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2 周四 20:00 开播 回顾中
参赛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指导老师:蔡觉平、丁瑞雪 参赛队员:王瑞青、江立峰、陈培林 总决赛奖项:二等奖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的标准基础设施,云数据中心的硬件和芯片也在为了满足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需求而不断演进。大数...
2022-09-14 周三 19:00 开播 回顾中
最近,欧盟正在酝酿要将施行了十多年的“电池指令”升级为法规,按照目前的推进进度,这部《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以下简称“电池法规”...
【嘉勤点评】上海精测半导体的光学测量专利,通过将偏差指数和相关系数都纳入光谱匹配度指标中,提高了光谱分析的准确度和普适性,能够...
2020年,国家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首次将数据与土地、资本、劳动力并列为关键生产要素,并提出加...
成功部署自动语音识别( ASR )应用程序也可能是令人沮丧的体验。例如,考虑到存在许多不同的方言和发音, ASR 系统很难在保持低延迟的...
所谓的抄近道,走的人多了,也就堵了。网络高速路亦是如此。技术作者|原丘 内容编辑|IMMENSE01 源起:“加速”的经典架构CDN 并不是互联...
在8月24日举办的【墨天轮数据库沙龙第九期—工业实时数据库专场】中,庚顿数据董事长兼总经理 姚羽分享了《实时数据技术赋能流程工业,保...
Arm构架功能持续演进,有些只需要CPU核本身的支持(如SVE/SVE2, PAC,BTI等),有些功能(如MTE,Armv8.1-A LSE Atomic, MPAM等)则需要...
继第一届 DPU 中国虚拟黑客松(Hackathon)竞赛在 2022 年 4 月 16 日至 17 日圆满收官之后,NVIDIA 将于 2022 年 10 月 22 日至 23 日...
人工智能的一个独特应用领域是帮助验证和评估材料和产品的质量。在IBM,我们开发了创新技术,利用本地移动设备,专业的微型传感器技术,...
摘要:针对IOT(Internet Of Things,万物物联),ARM v8-M 架构也引入了trustzone,推出了PSA(Platform Security Architecture,平台安全...
本文将介绍在使用 MM32F0140 系列 MCU 实现 UDS Bootloader 过程中涉及到的 FlexCAN、UDS 和 Bootloader 等相关基本概念。
不久前,顶象防御云业务安全情报中心监测发现,黑灰产破解多家公司保险考勤系统,并且制作了打卡作弊工具,向保险公司员工兜售“代打卡服...
标题:Open-Set Recognition: a Good Closed-Set Classifier is All You Need?
中国移动研究院李锴:算力网络使能边缘计算快速发展作者: 中移智库来源: 边缘计算社区 推荐阅读中国移动段晓东:锚定算力网络十大技...
作者:JK ZHAN,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芯片学堂”(ID:HelloICTalking),芯片技术文章分享平台。
速览: 在经过五年的开发之后,新的HTTP/3协议终于接近尾声。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HTTP/3的性能提升、拥塞控制、队头阻塞和0-RTT连接建立。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提到的:“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而技术进化的自然选择,显然是整个数字经济“大势”下,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 Hot Chips 34 的演讲中,英特尔详细介绍了他们即将推出的 Meteor Lake 处理器如何使用Chiplet。与 AMD 一样,英特尔正在寻求获得与使...
摘要:MEMS行业作为基于集成电路技术演化而来的新兴子行业,这几年发展迅速,如今,MEMS传感器和执行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021年...
为数众多的半导体初创公司希望打入市场,它们要么拥有一些大型 AI 训练芯片,要么拥有一些超快速的小型推理设备,或者可能是针对一个特...
“只有傻瓜才用激光雷达”,被特斯拉“抛弃”的激光雷达市场却愈发活跃。新企业融资此起彼伏,目前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至少已有100多家玩家,与...
【嘉勤点评】物奇科技的电力线载波专利,通过确保父节点和子节点之间通信质量不变,多频次下调实际功率找到发射功率下限,实现了分布式...
NVIDIA OptiX 光线追踪引擎用于在 GPU 上实现出色光线追踪性能的应用框架,提供简单、递归式的灵活工作流,用于加速光线追踪算法。它包...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算力已日趋重要,据测算算力指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首...
翻译、编辑:Alex技术审校:刘歧本文来自OTTVerse,作者为Krishna Rao Vijayanagar。
【嘉勤点评】阿维塔科技的智能座舱专利,通过获取车内用户生物识别信息,能够快速匹配到该用户对应的休息空间控制模式,进而将车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