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一场国产数据库与存储的“关键握手”

当东方数据库“智慧大脑”遇见国产全闪存“数字基石”,一场静默却至关重要的“握手”正在数字世界的地缘博弈中悄然发生,它们带来的不仅是兼容认证的一纸证明,更是一个关乎未来自主与安全的关键答案。

近日,东方国信CirroData数据库与曙光存储FlashNexus高端集中式全闪存储正式完成产品兼容性互认证。经严格联合测试,双方产品展现出良好的兼容性、稳定的运行表现和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全面满足企业关键应用场景对数据基础设施的严苛要求。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适配的突破,更是国产基础软硬件在全栈融合进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为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提供了自主、可靠的数据底座选择。

谈到此次认证,可能有朋友会产生疑问,为何要用“突破”二字,是否言之过甚呢?

其实则不然,无论从技术、生态还是协同哪个维度来看,两套系统实现互认的难度都相当之高。

为何“握手”如此之难?

当前,随着全球地缘博弈持续深化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将目光投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软硬件IT设备,以规避外部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潜在风险。在其中,作为IT基础设施核心的数据库与存储设备,尤其受到重视。

众所周知,数据库和存储设备共同构成了数字世界的核心基石:存储设备是承载数据的物理基础,确保了信息的持久化和安全存放;而数据库则是数据的智慧大脑,对海量信息进行高效组织、管理、存取和价值挖掘。二者深度融合,保证了业务数据的可靠性、一致性和高可用性,是所有关键应用系统不可或缺的底层支撑,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效和业务连续性。

但若想二者能够很好地结合,却并非易事。首先面临的痛点就是发展历程差距,由于之前过多地依赖于国际巨头的产品,因此国产数据库和国产存储各自的发展路径、技术成熟度和迭代速度存均在明显差异,两者在“磨合”期间难免出现步调不一致等现象。

然后是生态圈,经常会面临着单个产品可能通过了兼容性认证,但深入到具体功能、性能和高可用场景的全栈式、深度测试与优化等方面,仍有着明显不足。最后是技术理念的分歧,从“存算一体”到“存算分离”等新型架构的转变,每家企业都面临着技术发展方向的分歧,如想做到深度融合,则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信创产业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开始尝试深度融合,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一趋势令人欣慰。

破局:解码产业协同的创新密码

此次东方国信与中科曙光共同推进了CirroData与FlashNexus存储系统的兼容性互通测试,经过严格验证,双方产品兼容性良好、运行稳定可靠,完全满足金融、电信、能源等行业对关键业务系统的严苛要求。

本次兼容性互认证的“主角”之一:东方国信CirroData,是东方国信完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云化数据库,它历经十余年市场打磨与技术积累,已成为国产分布式数据库领域的领军产品之一。

CirroData采用先进的计算存储分离架构,完美融合了分布式存储与MPP并行计算的强大优势,具备PB级海量数据的存储与实时分析能力。

同时,CirroData还展现出了“三高一低”的特性:高性能可实现亿级数据聚合秒级响应与千万级连接毫秒级处理;高可用通过无单点故障设计保障企业级可靠性(不低于99.999%);高扩展支持从3到512+节点的平滑线性扩展;低成本则得益于其高效压缩技术(压缩比可达1:20)和对通用x86服务器的支持,显著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TCO)。

其应用足迹已深入通信、金融、政府、能源等31个省份的核心行业,累计部署节点过万,是经过大规模实践验证的“智慧大脑”。

另一方,FlashNexus高端集中式全闪存储则是曙光面向企业关键业务场景打造的“数字基石”,其设计目标直指高可靠、高性能与高扩展。

新时代下,我们自主品牌的存储在性能与可靠性等方面均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2025年2月,曙光FlashNexus在国际存储性能委员会(SPC)的SPC-1基准测试中,以32控架构实现了超过3000万IOPS(每秒输入/输出操作数)和0.202毫秒的超低延迟的成绩,登顶全球性能榜首,成为了全球性能标杆。同时其每千IOPS成本仅为155.01美元,展现了出色的性价比。

其性能背后是曙光自研的 “超级隧道HyperTunnel”技术架构。该技术通过软硬协同加速,打通数据在存储通路中的关键瓶颈,构建一条高效、低延迟、可持续的传输通道,显著优化高并发场景下的数据访问效率。

FlashNexus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企业关键业务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极致要求。其稳定性保障突破“7个9”(99.99999%) 的高可用性,并采用诸如 NexusMatrix矩阵互联架构、免网关A-A双活技术以及 RAD-QC四盘校验技术(允许存储池同时应对四块硬盘故障)等多维度设计,以保障业务连续性。

凭借强大的性能,它能够满足金融、电信、能源、政府、科教、医疗、制造等用户关键业务需求。

此次互认证的深远意义,远不止于获得一纸兼容证明。这标志着CirroData的高效数据调度能力与FlashNexus的极致I/O性能得到了完美结合,实现了“数据调得快”与“数据存得稳”的统一,为企业破解了长期以来的“效能关隘”。

更重要的是,东方国信与中科曙光的此次合作,为国产基础软硬件生态发展树立了一个典范。它象征着国产厂商已从过去的“单点突破”,即各自在数据库或存储领域取得独立成功,迈向了“协同作战”的新阶段。

双方通过开放合作,共同打造了安全可靠、性能卓越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向市场证明了国产技术栈完全有能力支撑起最核心的业务系统,为客户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自主可控的“中国答案”。

从“可用”到“好用”:国产融合的未来之路

未来的国产数据库与存储融合发展,必将超越简单的“适配认证”,走向更深层次的软硬件协同设计。如同曙光FlashNexus自研“超级隧道”技术实现软硬协同加速,未来双方将在产品规划初期就共同参与架构设计。数据库将更直接地调用存储的硬件特性(如NVMe协议、RDMA网络),存储也将针对数据库的访问模式(如顺序/随机读写、数据块大小)进行深度优化。这种从“协议对接”到“芯片级协同”的演进,将是释放全域性能潜力、实现高效率的关键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曙光存储正在积极推动国产化生态建设,除东方国信CirroData之外,FlashNexus已与多家国内主流数据库完成兼容性互认证,如南大通用GBase、平凯星辰TiDB以及等,为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产IT基础设施底座提供了关键支撑。

国产化替代的征程正从“可用”向“好用”迈进。这需要数据库与存储厂商以更开放的心态,从协同设计、统一运维到生态共建,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只有当底层技术的融合真正做到高效、透明与便捷,才能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构筑起坚实、可靠且自主可控的“数据基石”。

自主创新的旅程,始于每一次坚实的“握手”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在这一战略指引下,从底层芯片到核心软件,我国基础软硬件正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

东方国信与中科曙光此次的合作,不仅标志着技术兼容的成功,更体现出中国科技企业在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的强大能力。

每一次这样的“握手”,都是对国产化替代征程的有力助推,从芯片、存储到数据库,从标准制定到生态共建,中国科技的创新力量正在层层叠加、相互赋能。这条路或许漫长,但每一步都坚实而清晰。相信,自主创新的星辰大海,终将由无数次的“握手”与“突破”共同照亮。

推荐阅读
关注数
853
内容数
121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