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 · 2020年06月10日

【芯视野】新增2万家半导体初创企业背后的“冰与火之歌”

历史的洪流不可阻挡。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2020年1月1日至5月26日,我国共新增20021家经营范围含“芯片、集成电路、MCU(微控制单元)”的企业,5月以来则新增3922家。而这一数字,在国内数十年的IC征程中,据不完全统计可能也就3000多家。短短几个月,就出现2万多家IC企业,这一“速度与激情”的背后到底折射了什么?在高门槛、高风险、长周期的半导体业,未来这些企业会等到“中流击水”吗?

image

数字背后

半导体俨然已是最热的“风口”。

细究这背后的成因,或从国家大基金一期初见发端,加之5G、AI、物联网、自动驾驶等应用的驱动力,而随后的中兴事件、华为禁售事件以及众多企业“无辜”躺枪——被列入美实体清单,更为国内半导体业的原力“觉醒”注力。作为国内高科技灯塔的华为,受到美政府一浪高过一浪的“长臂管制”,现在已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映衬出我国半导体业在EDA、IP、设备、材料链条的“苍白”底色。

反思之际,亦是戮力同心的时刻。正如九一八和朝鲜战争我们不能退一样,中美之间高科技摩擦必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我们同样不能退让,更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国产替代已然擎起了国产半导体突围的“旗帜”,自主可控成国家意志体现,政策持续加码,科创板的开通为优质半导体公司上市提供快速通道,同时撬动资金达6000亿元的大基金二期已开始投资,这些因素汇成滚滚洪流让半导体业受到风险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追捧,2万家这一数字成为市场的激情回应。

但这激情“理性”吗?正如每一产业都有自身的内在规律,作为高风险、高投入、高风险的“吞金兽”行业,如此的大跃进背后的“隐忧”,或将激发新的脆弱性和失衡性

正如集微咨询首席分析师韩晓敏所言,这多出的两万余家IC企业,绝大部分是无团队、无资金、无产品的三无IC公司。虽然可以预见这其中绝大部分企业不太可能真正从事半导体行业相关业务,也难以获得相关的扶持,但是对于目前已经过热的国内产业环境和舆论环境,都是极为不好的

2万家的“冰与火”

单从数字来看,有投资专家指出,这一数字确实惊人,但企业数量口径不一样,按照协会统计数据,应该比这个少,这些应该包括跨界拓展业务范围的企业。

这也说明国内芯片的热潮进入下半场,距离整合和冷静期越来越近了。”他断言。

经过几十年的洗礼,半导体业的竞争与迭代风险在不断放大。正如一位参与集微连线的重磅嘉宾所言,任何一个产业如果有太多公司进来,那重复投资的项目就太多,导致资源没办法集中,这不太利于行业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好处在于更多的人会投身于半导体业,或可从中培养一批人才。而未来这些企业能否成功,一定是要在市场拼杀才能见分晓。这是双刃剑。

一家专注于射频芯片开发的公司负责人付然(化名)表示,近半年的时间新增2万多家IC相关的企业,这个增长幅度确实是非常罕见的。尽管半导体产业目前处于产业风口上,但是一下子涌现出这么多IC企业,是不现实的。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或许直面这一数字背后的冲击更具现实意义。付然认为,首先,产业资本和风险资本会进入这些初创企业,资本的盲目、分散投资势必造成一些企业在中低端产品上的恶性竞争,这种重复投资不利于国内企业竞争环境的良性发展,也造成了资本的浪费;其次,国内制造业、封测业的产能目前还不够,一些重复性的低端产品势必占用产能,不利于整个行业高端产品的推广和发展;再者,我国从事半导体产业的人才大概在40万左右,新的初创企业的涌入,势必分散半导体人才,并抬高整个产业的人力成本,从而造成一些高端产品上的人才短缺,并造成企业研发成本过高,不利于产业做大做强;最后,资金的分散投资,难以形成合力,难以扶植出一些具有国际大厂水平的企业,造成国内企业始终处在中低端水平

联想到光伏产业、互联网金融等产业驱动发展模式的失败路径:从一窝蜂式的、3~5年的过热,接着就是一堆后遗症,再开始运动式的纠偏,接着又一刀切,击垮了一批企业,最终让整个产业元气大伤。而这一波半导体业创业热潮能否避免重蹈覆辙?

机会几何?

无论如何,两万多家新创半导体企业折射出背后的雄心,而能否在半导体业百年未有之变局中蜕变,还需要市场和时间的检验,但选择方向无疑是未来成败的关键要素。

从空间来看,国内半导体业市场规模虽然快速增长,但需求供给严重不平衡,高度依赖进口,国产核心芯片自给率不足10%,仍有巨大上升通道

以细分赛道复盘入手,国内半导体投资的机会不止在设计端的数字和模拟IC,以及EDA和IP,在制造侧的材料和设备领域也有可为,特别是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发展,此外封测层面的特色工艺和整合并购也有市场

具体从芯片角度而言,东方证券分析指出,AI芯片、物联网芯片、汽车半导体、5G芯片都大有可为,比如预计2021年全球物联网芯片规模约209亿美元。汽车电子尚未形成主导力量,在我国是一个尚处于待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在光芯片、MEMS、功率半导体层面,也大有作为,毕竟国产功率半导体正从低端市场逐步向车用等高端市场渗透。而模拟IC份额相对分散,细分赛道仍存大量国产突破机会。但要注意,护城河极高,行业领先者多年屹立不倒,行业内分拆、并购、整合不断轮回。

虽然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具有马太效应的行业,但是并不意味着创新创业的机会就没有了。

韩晓敏判断,只有能够掌握核心技术、真正理解市场、解决行业迫切需求的创业团队或公司,才能够在已经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中杀出重围,例如对于技术要求极高的5G射频核心芯片、对于市场需求了解极高的IoT相关芯片、解决国内面板行业痛点的OLED驱动芯片等等。但中低端芯片的渠道拼杀和成本拼杀已难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对于布局机会,投资专家则指出,从投资角度看,人多的地方少去。从实业角度,芯片行业需要很多年积累,适合集中力量攻坚,而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企业,会让集中更加困难。目前恐怕只有很细分的领域、市场空间比较小的领域还有机会,还有就是头部企业、明星项目有机会

上述嘉宾则表示,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在半导体业每个细分赛道达到两三名才有机会上市,而大多投资机构只会尽力投行业前两三位的公司。如果主攻模拟赛道,国内已有一些模拟公司上市的话,那么机会就相应地减少了,这个定律不会改变

更需要注意的是,半导体业的竞争已从单芯片走向系统与生态打法。“开发芯片本身一方面不仅是制造一个DIE,软件已成为芯片的延伸,芯片竞争需要回归到打磨生态系统,包括硬件、软件等全面方案的解锁。另一方面,国内半导体产品大多开发Me too的中低端产品,新公司如果也扮演Follower角色,那只能在中国市场杀价,这会进一步削弱国内半导体厂商的竞争力。这就要求半导体初创企业一定要有策略、有统合,同时也要尽力开拓国外市场,而不只是在螺蛳壳中做道场。此外,要探寻是否有革新的方法替代原有的产品,开创一个新品类,这样的竞争筹码才更有胜算。”嘉宾的话道出了半导体业的“行路难”。

而对于这些确实希望进入IC产业链的初创公司来说,或许更需要厘清大势,才能选对方向。付然分析说,首先要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因为IC行业具有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其次要有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这是做出具有足够市场竞争力产品的关键;再者,初创企业必须找到一个足够好的市场方向并对产品做出精准定义。对于我国半导体行业,从装备、材料、设计、制造、封测、EDA等上下游产业链各个方面,都和国外同行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只要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尤其是一些掌握高端产品技术的初创企业,就比较容易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

未来征途

2万家半导体创业公司的涌入看来或仅是序幕,未来的征途会是星辰大海吗?

投资专家乐观分析,目前的情况有利于产业链瓶颈环节的纾解,比如制造等。还有就是千金买骨带来的示范效应,这是好事。最终无论怎样,最终会回归产业本身发展规律。长期来看,最终国产芯片在全球占比30%是有可能实现的

付然则进一步指出,短期国内半导体产业迎来一波投资热潮,但这些新进入的半导体企业对国内半导体业的发展格局走向影响有限,国内缺的不是半导体企业,而是掌握高端核心技术的企业。虽然资本的疯狂涌入会造成半导体企业在一些中低端产品上的无序竞争,造成资本和人力的浪费,但是处于风口上的半导体产业也会引起众多精英人士的注意,对于半导体人才的扩充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浪潮过后,剩下的企业都是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势必发展得会更好

从目前走势来看,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这一两年的发展中,逐渐走出了一些头部企业,一方面,通过自身发展,逐步将产品走向中高端;另一方面,通过并购一些国内外企业,尤其是国外优秀企业,极大地增强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实力。但是整体上距离国际大厂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有些高端装备、材料、EDA工具和高端芯片上,差距依然巨大。付然对此建议说,这需要我国半导体产业引入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和技术。另外,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形下,不确定性已然成为国际半导体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针对高科技封锁,国内半导体行业仍要警醒一定不能固步自封,相反要更加开放地同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合作

诚然,国内半导体还依然在漫漫长路上行军,既需要单点突破,亦需要集团作战。付然坦言,在产业链中,半导体企业获得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很多,关键在于是否掌握核心技术。希望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的资本能够投资到真正需要资金、有核心竞争力的IC企业,包括一些有技术实力的初创企业,尽量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投资,这样才有利于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而要达到或者超越国外大厂的水平,还需国内整个产业链企业长期的共同努力

虽然韩晓敏不太看好大部分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认为不会对国内半导体产业格局有重大影响,但他也建议,国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产业支持体系需进一步强化鉴别能力,类似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等行业组织能够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提供平台性的基本的项目评价服务

新外患的乌云不会一天消失,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或许亦将持续经年,它将持续考验我们的智识、思想、韧性与勇气。而无论是老将还是新兵,惟有市场机制,企业精神,惟有超越短期,布局长远,才能走向胜利,才能善于胜利

(校对/范蓉)

推荐阅读
关注数
4351
内容数
629
集微网隆重推出“芯视野”专题,未来将客观反映行业高管对于热点事件的观点及分析报道。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