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将AI嵌入核心业务,比如用智能客服响应客户咨询,靠AI质检把控产线精度,把AI问答接入办公HR等管理流程,支撑这些AI应用的数据基座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比如音频、影像等非结构化数据的洪流,实时检索私域知识的严苛效率要求,以及智慧金融、智能诊断等数据高敏感度,要避免核心业务暴露在数据泄露、运行中断的...
金融行业做AI,当下最在意的是什么?上个月我参加2025年外滩大会,高强度听了三天海内外业内人士的激情讨论。最强烈的感受是:大家最关心的不是技术,是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前7个月,我国具身智能领域就已发生投融资事件108起,公开融资规模超过271亿元,数量和金额均超过2024年全年。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重要载体,其产业规模被普遍认为有望超越新能源汽车。
当前机器人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一边是竞技赛事的火热,如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吸引了全球16个国家280支队伍参与,另一边却是现实核心技术仍然面临瓶颈,某企业人形机器人因末端执行器精度不足,导致工业场景中的精密作业效率甚至比不上人工。
你又有多久没有感受过,一部手机能像2010年的iPhone 4那样,让你脱口而出 “哇,这才是未来”的震撼?
在电子测量领域,示波器被誉为工程师的眼睛,是观察和分析电信号的核心工具。然而这把丈量电子世界的尺子,其刻度曾长期被是德科技、泰克等西方巨头所定义,20GHz以上的高端示波器市场,多年来难见中国企业的身影。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大家一定没少刷到Sora2生成的视频,山姆·奥特曼到处给人送祝福,看得观众忍俊不禁。不过,等普通人真想用Sora做段自己的视频才发现,AI视频还是没有想象中一样简单。
移动应用服务的爆炸式增长,我们的生活需求几乎都能通过手机一键触达。但繁荣背后,暗藏着一场开发者的能见度挑战。
从最初的指纹解锁,到后来的3D人脸识别,再到各种新材料和形态的竞争,每一次技术迭代都越来越卷。然而,在铺天盖地的营销和五花八门的硬件参数背后,用户对于智能锁的核心诉求“安全”“便捷”“可靠”仍然存在诸多未被解决的痛点,智能锁夹手、视野盲区识别不灵、电池续航焦虑等问题长期存在。
在中国科技迈向自主创新的征程中,西方主导的信息技术体系曾是我们必须跨越的鸿沟,面对无路可退的境地,我们唯有自力更生,将关键技术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半导体到操作系统,从智能终端到人工智能,我们必须亲手构建起一座自主可控的“数字长城”。这条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道路,浸润着奋斗与梦想,它名为“信创...
《激荡三十年》的题记,是这样描摹中国自1978年起的这段变革的:“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成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猿人将一根骨头扔向空中,镜头切换的瞬间,骨头已化作飞船飘过茫茫宇宙……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这个蒙太奇镜头,展现了技术变革波澜壮阔的一幕:偶然的微小动作,却可能改写未来剧本。
翻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法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在海上商贸繁荣无比的十七世纪,这看似是一种优势。可广袤的地中海,只有一条窄窄的直布罗陀海峡,而且被英国占据。商船从中通过,一边缴纳重税,一边还要防着海盗。
根据银创产业通发布的《2025 AI行业全景图》预测,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由AI技术带来的GDP增长将达到2.6万亿美元。而其中AI带来的绝大多数产业价值,都来自其作为通用技术与万千企业的深度结合。
神话故事中,人类最早都住在一个地方,讲同一种语言。他们决定造一座能通天的巴别塔,让彼此不再分散。但神不同意,为了阻止人类建造巴别塔,让人们说起不同语言,彼此无法协调,于是人类功败垂成,分散到世界各地。
过去几年,数据中心因突发故障停摆的新闻并不少见。Uptime Institute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运营组织在过去三年里都遭遇过数据中心影响性中断事件,其中不少事件造成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损失。而随着AI、大模型、云计算等新兴业务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承载的任务愈发关键,行业对其稳定性和持续性的要求也被推到了前...
《庄子·列御寇》有云:“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骊龙颔下。”2023年以来,大模型是全球科技圈当之无愧的技术明珠。如何攫取大模型的价值?有人卷参数,有人卷开源。但京东从一开始就清醒:唯有潜入复杂的产业场景中,经过真实业务风浪反复淬炼,才是真正有价值的AI。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桥梁始终是最重要的创造之一。它横跨江河、穿越峡谷,把原本隔绝的两岸紧紧相连,让资源、文化与人群能够交流流动,从而孕育出更大的繁荣。
前不久,DeepMind发表的一份研究显示:AI智能体的快速普及预示着一个AI独立创造价值的新经济层正在形成。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不由人类主导的经济空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而金融业向来被认为是AI落地的第一站,智能体能否在金融领域达成独立创作价值的经济层,事关智能经济时代的整体命运。
当一所高校的信息中心主任,校长给了两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校园网络既要抗住全校5万师生、每人至少3台设备的流量重压,还要防着安全漏洞,那些监控死角、私密盲区,只能依赖人工巡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