“移动”,例如在小区负载发生剧烈变化时,或者UE在切换RAT时(不同的RAT具有不同的性价比);MEC节点本身可能也会移动,比如车载MEC主机,无线回传系统等。

image.png

2.3 灵活部署(Deployment independence)

出于性能,成本,可伸缩性,运营商部署偏好等原因,MEC需要支持不同的部署方式,至少包括:

  • 部署在无线节点(radio node)
  • 部署在汇聚点(aggregation point)
  • 部署在核心网的边缘(例如在分布式数据中心或网关中)
  • 其它

image.png

一方面,这条需求与5G的网络架构演进直接相关,MEC需要适配5G的各种部署模式

另一方面,这条需求也可以直接回答一个问题:“5G的MEC和边缘云有啥区别和联系”?觉得这个问题可能会有普遍性,也就摘在这里。

“边缘”本来就是个地理上的相对概念,就像“广东人会把福建人都叫做北方人”一样,谁都可以说出一堆理由说自己是边缘,尤其是现在在各个厂家的PR之下,所以更是没有必要去争论哪里是“边缘”了。如果回到产品规划或产品架构角度,作者觉得边缘更像是一个厂商可以端到端管控的网络边缘,如此,边缘才有能力成为第四次科技革命核心生产要素的出入口,即:采集企业数据/知识的入口,分发厂商算力/智能的口,才有资格值得各路英雄竞相折腰。MEC就更是如此,会成为十亿级人口,千亿乃至万亿级设备终端的边缘。更多底层逻辑,可以出门左转参考《最深的云网融合:多接入边缘计算(MEC)》第二章。

如此,观察到的当前边缘的几种常见落地形态:

  • 1、边缘云本质上是把边缘节点原本相对单一的资源/服务,扩展成为包括计算、存储、网络在内的综合云化,对外提供各种场景化的服务。
  • 谁拥有最多的边缘节点?一个直观可见的答案是CDN厂商,所以当下大多是CDN厂商在做:例如Akamai的IEP(Intelligent Edge Platform),Cloudflare的Cloudflare Workers,以及Fastly的ECP(Edge Cloud Platform)。
  • 云厂商也在这里有涉足,典型的独立产品形态像阿里云的ENS(Edge Node Service),相对隐蔽一些的产品形态像AWS的Lambda@Edge产品(藏在Amazon CloudFront);其实这些产品的基础也是云厂商的CDN产品,只不过云厂商有着更大的资源摊簿优势和产品协同优势,所以大概率会继续保持对CDN厂商的压迫态势
  • 也会有新的变量,因为边缘云的产品形态,非常取决于厂商的地理位置优势,所以预感当前还有些玩家并未完全入场
  • 2、云边缘本质上是公有云把自己的云服务延伸到了边缘,从“攻”方面而言,可以为自己的云服务“导流”;从“防”方面而言,可以防止对手来“截流”。大多是云厂商在做,比如AWS的AWS IoT Greengrass,阿里云的Link Edge,华为云的IEF(Intelligent EdgeFabric)。从计算架构上来讲,这个云边缘的产品形态确实也是有必要的,两方面原因:
  • 无论边缘云如何发展,中心云依旧掌握着最强大或者说是最具性价比的算力,以及最全面的算法框架平台,边缘智能需要这些算力和算法的平台支撑,例如用中心云完成模型的学习/更新,然后将模型参数下放到云边缘来完成模型的实时推理,如此,可以以最佳性价比达成“实时”的“智能”。
  • 云边缘的形态,大多会跟随白牌厂家的设备摆脱云节点的束缚,要比边缘云形态更加接近近场计算。与在住宅小区执行垃圾分类的目的类似,越靠近近场的云边缘的清洗服务,可以大幅提升整系统的带宽性价比和模型学习效率。
  • 3、边缘网关本质上是在把设备或网关资源云化,对外提供服务,服务各种场景。大多是设备厂商在做。偏传统的设备厂商基本都会起心动念,比如Dell EMC有一个和Vmware合作的边缘网关系列;也相信必定会有更多的设备商,甚至包括设备型的SD-WAN创业公司,都会在这方面动手。它的优势是离感知的源头或需要响应的执行点更近了,劣势是资源相对而言也更少了。所以,需要将其作为各司更大产品架构中的一部分来规划,即与端边云功能分配强相关,故不展开。

回到问题本身,这些和MEC有什么关联?按ETSI标准,MEC是一个通用方案,需要可以在上述三个位置都可以部署的。即,从园区级别、局端级别,以及中心云级别

一方面,这可能是为了支持更多的场景,另一方面,从稍后的用例来看,也是为了支撑更大的愿景:分布式的应用程序模型。一个在逻辑层面统一的环境,显然会具备更大的协同优势

备注:为了保持“边缘下沉”逻辑的完整性,还有端级别的边缘配合,以及芯片级别的边缘配合形态,与本文关联不大,不再列举,有兴趣可参考《从广域网云化推演SASE:面向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的SD-WAN演进》第五章。

2.4 简单可控的API(Simple and controllable APIs)

在前文介绍MEC的发展时,已经指出MEC不是5G特有的,MEC早在4G时代就已经存在了。这个需求的意图是让MEC在演进时,尽可能考虑如何平滑演进,为此ETSI在2018年发布过专门的白皮书 _MEC Deployments in 4G and Evolution Towards 5G_ 进行指导。

2.5 应用程序的智能落位(Smart application location)

某些应用程序可能会在时延(latency),包括时延公平性(latency fairness)等方面有要求,外加上述的“移动性支持”,这就需要MEC支持应用程序的智能落位

怎么理解时延公平性?可以进一步参考 _MEC Metrics Best Practice and Guidelines_ 的Latency章节, "RTT fairness would be important for applications such as the on-line gaming, where all the users need to have a relatively similar latency to deliver a fair behaviour." 诸如在线游戏等应用,为了维持公平性,需要为所有用户维持一个相对公平的时延环境。

此外,由于移动性等原因,系统环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MEC需要提供系统级别的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

2.6 跨系统的应用程序移动性(Application mobility to/from an external system)

跨系统的应用程序移动性,例如,需要支持将在外部云环境中运行的MEC应用程序,重落位到满足MEC应用程序要求的MEC主机中;将MEC主机中运行的MEC应用程序,重落位到外部的云环境中。

特别的,这里也简单描述了5G网络和MEC系统如何协作。“当将MEC部署在5G网络中时,可以根据UE的位置,以及对应的MEC应用程序所在的MEC主机所连接的数据网络,选择目标UPF”,读起来比较拗口,加一张下面的图示就相对容易理解了。

image.png

同样,这条需求也再次契合了一下云原生的大势。

3 通用需求(Generic Requirements)

注意!以下内容会涉及工程风格的需求条目,绝大部分读者可以略过,只看一下作者做的说明即可,有兴趣可以再去了解一些原理和背景知识。

如果是做工程实践的同学,倒建议直接参考原文,产品是基于原理的工程化,工程化讲求需求的完备性,没法偷懒。

为什么建议大部分人跳过?

  • 出于工程描述的精确性,这类需求条目比较拗口,大部分人是不习惯读的;
  • 很大一部分需求条目是层次递进的,高级需求依赖基础需求,也就是说有很多重复内容。

3.1 框架需求(Requirements on the framework)

需要能支持包括固网在内的多种接入方式。MEC的M是Multi-access,多接入,不再局限于Mobile,移动。

需要能支持移动节点,一些典型的移动节点类型:无线回传(wireless backhaul)系统,客运车辆(passenger vehicle)。回传是个移动通信系统领域术语,为了便于理解,举一个其实很多人都见过的无线回传系统的例子,例如大型集会时的应急通信车用的微波系统。既然无线回传系统已经广泛存在使用了,那MEC对此还有什么作用吗,为什么值得特地说明?其实原理已经在《最深的云网融合:多接入边缘计算(MEC)》里说明过了,如果还是没能联系起来,稍等后续的协议用例导读吧。

image.png

MEC系统需要具备代表应用程序与5G核心网进行交互的能力,以便影响流量路由,UPF的选择和重选择的策略控制,以便将相应的用户流量路由到MEC主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这部分内容会涉及5G网络对MEC的支撑和实现,以及如何提供服务质量保障,所以大部分内容还是要去参考3GPP协议,MEC在5G网络规范中的协议实体是AF(Application Function,应用功能)。仅系统架构和系统交互这部分,就需要从上千页的协议中去抽丝剥茧参考整理,所以还得慢慢消化慢慢啃。

备注:上千页是指完整的系统架构和系统交互,MEC相关部分并不需要如此之多,但是需要从这个上下文中去抽丝剥茧参考整理。

3.2 应用程序生命周期(Application lifecycle)

如果只是为了了解,可以略过,转去直接了解一下Kubernetes即可,顺带还学了Kubernetes。

可能值得一提的一点是:MEC管理(MEC management)需要支持在上架应用程序时,附带上应用程序支持的操作区域或应用程序可服务的区域信息。这些信息会被用来干嘛?一个可能的推演是,当前的应用市场,主要是2C的应用市场;行业应用起来时,可能会有一个2B的应用市场,这类应用上架时,大概率需要提供这类可用范围信息。

3.3 应用程序环境(Applications environment)

应用程序环境描述了在MEC主机托管MEC应用程序时的安全性、打包和运行时环境模型。所以,如果只是为了了解,也可以略过,直接去了解一下Kubernetes即可。

可能值得一提的一点是:MEC系统应支持分布式边缘云部署,并在这种情况下支持水平和垂直分布的应用程序:“水平”是指需要支持应用程序组件的对等连接,“垂直”是指不同应用程序组件之间的分层连接

3.4 移动性支持(Support of mobility)

直接体现了“云网融合”,在执行3GPP的UE切换(handover)时,MEC系统需要支持使用接入网、核心网的信息,以便优化支持将MEC应用程序重落位到与小区相关或不相关的MEC主机上。即,以往的切换,更多的是网络切换,即使有网络和应用同时切换,两者也是分别考虑的;MEC希望至少在应用角度,把两者一并考虑起来

4 服务需求(Services requirements)

4.1 通用需求(General)

部署在MEC主机上的MEC平台需要提供一个框架,用于向运行在MEC主机上的MEC应用程序交付MEC服务,以及其他必不可少的平台功能。这个框架需要支持MEC服务的提供和消费。说白了还是可以去了解一下Kubernetes,所以以下仅列举觉得可能会有些特色的需求。

4.2 平台必备功能(Platform essential functionality)

  • MEC服务(MEC services)
  • 连接性(Connectivity)
  • 存储功能(Storage)
  • 流量路由(Traffic routing)
  • 第1-8条,MEC平台需要支持一个经过认证的MEC应用程序在数据面的相关需求,包括审查(inspect)、修改(modify)、整形(shape)等操作,涉及三大方向
  • 1、MEC应用程序跟UE侧的上下行的连通性;
  • 2、MEC应用程序跟网络侧上下行的连通性;
  • 3、MEC应用程序之间的连通性。
  • 第9条,MEC平台需要支持应用程序级别的流量选择,优先级处理,以及路由。
  • 第10-12条,MEC管理需要通过设置流量规则(traffic rules)来做流量调度,流量规则可以通过基于IP地址、隧道地址(Tunnel Endpoint ID, TEID)、用户标识(Subscriber Profile ID, SPID)、质量等级指示符(Quality Class Indicator, QCI)等包级别的过滤方式来设置。
  • 第13-14条,需要在MEC主机层面支持封装/解封装,以及流量路由的处理。
  • 第15-16条,MEC系统需要支持应用级别的多播组播处理。
  • DNS支持(DNS support)
  • 授时支持(Timing)

4.3 特性(Features)

特性会被定义为一组分配有唯一名称的相关联的需求,主要用以满足不同部署方案的不同需求。MEC管理需要识别特定MEC主机可以支持的特性和服务。

这些特性多半会和业务场景有点关联了,所以更合适放到用例部分来介绍。

  • 用户应用程序特性(Feature UserApps)
  • 智能重落位特性(Feature SmartRelocation)
  • 无线网络信息特性(Feature RadioNetworkInformation):无线网络信息的粒度,可以是UE级别,小区级别,时间周期级别。这些信息的测量方式需要由3GPP来定义。
  • 定位服务特性(Feature LocationService)
  • 带宽管理特性(Feature BandwidthManager)
  • 用户身份识别特性(Feature UEIdentity):如果MEC系统支持用户身份识别特性,意味着也得支持可以过滤特定用户的数据包。
  • WLAN信息特性(Feature WLANInformation)
  • 车联网特性(Feature V2XService):内容相对比较多,也是当前“全民造车”下的一个热点,适合当专题。
  • 5G核心网支持特性(Feature 5GCoreConnect)

5 其他

协议的其余章节是以下内容:

  • 运营和管理需求(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 安全,合规和计费需求(Security, regulation and charging requirements)

这些专业性很强,尤其是安全和合规相关,包含了合法监听(Lawful Interception, LI)和留存数据(Retained Data, RD)等方面,原文本身也只是一个提纲式概览,适合在至少介绍完框架和架构后回来整理专题。

6 参考

  • ETSI GS MEC 002 V2.1.1(2018-10)

7 待续

后续会整理ETSI给出的MEC典型用例。用例是通信行业常用的一种软件工程方法,它从使用场景的视角出发,重新梳理汇总需求,可以帮助提升需求理解的完备性和一致性。

推荐阅读

注: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任何组织机构无关,如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欢迎在留言中批评指正。
尊重知识,转载时请保留全文,并包括本行及如下二维码。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Image

推荐阅读
关注数
12081
内容数
208
关于边缘计算的一切。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