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篇关于5G的文章流传到笔者这里,文章从几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大家都不再提及5G了?”这个问题:
一是,5G网络的普及度不够。这导致了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体验并不如预期。同时,由于5G技术的高成本,运营商在投资建设5G网络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二是,5G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G网络的信号覆盖范围有限,稳定性也有待提高,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网络延迟、掉线等问题。此外,5G网络高功耗较高使得电池续航能力较弱的移动设备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是,5G技术的应用场景尚未完全成熟。5G的各类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实际效果还有待验证。这使得人们对5G技术的期望值逐渐降低,不再过多关注。
四是,6G技术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更新、更先进的技术,5G技术的热度自然而然地下降了。
单从这些原因看,确实难以反驳,体感上5G的网络声量确实断崖式下降,有人质疑在所难免。不过,不能全面否定了5G的建设成果,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来看这个事情,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从铺天盖地的宣传到真正实现12亿+的终端接入,5G To C领域大放异彩
在ToC领域,5G产业链不断向前发展,网络建设、终端品类都在不断增长。
5G网络建设方面,据悉,截止目前全球5G基站部署总量超过448万个,全球5G用户总数超过12.2亿。各国家与地区分布如下:
2019年底,5G应用之初,国内人均月流量是8G,现在已经提升到了24G。得亏新建的5G网络把重度用户进行了分流,才让中轻度的4G用户以三倍的流量随心所欲的刷高清视频。如果没有这近300万5G基站的强力加入,三倍的人均月流量早就把4G网络挤崩了。
5G终端品类方面,截至今年Q2,全球448家终端厂商发布2662款5G终端,其中包括1350款手机、344款5G CPE、313款5G模组、175款5G工业级CPE/模组/网关、104款平板/笔记本电脑、108款支持5G的车用模组/热点及车载单元、53款照相机/警用记录仪。单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共有278家终端厂商1274款5G终端获得工信部进网许可,其中包括798款手机、123款模组、77款车载终端/路侧单元/车载单元、59款CPE、39款执法记录仪、35款平板电脑、47款工业级模组/CPE/网关、29款无线热点重点、14款PDA、8款笔记本电脑。
在To C领域,5G套餐渗透率、用户流量和5G消费持续增长。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商的整体渗透率已超过70%,在今年五一期间,全国5G流量日均同比增长86%,而用户对5G的消费主要集中在视频领域,XR、数字人、元宇宙等新兴应用也日益崛起。
助推5G在ToB领域发展进程,基于5G的智慧工厂建设如火如荼
在To B领域,持续创新的5G to B应用,要求5G能为行业提供确定性的业务体验,包括带宽、时延、抖动、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网络服务能力。在央地政策的共同支持和产业各界的齐心努力下,行业级应用完成从“0 到 1”的突破。
过去几年,5G在各垂直行业应用的试验,先后在5G+智慧城市、工业制造、教育医疗、AR/VR、传媒娱乐、能源电力、交通物流等领域开展了应用探索,基本从技术上验证了5G承载行业应用的能力。
发展至今,智慧工厂应用成为了业界最为看重的垂直领域之一。
政策方面,为了进一步扩大5G应用规模,工信部提出要拓展工业、矿业等先导领域的应用规模,深挖医疗、教育、文旅等试点领域典型应用场景。近期,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围绕政策体系、基础设施、创新体系、融合应用、产业生态等方面提出11项重点行动、54项具体措施。《工作计划》提出,将推动不少于3000家企业建设5G工厂,建成不少于300家5G工厂,打造30个试点标杆,发布首批5G工厂名录,编制典型案例集,完善“5G+工业互联网”发展管理平台。
此外,产业界正在如火如荼地搞基于5G的智慧工厂的建设。
例如,中国联通与361°晋江五里服装基地完成首个“5G+智慧工厂”项目,在服装制衣制造业率先运用5G专网实现数字化生产;例如,威孚高基于中国移动5G专网设计开发了5G智能制造创新应用实验室,通过智能仓储管理、智能装配、SCADA、行为工序AI识别、智能质检等系统,满足了工业环境下设备互联和远程交互应用需求;例如,广西柳钢在高空天车和堆料机上都加装了5G高清摄像头,利用200兆以上的稳定上行带宽和100毫秒以下的实验,解决了远程实时控制的技术难题。
关注5G产业更多信息
5G To B领域发展至今,除开智慧工厂,其在智慧电网、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警务、智慧医疗等各应用领域都有所试验与应用,但我们也看到了,在这些领域里并未得到大规模应用。目前,5G技术已经成熟,但是5G To B应用领域反而亟需行业牵引技术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