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存储不是一个新技术,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的”,在日前举行的新一代全自研发分布式存储系统发布会上,联想凌拓产品管理与营销高级总监林佑声介绍说。
诚如斯言,分布式软件定义存储已经出现了很多年,几乎业界的各大品牌都有对应的解决方案。但这一次,联想凌拓发布的新品还是吸引了行业的目光,大家对于联想ThinkSystem DXN V2.0所带来的性能差异化和“全自研”的标签非常好奇。
要知道在去年6月,联想凌拓刚刚发布了DXN V1.0的产品,甚至在去年10月还进行了一次小升级。如此算来,在不到12个月甚至只有6个月的时间里,DXN V2.0就出现了,这与许多人脑海中那个漫长的研发周期格格不入。相反,联想凌拓的这种做法,更像是互联网行业流行的“小步快跑”。
林佑声也确实用“快速迭代”来描述联想凌拓的发展:“数据是流动的、多样的,作为数据的存储平台,我们也应该适应市场,通过快速迭代来满足市场要求”。从2019年品牌创立到今天,联想凌拓刚刚过完“三岁”的生日,但是在数据管理领域,其母公司联想和NetApp两家都有着深厚的积淀,所以从一开始联想凌拓就注定在数据管理领域作为开创者的面貌出现,而它所秉承的也恰恰是大众好奇的另一个关键点——坚持走自研路线。
受这几年信创趋势的影响,提到“自研”乃至于“全自研”的概念,许多人就会第一时间想到信创产业。但就联想凌拓的创立初衷来说,还是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核心诉求”。按照林佑声的说法,如何提供给客户“更方便、更便捷”的服务,才是联想凌拓的核心。为此,联想凌拓开始立足于本地研发,也推出了兼容国产化平台和操作系统的产品,为特殊行业打造更安全可控的产品解决方案。但这些都是基于“满足客户的核心诉求”的理念,因此联想凌拓所强调的“全自研”更多是基于公司使命和价值实现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联想凌拓能够在短时间内不断地迭代产品,这一方面是得益于分布式软件定义存储的本质,另一方面也是整个行业对于存储性能与应用的大势所趋。来自IDC的预测显示——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175ZB,其中企业存储系统的非结构化数据将占数据总量的80%至90%。这就意味着,无论大中小任意规模的企业,要想拥抱数字化、拥抱数据时代,都要重视企业存储,而联想凌拓提供的分布式存储DXN系列产品,则是应对数据海量提升的有效设备。
相对于其他产品,以“软件定义存储”命名的联想ThinkSystem DXN V2.0也的确将这一点作为灵魂来展现。对于海量数据增长来说,分布式存储已经是大势所驱,采用先进的元数据管理架构,真正做到读写性能与节点数量的正向互动——随着节点数据的增加,系统的带宽能力也有线性的提升,单个集群最多可以扩展到4096个节点,支持超过100亿文件使用量。与此同时,联想ThinkSystem DXN V2.0也具备了MDS多活架构,每一个存储节点既是MDS节点,也是存储节点,可以提供数据存取与访问的能力。这样就大大简化了系统架构,让数据增长变得更可控,同时充分发挥了每个节点的IO性能,让扩展变得更为容易。
在用户较为关注的性能方面,联想ThinkSystem DXN V2.0也有所加强,这还要归功于刚刚提到的全自研能力——联想凌拓在这里对文件处理进行了优化,无论是大文件还是小文件都可以获得加速,甚至在DXN3000单节点上就实现了2G的带宽速率。其他包括小文件智能缓存预取、QoS服务质量控制、智能UI等功能在优化性能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体验,更适应当下智能化、高效率的数据管理需求。就应用来说,用户在联想ThinkSystem DXN V2.0上可以实现对于CIFS、NFS、FTP、S3、OpenStack、Kubernetes CSI等多协议及生态支持,并可以容纳百亿文件规模,支持软硬解耦,这是传统存储难以比拟的。
除了性能之外,安全也是客户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数据价值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如何实现有效的数据保护也是管理者们关注的问题。对于分布式存储的数据保护来说,业内一般有“副本”和“纠删码”两种技术。在上一代的DXN平台上,联想凌拓就提供了多副本数据保护机制,用户可以按需选择2-5副本;而到了DXN V2.0上,联想凌拓使用了全对称分布式架构,这意味着所有的节点是对等的、没有专门的MDS元数据节点,也不需要将元数据节点和存储节点进行融合部署。
所谓“全对称架构”则是将集成扩展元数据的切片均匀地落到每一个节点上面,由此无论是性能还是扩展性上都会带来更平滑的扩展能力。每当用户增加一个节点的时候,相应的元数据处理能力也增强了,换句话说就是不会出现元数据热点效应。当然在元数据的安全层面,联想凌拓还强化了副本模式,当用户选择最多5副本的时候,系统最大可以实现4个节点同时宕机而不会影响到业务和数据安全,让数据安全最大化。
纠删码则是数据保护的另一层屏障,这里联想凌拓则是采用了“折叠技术”,通过在物理节点构建逻辑节点的方式,提升了纠删码的利用率。比如某客户只有3个节点,传统做法是使用“2+1”纠删码,这样可以保障在单一节点损坏的时候不会造成数据丢失,但当有两个节点损坏的时候这种方式就无能为力了。而借助于“折叠技术”,系统可以在3个物理节点上创造出6个逻辑节点,这样就可以使用“4+2”纠删码,即便两个物理节点下面各自有一半的磁盘损坏了,还可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如此就能有效规避多节点、多硬盘的碎坏风险,保障数据安全。
“DXN V2.0可以通过多种数据保护方式应对数据丢失风险,同时在运维管理方面通过事前的主动防御、事中的自动处理以及事后的快速兜底方式,提升存储的管理效率。升级后DXN产品相比之前的版本更加高效、更加可靠,而且性能也更好”,林佑声说。他进一步解释说,目前联想ThinkSystem DXN V2.0还具备了存储亚健康检测、副本及EC自动重构、基于嵌套式快照的多层级灵活数据恢复等功能,可以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防御,发生过程中自动处理,哪怕是故障发生后也可以快速实现兜底数据保护,最大限度地保障客户数据安全。
如今大数据已经无处不在,尤其是视频与短视频大潮的驱动下,广电媒体对于海量存储的需求最为迫切,同时包括金融平台、智能制造的数字工厂、医疗影像等行业每天也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都需要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支持。面向未来,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新型应用也同样对存储效率、存储安全有强烈的需求,在这些行业中联想ThinkSystem DXN V2.0都将会大有用武之地。
同时在生态建设上,联想凌拓也积极与英方软件、万国数据、富士胶片等多家企业展开合作,努力实现从“Data Fabric”到“Resources Fabric”,帮助越来越多的客户解决数据的存储、管理、应用等诸多问题。“我们未来还是要依托于一个生态系统来提高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和对抗不确定性的能力,通过打造这种‘朋友圈’、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增长机会。” 林佑声说。
虽然成立只有3年,但在业内联想凌拓已经通过扎实的技术和出色的服务打造了不错的口碑,并在分布式软件定义存储市场树立自身的品牌特色。不过在谈及发展的时候,联想凌拓更希望通过本地的研发团队,快速实现价值链的传递——“很多分布式存储的‘前辈’为这个行业贡献了很多优秀想法和思路,从自主研发的角度来说,别人踩过的坑我们就可以完全的避免,所以我们会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在这个赛道上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