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 · 2020年04月20日

【芯视野】美日出资让在华的本国企业搬回去,可行性如何?(上)

集微网(文/Kelven)“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恐将被打破?”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这个议题又再次被讨论起来。在这种背景下,近段时间日本和美国都相继呼吁在华的企业撤离,搬回自己国家,而政府会承担“搬家费用”。

消息一出,立刻令整个产业和市场“震惊”了一番,撇开政治层面去看,产业转移搬家真的是那么容易?当我们深入去看产业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后会发现,其实并非“你要搬,就能搬”那般容易。

要求在华日企搬家的原因是什么?

事情缘由4月8日有媒体披露日本政府宣布政府出资22亿美金(人民币158亿)协助日本企业撤离中国,避免对中国产业链的过度依赖。实际从近年来的一些迹象来看,日企生产线确实有正在转向越南和中国台湾的案例,如SHARP中国也在准备将生产线转向越南。

image

不过解读也需要全面。根据中国产业升级的进程来看,外企进行相应的产业转移是合理的,即使日企近年有转移生产线迹象,可是可以看到日企也同样有在中国大陆扩产的项目,例如关系到半导体行业所使用的原料氟化氢,还有电动汽车中电机所需要的稀土,因此日企还是相对依赖中国的产品和原料供应

一般情况下,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但2月份由于疫情导致工厂停工,日本自中国进口规模几乎下降了一半,进而导致日本制造商必要零组件断货。日本政府出资呼吁日本在华企业搬家,首要考量的原因会是产业链的安全

一位产业分析师陈康(化名)告诉记者:“从历史来看,2012年日本对中国大陆投资是最高峰,当时有120-150亿美元,但是2013年却暴跌,只有不到40亿美元,而从2013年一直到2019年,实际均是在30-50亿美元之间,这其中原因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因此会涉及一些产业链的稳定和安全问题,为了产业链供应的安全和稳定,日本企业很早便已经把目光投向东南亚国家。”

日本是外向型经济,出口占据了重大的经济地位,而在外的产业投资更是规模庞大。陈康认为:“日本方面会考量供应链是否多元化,因此日本政府一直都想做相应的产业链调整,但是永远离开中国大陆是不太可能,毕竟现阶段全球没有人可以忽略中国市场,只不过这次疫情给了一个契机和理由去做供应链布局的调整。”

日本政府出资搬家费,不过后续的营运成本、人力素质等均需要企业自己负责,因此有多少企业会申请这一笔资金还是未知数。毕竟日本企业在华设厂,必然有部分是因为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同时能够规避一定的关税,而且有一定的本土自制率也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办法。

完全撤出是不可能的,不过随着中美贸易战持续,日本在华企业也担心会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被限制部分原料或者产品的进出口,因此如半导体原料氟化氢制造可能会转移,以降低风险。”陈康表示。

在上世纪80和90年代,日本曾经在半导体上吃过美国方面的亏,而前一段时间日本和韩国方面的科技展也是围绕半导体原材料。因此从日本政府层面来看,日本企业不应过度依赖中国作为制造业基地,有必要将高附加值产品的制造生产迁回日本,将其他产品的生产分布在整个东南亚地区。

不过从日本政府这次编出22亿美元的预算来看,其相对于日本海外投资企业的规模来看是非常少的,而从企业角度来看,首要考量并不是搬家费,而更多是成本和获取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有经济观察人士指出:“实际上22亿美元只是日本108万亿日元(9900亿美元)救市大礼包中的九牛一毛,日本政府方面并没有特别强调,实际这当中可能更多的作用是告诉日本的民众政府有做事,把企业从海外迁移回来创造更多就业。”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这22亿美元其实对于日本企业搬家的吸引力是比较小的

美国要承担企业所有迁移费用?并没有那么简单!

疫情笼罩下,美国过去一个月内的经济活动被限缩,大量企业裁员或强制员工放无薪假。目前美国已经有2200万人领取失业救济金,大约占总劳动人口八分之一,而失业率也飙升到30%。此外股市依然在低走,社会生活也陷入停顿,经济衰退越来越明显。

因此美国方面也快速跟进日本的政策,4月9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Larry Kudlow)呼吁所有在中国的美国公司撤离,并表示美国政府将支付搬家费用。这是一条吸引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的政策,美国政府将会对回流企业支出100%费用化。

image

彭博社报道中提到,库德洛发表这番言论的背景是目前美国政府正在做一系列因新冠病毒而造成经济困难的振兴措施,而库德洛的提议是针对美国如何摆脱中国制造业依赖这一问题的。

虽然这更多是因应中美贸易纷争而延伸出来的措施,加上疫情的出现更是一个合适的时机,但是有不少行业人士表示这种做法是非常“粗暴”的。首先从库德洛提出的“100%费用化”这个提议来看,实际并不是如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

库德洛对福克斯商业新闻频道表示,“可以将回流支出100%直接费用化。厂房、设备、知识产权结构、装修等。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将所有相关支出100%直接费用化,实际上等于我们为美国企业从中国搬回美国的成本买单。

就这个美国提出100%费用化的问题,集微网向一位海外供应链厂商人士李亮(化名)请教,他认为美国这一“搬家”费用还是与日本有很大的不同。李亮表示:“日本是政府直接编预算,而美国的费用化实际是一个税收的工具。所谓‘费用化’就是在向政府申报税盈利所得税的时候,其可以把搬迁费用从今年营收扣除掉再上报,这属于用税收来补贴搬迁的费用,事后再补。

目前,尚不清楚美国厂商会否被这一政策所吸引,可是回流后美国方面的产业链布局、工人素质、原材料供应是否符合企业利益等问题,更多成为在华美国企业所优先考虑的因素。毕竟在商言商,如果当初美国国内生产环境这么良好的话,那也不用出海寻找更低的成本、更好的工人、更加宽松的政策。

以特斯拉为例,在上海开设超级工厂后,其现在发展非常迅速,首先靠着中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单单在3月份国内的电动车销售量就超过1万台,这令中国其他电动车厂难以望其项背。此外中国有着众多高素质的人才,包括高端和基层人员,人力成本也相比美国要低

当然,对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投入,政府方面也是大开绿灯,在政策上给予其众多优惠,而且能够快速配合其厂商的建设,包括水电气三方面的配合。随着特斯拉在华业务的进一步开展,官方称2020年零部件中国化要年中达到30%,而年末要到达50%以上,配套的上下游供应链也将给予特斯拉很好的支持

美国在华企业假如撤回美国本土,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劳动力成本、产业链配套、原材料成本,显然特斯拉如果放弃上海工厂迁回美国,肯定是不划算的。假如这些大厂真的把产线都迁回美国,那么必然会削减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和产品竞争力。

即使中美贸易大战已经持续接近18个月,而且美国政府方面也不断呼吁美国企业“回家”,可是有意思的是,去年美国还在加大对中国的投资规模。据美国荣鼎咨询公司统计的数据显示,美企2019年上半年就已经对华投资了68亿美元(约合481亿元人民币),与过去2年同期均值相比提高了1.5%

全球化下产业链转移真的难

近20甚至30年以来,全球一体化趋势是十分明显,尤其在经济方面。国际分工不断优化,各国都具有相应的竞争优势,形成产业链的分工,全球的协同合作,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如果要一个国家来完成所有的产业链工作,那将会是很困难的,也会导致生产效率的下降。

诚然,中国在全球化中受益巨大,积累了技术、资金、人才,完善了市场制度和商业制度,可以说是最近二十年来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可是西方发达国家让制造业回流的想法和做法,其实是有违经济活动自身规律的

李亮对记者表示:“中国有相应完整的产业链,假如美国或者日本将产业链搬回国内,最多只会是部分产业链环节,全部搬回去是不可能的。以手机产业链为例,中国拥有那么多精密部件的产业链配套企业,显然仅靠美国或者日本无法满足手机厂商的需求,此外中国依然拥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工程师红利,当然还有全球最优质的基层工人。”

在现阶段全球疫情仍然在蔓延的情况下,美国和日本假如真把企业往国内转移,那么必然需要投资重构相应的供应链,资金和投资周期便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中国目前是拥有全球最完善产业链的国家。

目前中国是被联合国公认的拥有最完整产业链的国家,这意味着即使部分美日企业真的撤离中国,不论是回国还是转去东南亚,虽然初期会对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对于进一步完备产业链和进行产业升级是有好处的

李亮认为:“虽然中国产业,尤其在手机电子供应链上,仍然缺乏一些具有话语权或者高端的企业厂商,但是我们也有部分产业链环节是处于供应链的上游,占据国际重要核心的位置。在全球产业链高度分工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国家都无法自建一套完整的产业链,美国不能、日本不能,中国也不能。不过在政治影响和贸易战下,中国会是全球里面最有可能实现手机产业链完整配套的一个国家,也就是国产全替代,而这部分华为已经是最能证明的例子。

当然以手机产业链看,随着中国国内手机市场近年增长乏力的情况出现,众多手机厂商和相应的供应链都纷纷出海,尤其是加大了对东南亚和印度市场的投资。以国内头部手机厂商为例,华为、OPPO、vivo和小米均有在东南亚和印度建立手机组装工厂,而包括鸿海、伟创力、欧菲光、合力泰等OEM和供应链厂商也一并跟随在当地设厂。

企业纷纷把部分产业链环节转移到东南亚和印度,主要原因还是考虑成本,包括相对中国更低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还有规避关税享受优惠政策,当然最后依然是未开发的市场。在外界看来一切都是很美好,可是事实上集微网也曾对印度手机和相关产业链进行调研,发现手机厂商虽然在印度设组装厂,不过手机零部件里面超过50%甚至更多依然是来自中国、日韩、美国供货,产业链配套成为其最大的一个问题。

此外工人素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大部分东南亚和印度工厂是做着最末端的装配工序,涉及诸如摄像头模组等较上游零部件组装,而大部分的当地工人是无法满足这一技术要求的。

李亮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以苹果iPhone代工厂为例,当年鸿海总裁郭台铭称一年内要把郑州工厂迁移到印度和巴西,可是实际看下来,鸿海用了将近三年时间才把部分产线移动到印度,而且印度工厂目前只承担早期iPhone 7此类机型的生产,产能也仅仅有25%左右,因此产业链转移是相当复杂的。”

image

对于美国出资让在华企业搬回家的做法,李亮认为这不太可能改变现在产业链的结构,他表示:“假如你一个工厂孤零零回到美国,可是你所有供应商均在亚洲,那么回去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仍然以iPhone为例,目前其组装依然是通过人工为主,而现在并没有任何自动化机器能组装iPhone,就算有至少也不知道等多少年。iPhone组装和生产回美国是不现实的,因为美国最大成本便是人力,你找不到合适薪水的人。”李亮补充。

此前,美国政府一直都有让苹果搬回国内生产组装的想法。在奥巴马掌政时代,苹果便曾向美国政府提出过一个问题:“如果临时接到急单,需要20万个工人加班,同时需要1万个工程,这方面美国市场能做到么?”显然,答案是不可能的。

李亮最后对记者说:“三星惠州工厂从2009年到2019年,花了整整十年时间才迁移到越南,可见难度之大。我听到很多消息,虽然三星越南工厂降低了整体的人力成本,但是越南工人与中国工人最大差别是不加班,所以遇到急单的情况下,效率仍然比不上中国的工厂。”(校对/谭伦)

推荐阅读
关注数
4351
内容数
629
集微网隆重推出“芯视野”专题,未来将客观反映行业高管对于热点事件的观点及分析报道。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