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 · 2020年05月14日

【芯视野】NB-IoT替代2G仍需三年 全年出货量或7000万起

集微网报道(记者 谭伦)继被纳入新基建板块后,物联网产业发展再次迎来利好消息。

5月7日,工信部发布工信厅通信〔2020〕25号文《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明确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不再使用2G/3G网络,推动存量2G/3G物联网业务向NB-IoT/4G(Cat.1)/5G网络迁移。

image

《通知》提出,到2020年底,NB-IoT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2亿;推动NB-IoT模组价格与2G模组趋同,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向NB-IoT和Cat.1迁移;打造一批NB-IoT应用标杆工程和NB-IoT百万级连接规模应用场景

对此,一位国内物联网模组企业人士告诉集微网,虽然对于今年官方将主推物联网的计划已有准备,但之前得到的消息是6月份才会出台具体政策,没想到5月7号就发布了25号文。“这可能是为了配合新基建中的物联网建设内容,加快督促运营商2G、3G退网,以及蜂窝物联网的整体部署。”该人士分析道。

据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刘郁林在日前5G NB-IoT亿征程线上产业峰会上透露,目前全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已超过10亿,其中NB-IoT经过3年快速发展,连接数已经超过1亿。

产业链解读“新政”

对于此次工信部的发文,产业界人士各有解读。

“我认为这次发文跟5G新基建的刚性需求绑得很紧。”芯翼信息科技市场总监陈正磊向集微网表示,工信部选择这一时间点发文或是为了夯实配合5G基建的落地。

在陈正磊看来,新基建离开网络支撑就是“无草之木”,因为各类应用都要依托于蜂窝无线网才能落地。“不管是数据的采集,还是将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处理,都需要多且密集的采集系统,才能实现对整个物理世界的基础设施状态有效的采集和监控,因此成本更低、功耗更低的蜂窝通信网络就是更好的选择。”陈正磊表示。

在此背景下,陈正磊认为,此次政策出台的差异在于,此前相关政策的战略性意义更浓,而此次发文则是出于更务实的需求。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向集微网表示,这一通知来得“非常及时”,因为物联网是5G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但受到疫情影响,今年5G的部署其实是受到较大干扰的,这一文件的出台不仅意味着官方对物联网市场发出了明确信号,也对今年国内整体5G建设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

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业界人士将焦点放在了此次文件对于2G、3G退网的明确要求上。在工信部发文后,紫光展锐工业物联网副总裁鲜苗第一时间表示,中国蜂窝通信网络目前确实面临着四世同堂的局面。如今中国5G已实现正式商用,2G/3G的退网条件也已成熟,物联网领域的转网迁移大势所趋。未来,NB-IoT、Cat.1和5G将成为驱动物联网发展的三驾马车。

据集微网了解,其实早在去年10月,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便已明确指出,2G、3G的退网是移动通信更新换代的必然选择,目前中国2G、3G退网的条件也已成熟。但短短半年时间过去,这一退网进程仍然推进较慢。

对此,上海移芯通信副总裁杨月启向集微网表示,不可否认目前2G的物联网产品量仍然很大,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物联网的产品比较长尾。较多产品都是多年前设计和部署的,对于企业客户而言,更换NB-IoT的产品需要重新研发和投入资源,这无疑对应着更高的成本;二是当前2G的网络覆盖确实要比NB-IoT好。因为目前2G基站数量远高于NB-IoT基站,频点更多,承载用户也更多。

“所以感觉上2G覆盖优势各方面都更大,但其实在同等数量基站对比下,2G的覆盖是远不如NB-IoT的。”杨月启表示,2G毕竟是二十多年前的技术,频谱利用率很低。同时,杨月启指出,2G过去也承担了较多语音话务的功能,但这一用途在被4G取代后,目前2G已经蜕变为一张物联网专网,而这与运营商大力部署的NB-IoT物联网功能是重合的。“对资源社会资源而言,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杨月启称。

因此,杨月启表示,长远来看2G是必须退网的,而此次工信部发文正是以官方文件形式明确这一点,同时也可以起到规范市场的作用

对此,杨月启以水表燃气表为例解释道,企业从运营商处买卡签合同时,往往都是一次性长期签约,资费一交就是好几年,但也这意味着中途无法退网,不然运营商肯定需要承担违约费用,而此次政策的发布能从源头上规范这一市场行为,卸掉运营商的负担,加速2G、3G的退网。

此外,有方科技副总裁罗伟向集微网表示,相对于NB-IoT,目前Cat.1的价格还是非常高昂的,运营商与企业的部署积极性相对较低,而此次工信部以正式文件形式明确Cat.1的地位,或将极大有利于未来Cat.1的国内普及。

image

目前全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已超过10亿(图片来源/网络)

NB-IoT落地仍存三大挑战

虽然此次官方文件同时明确了NB-IoT与Cat.1将共同替代2G/3G物联网终端,但在业界看来,由于目前国内物联网市场仍然以中低速率连接为主,因此占比接近70%的NB-IoT才是此次政策的受惠主角,其发展也必将在今年大幅提速。

不过即便有政策荫庇,但NB-IoT想要成功落地,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在业界人士看来,其推进难点主要来自三方面。

首先便是成本和价格。据陈正磊向集微网透露,目前国内NB-IoT模组的平均市场价格约为25元,仍比2G模组要高出10元左右,这也成为向市场普及的NB-IoT设备的最大障碍。对此,杨月启也表示认同:“真正的市场发展不单要靠政府推动,也要尊重市场规律。”杨月启向集微网表示,只有当NB-IoT模组价格降低到与2G一样甚至更低时,市场才可能真正爆发

据日前江苏电信的集采结果显示,第一中标企业芯翼信息科技已经率先将NB-IoT模组产品价格做到15元以下。据陈正磊透露,未来随着出货量的提升,这一价格肯定还会有下降空间,目前公司正致力降低芯片方案成本,从而提升NB-IoT模组的市场竞争力。

不过,杨月启也提醒用户,虽然目前已经出现比2G价格低的NB-IoT模组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能迅速完成切换。因为此中涉及新产品推广、产业链下游企业的再设计以及升级普及等一系列环节。“它不会像手机产品那么快,而会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杨月启预计,完成这一切换过度大约需要三年时间

image

目前全国NB-IoT连接数已经超过1亿。(图片来源/网络)

其次是网络覆盖质量。杨月启表示,信号覆盖同样不会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毕竟2G发展了二三十年,都仍有些地方信号不好,不可能指望NB-IoT的信号质量两三年就能超过2G,这是不现实的。”杨月启强调。

陈正磊对此进行了补充。在他看来,NB-IoT的网络覆盖涉及广覆盖与深覆盖两个层面:广覆盖即信号有无问题,目前这一点运营商推进比较好,如中国电信已经做到县级以上城市全覆盖,同时这一点也已在工信部25号文件目标中得以体现;深覆盖则是属于在信号有无基础上提供更好的信号质量,陈正磊举例道,目前许多水表燃气表都安装在比较偏僻的位置,其信号环境不是特别好,用户很难要求运营商做定向的深度覆盖。

但随着NB-IoT部署降低以及3GPP的规划不断升级,杨月启相信,未来NB-IoT信号的覆盖与用户体验会越来越好。

此外,陈正磊表示,NB-IoT的普及还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以目前应用最广的抄表为例,许多应用仍只能使用断电模式,而无法使用更加智能的PSM模式,以致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因为目前主流芯片平台PSM模式的电流不够低,只能达到3~5微安左右。据陈正磊透露,虽然目前芯翼已能将PSM电流做到700纳安级别,但市场主流产品距此仍有较多技术难点需要攻克。

下半年或迎出货高峰

对于今年NB-IoT的市场前景,多位产业人士也表示较为乐观。据陈正磊分析,按照工信部提出的12亿连接数目标,NB-IoT与2/3G的共同市场空间将会占到约70%也就是8.4亿左右。而根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国内NB-IoT连接数在1亿左右。这也意味着,即便以这一数字预估,NB-IoT未来也将存在至少7亿多的增长空间,其中很大一部分将是替代2/3G市场的增长量

但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的NB-IoT部署受到较大延误。不过即便如此,杨月启向集微网透露,2020年第一季度的NB-IoT模组的出货量仍旧超过1000万,而随着此次工信部25号文件的出台以及疫情影响的逐步减弱,杨月启认为,下半年的国内NB-IoT市场会迎来出货高峰。

杨月启向集微网表示,去年底业界原本预计2020年NB-IoT模组的出货量有望突破1亿。但目前考虑到疫情影响,预计这一数字或在7000万左右。而由华为的提供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NB-IoT芯片出货规模将达到3.5亿,在整个蜂窝物联网芯片出货量中占比近50%。

在如此机遇下,国内物联网产业链也已开始加速部署。芯片方面,海思推出的Boudica 120/150系列NB SoC芯片已累计出货超5000万片,支持3GPP R15/16标准的NB-IoT芯片Boudica 200也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出货。紫光展锐则于2019年11月发布了全球首颗LTE Cat1 bis芯片平台——春藤8910DM,并将于今年8月推出新一代NB-IoT芯片春藤8811;模组方面,包括芯翼信息科技、移芯通信、有方科技、移远通信、广和通等在内的头部企业也相继推出了NB-IoT与Cat.1新品。

毫无疑问、随着政策引导、成本下降、出货量提升、产业链发力等多项共同利好因素的促进,国内物联网市场有望在今年实现较大幅度的发展,而随着新基建的进一步加持推进,市场空间将得到多大程度的释放,产业界也将拭目以待。(校对/张浩)

推荐阅读
关注数
4351
内容数
629
集微网隆重推出“芯视野”专题,未来将客观反映行业高管对于热点事件的观点及分析报道。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