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报道(文/Oliver、俊霞、张浩、轶群)经过多年发展,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林渔业、电力、气象、救灾等领域,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近期,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即将发射,将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服务能力,实现全球化覆盖,在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北斗产业也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北斗覆盖全球后竞争力上将有哪些表现?目前北斗产业化的进展情况如何?北斗将如何与5G、AI、物联网等进行融合?如何走向全球市场?
围绕这些热门话题,5月8日,在第九期“集微龙门阵”线上研讨会上,以“北斗全球化视野下的芯片与产业发展”为主题,集微网邀请北斗星通集团副总裁、和芯星通总经理黄磊,中移智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孵化部总经理、5G自动驾驶联盟执行秘书长任大凯,北斗海松产业发展基金主管合伙人、北斗资本创始合伙人仇锐三位重量级嘉宾进行深入探讨交流。近40000人次通过爱集微APP、腾讯视频会议、新浪微博、百度视频、西瓜视频、bilibili等渠道观看直播并参与互动。
北斗全球组网进入冲刺阶段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和欧洲伽利略系统被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认可为GNSS四大核心供应商。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于2009年启动建设,2017年11月5日实现全球组网卫星的首次发射。今年4月,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场,计划于近期发射,标志着北斗全球组网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这意味着,今年北斗三号即将实现全球组网,全球化覆盖对于北斗以及相关产业而言意义重大。
在黄磊看来,相对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我国的北斗系统有三个特点:一是卫星侧有三种不同高度的卫星轨道,抗遮挡能力较强,尤其在低纬度地区性能优势更为明显。二是提供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能够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同时具备星基增强功能。三是北斗系统融合了导航与通信功能,可提供全球短报文服务能力。
“在此基础上,在全球任何角落都能用到北斗系统。无人机、智能驾驶、测量测绘、车载定位等应用领域,都将能在更多的地方实现定位。”黄磊说。
任大凯认为,北斗三号完成全球组网带来两方面的好处。
“对于运营商来说,网络覆盖率及覆盖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决定了用户能否享受到无缝覆盖的网络服务,北斗实现全球服务给用户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运营商网络不但在北京能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能覆盖。对于芯片来说,则是边际成本的降低。”任大凯说。
此外,任大凯指出,北斗覆盖全球第二个好处是通过手机短信与北斗短报文的互补,未来,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可以发短信,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则可以发短报文,二者互通,服务和应用场景范围大大拓展。
仇锐认为,北斗系统实现全球覆盖意味着具备了更好的基础服务能力。
“北斗产业具有寄生性和融合性的特点。北斗系统具备了全网组网服务能力,尤其是基于惯导、视觉、高精度地图在内的多元定位技术和5G通信网络而实现的高精度、高稳定性、低延时位置服务能力,使得北斗可以更好的与AI、大数据、云计算融合,包括与遥感数据的融合,与物联网数据融合,未来形成室内室外、地上地下一张时空网络,这是未来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未来北斗实现广泛行业应用的基础。”仇锐指出。
服务数亿用户产业链日趋成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底正式运行,经过近10年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截至去年年底,北斗系统已经为数亿用户提供服务。
据黄磊介绍,北斗系统的应用很广,已经为数亿设备提供服务。市面上销售的大多数智能手机基本都支持北斗系统,虽然有的显示的是GPS,但实际都已应用北斗系统。此外,在交通运输、农业渔业、电力、救灾等领域,北斗都有着很好的应用,产业链完善,具备和国外竞争对手PK的能力。而在新兴的高精度应用领域,如无人机、智能驾驶等,应用北斗系统将可为接收机厂家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
通过持续的积累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整个北斗产业链日趋成熟。一些细分领域里,国内北斗接收机厂家实现了60-70%的占有率,也让更多用户享受到北斗产业化带来的实际好处。
任大凯表示,北斗服务是全球联网化的服务,产业化时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芯片成熟度;二是服务优化程度;三是产业应用。目前北斗产业化发展趋势良好。
在任大凯看来,根据应用倒推对芯片的需求可分为几个种类。比如手机,从5G开始,国际上主流厂商都支持北斗,定位与手机通信芯片已经集成。再比如国内5G基站都已经使用了北斗来进行授时。此外,车联网、船联网、航空等领域均有应用。
同时,也有一些行业专用芯片的需求,比如地质灾害监测,需要很高的定位精度和极低的功耗,可以采用窄带物联网和北斗定制芯片集成模组供行业使用。
任大凯同时指出,目前北斗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无论是北斗还是其他导航定位芯片,使用量与通信芯片相比都有较大差距,造成成本偏高。这需要后续扩大应用规模,拓展应用场景,尽可能压缩成本,让更多行业用得起,才能进一步推动产业走向成熟。
以30家具有代表性的北斗概念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仇锐从产业资本角度分析北斗产业近年来发展状况。
“相对其他产业而言,北斗产业上市公司的单一体量和总体量都不算高,但北斗上市公司享受了较高的资本市场红利,这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对北斗板块的高度认可,剔除短期市场波动因素,北斗板块平均估值远远高于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北斗上市企业具有较高的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可以持续利用市场融资功能,这对于仍处于发育期的北斗产业而言至关重要。”仇锐说。
仇锐介绍,近五年来北斗上市公司整体收入增长稳定,年收入增长率大约为15%左右,业务结构优化效果明显。目前北斗上市公司主要有四大类业务板块:1、传统的导航定位产品及服务,占比不到20%;2、行业应用和运营服务,占比约27%;3、通信设备及装备制造,占比约25%;4、汽车智能网联,占比约25%,占比逐步扩大。
仇锐指出,北斗上市公司过去几年充分利用了国家对北斗产业的支持,以及运用资本手段,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并购和投资,另一方面通过与产业基金的合作,满足业务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重点布局包括芯片、行业应用以及汽车智能网联等领域。
“北斗+5G” 基础能力深度融合
业内看来,随着北斗全球系统建成和5G时代到来,产业正在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AI、5G、大数据等快速发展,机器人等领域的定位需求不断涌现,使得卫星定位产业迎来新的拐点。而北斗系统与5G、AI等新兴技术的融合也将为相关行业进一步赋能。
黄磊表示,北斗属于卫星定位,卫星定位有寄生性和融合性两大特点,仅提供卫星定位的产品形态会逐渐减少,而同5G及各种新兴技术融合将成为趋势。同时,5G能够更好地赋能包括北斗在内的卫星定位应用。
“以往为了获得更好的定位体验,人们需要到室外,而和通信的结合则能够很好的弥补缺失的定位。5G、AI、物联网的到来,再加上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化,这将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定位体验。”黄磊说。
任大凯认为5G和北斗的融合是基础能力的融合,能够催生很多产业转变。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称“5G+北斗”如同“九阳神功”与“乾坤大挪移”,属于“内功”,二者结合能够发挥巨大威力。
任大凯进一步解释说,5G和北斗技术的融合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基础设施的融合,通过这一融合,可以在移动通信网络引入高精定位等能力。比如,现在卫星信号都是在室外,室内是接收不到的,而通过通信网络模拟卫星信号就可以在室内接受到卫星信号。
第二个层次的融合是通信计算存储能力与北斗定位能力的融合。众所周知,5G有三大特点,分别是低时延、大带宽、广覆盖。其中低时延的实现依赖于边缘计算,即把部分计算能力放到基站,这样基站既实现了网络通信能力,又提供了计算能力。因为定位与高精地图紧密相连,而高精地图对算力要求极高,这时北斗定位能力与计算能力的融合就顺理成章。
第三个层次的融合是基站的部署能力和北斗的定位能力的融合。利用5G基站能够实现精准定位,利用5G信号、信道实现定位。
5G和北斗融合之后带来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例如,推动自动驾驶快速落地,有了5G和北斗融合的精准定位能力,自动驾驶普及速度将得到提升。导盲机器人也是一个典型应用场景,据任大凯介绍,目前导盲机器人项目正在筹备推进阶段,国家相关部委也非常重视,除了经济效益,从人文效益角度出发,导盲机器人项目也意义重大。因此,5G和北斗的融合将加速AI的快速落地。
仇锐则表示,目前北斗与5G的融合已经是现在进行时。北斗高精度能力实现的基础条件是”星基+地基”能力的结合。星基是指天上的定位卫星星座,但为了提供实时高精度定位数据,需要建设地面基准站。中国范围内大概需要2000座到3000座地基增强站即能实现全覆盖,目前拥有5G牌照的各大运营商在搭建5G网络的同时都已经开始或计划搭建北斗地基增强网络。
放眼全球先要站稳国内市场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8年底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正式迈入“全球时代”。如今,随着北斗即将实现全球覆盖,将加速推进产业化进程,目前,北斗高精度产品已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北斗如何更好地走出国门,服务世界?
黄磊认为,如上文所言,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具有高覆盖度、高精度以及“通导一体化”的能力,这些系统上的能力和优势最终带来的将是用户体验的提升。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的优势最终将体现在用户体验上,虽然国外最终用户可能不了解北斗系统,但在用户体验有提升的前提下,设备和产品厂家会自发地应用北斗系统,成为标配,这就将更好的促进北斗全球化的应用。”黄磊说。
此外黄磊指出,如何发挥北斗优势,将产品推向全球市场,也是北斗产业全球化过程中的挑战。
“市场是检验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准,系统有优势,产品做出来的定位能力和性价比如果赶不上国外产品,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海外用户就不会选择你。对于国内厂商而言,走出国门意味着面对全球的充分竞争。在充分竞争市场里,如何把自己的产品推向世界,就需要练好内功。所以,要先立足国内市场,把自己的产品先做好,在国内市场和国外产品相竞争,存在优势之后才有可能实现全球拓展的目标。”黄磊说。
在黄磊看来,海外用户更喜欢解决方案,要想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做好两手准备,第一是开发更适合市场的、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高精度芯片,第二是需要相关的卫星定位辅助增强配套服务。即围绕用户的需求,在把芯片做好的同时,提供“芯片+服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对于北斗如何走向全球化市场,任大凯提出两方面建议。
一是解决量的问题。对于北斗的全球化,建议从把北斗推向全球标准体系开始,希望业界通力合作,将北斗推向全球标准体系。
二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做好中国市场,自然国外客户会上门。鉴于北斗市场足够广阔,在服务好国内市场的前提下,自然能够得到全球市场认可。
在仇锐看来,全球化包含两个维度:“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一个条件逐步成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全球化的前提是北斗在国内能用起来,并且用好。
客观而言,北斗系统仍是刚刚完成全球组网,而GPS已经运行多年,在应用端有很多积淀。引进来是把国外的一些好的技术,尤其欧洲的一些包括芯片技术、行业应用端的解决方案以及经验带到中国来,从而加强我国北斗系统的能力。
目前国内引进来的能力是具备的。这主要得以于两方面的支持,一是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支持在这个领域的海外投资并购;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既要有需求又要有能力,依托中国广阔的市场资源以及上市公司比较强的融资能力,能提供引进来所需的资金。
在走出去方面,仇锐表示,目前国内的市场存量大概是全球的三分之一,北斗把国内市场占住是第一步,国产替代是一个主战场,赢了这个市场,全球化相当于打赢了一半。
(校对/ 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