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AI Weekly」是 HyperAI 超神经新创建的半月更栏目,主要从科研成果、企业动态、工具资源、近期活动 4 个维度,收集呈现 ScienceAI 领域近期值得关注的最新动态,以期为长期关注该领域的从业者、爱好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圈内资讯和行业启示。
北京时间 12 月 6 日,苹果机器学习研究中心 (Apple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在 GitHub 上开源 MLX。
内容一览:G 蛋白偶联受体 (GPCRs) 是一种将细胞膜外的刺激,传递到细胞膜内的跨膜蛋白,广泛参与到人体生理活动当中。近日,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者测定了 GPCRs 和 G 蛋白的结合选择性,并开发了预测二者选择性的算法,对这一选择性的结构基础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GPCR 神经网络 药物研发
AI 工具 GNoME 发现 220 万种新晶体,相当于人类科学家 800 年的实验产出,其中 38 万种新晶体可以成为未来高新技术的稳定材料。
今年 3 月份, 2023 Meet TVM 系列首次线下活动从上海出发,跨越多个城市,致力于为各地关注 AI 编译器的工程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内容一览:如果能在短期内确定并预测田间所有作物的生长状况,就可以设定最佳采收日期,减少非标准尺寸作物的数量,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收入损失。对此,来自东京大学和千叶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出了 AI + 无人机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业 无人机 遥感影像
内容一览: 使用传统方法分析化学系统与外场的相互作用,具有效率低、成本高等劣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蒋彬课题组,在原子环境的描述中引入了场相关特征,开发了 FIREANN,借助机器学习对系统的场相关性进行了很好的描述。
多孔材料的水吸附等温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但这一参数的获得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多孔材料种类过多、结构多元,通过实验和计算的方式获得水吸附等温线数据成本过高,耗时过长。 华中科技大学的李松课题组,建立了一个两步机器学习模型,训练 AI 通过材料的结构参数预测水吸附等温线参数和后续应用性能。
当地时间 11 月 16 日,由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 (BIS) 发布的芯片和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新规(下文简称芯片出口限令)正式生效。
大环类化合物是指由 12 个以上原子组成的小分子或肽。相较于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大环类化合物在结构和性能上有着诸多优势,也因此被视为各类靶点的潜在治疗药物。
2022 年 11 月,ChatGPT 发布掀起 AI 狂潮。时隔 1 年,2023 年 11 月,ChatGPT 之父、Sam Altman 的一项人事巨变,再次掀起了一场 AI 界的风暴,只是这次并不是技术革命,而是 OpenAI 巨头换帅——Sam Altman 被董事会解雇。
科学发现是一个复杂过程,涉及到几个相互关联的阶段,包括形成假设、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及分析。近年来,AI 与基础科研的融合日益加深,借助 AI,科学家得以加速科研进度、促进科研成果的落地。
铭文、碑刻是过去文明的思想、文化和语言的体现。金石学家破译千年前的密码,需要完成文本修复、时间归因和地域归因三大任务。
数值天气预报是天气预报的主流方法。它通过数值积分,对地球系统的状态进行逐网格的求解,是一个演绎推理的过程。
无论是「西部世界」中的 3D 生物打印、「星球大战」中卢克天行者的机械手臂、还是「黑客帝国」中 AI 创造的虚拟世界,这些科幻片中的丰饶想象无不透露出人类对健康、长生的向往。 如今,机器手臂、 人工智能 等这些经常在电影中出现的医疗技术已经成为现实。想象一下,未来医生只需要简单地扫描你的眼睛,就能得知你的...
快速阅读一下这个句子,大家可能会发现,只需「我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几个字,就能概述我们需要的信息,也就是说,无需逐字逐句地阅读,抓住重点即可破译全部信息。那么,科学研究是不是也能如此呢?
水的太阳能光电化学 (PEC) 分解是将太阳能高效转换为氢能的方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生产方式。然而,受电极性质及电极缺陷的影响,PEC 反应的效率较低,需要合适的助催化剂辅助。而电解池、光电极和助催化剂组成的 PEC 系统非常复杂,参数繁多,系统优化成本很高。为此,清华大学的朱宏伟课题组利用机器学习...
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 是指利用应用数学、信息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研究生物学问题。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AI 在解决复杂又颇具挑战的生物学研究问题方面,显露出极大的优势,进一步加速了传统研究范式的转变及升级。作者 | 三羊编辑 | 雪菜
逆合成旨在找到一系列合适的反应物,以高效合成目标产物。这是解决有机合成路线的重要方法,也是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 早期的逆合成研究多依赖编程,随后这一工作被 AI 接替。然而,现有的逆合成方法多关注单步逆合成,可解释性差,且无法兼顾分子的短程信息和长程信息,性能受限。 为此,山东大学...
生物传感是人类与机器、人类与环境、机器与环境交互的重要媒介。其中,触觉能够实现精准的环境感知,帮助使用者与复杂环境交互。 为模仿人类的触觉,科研人员开发了各种传感器,以模拟皮肤对环境的感知。然而,触觉传感的要求高、参数变化多样,需要大量的研发经验、充分的文献调研和大量的试错实验,研发周期很长。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