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孩子(GorgonMeducer) · 2020年07月02日

漫谈C变量——天然原子性是怎么回事?

作者:GorgonMeducer 傻孩子
首发:裸机思维

640.jpg

【写在前面的话】

在20世纪初叶,人们曾经一度认为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原子不可再分。虽然很快人们就发现这是一个谬误——原子不仅可以再分,由质子、中字、电子组成,事实上这些微观粒子仍然是可以继续分割的——但计算机科学借用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说法,提出了操作原子性(Atomicity)的概念,即:

对一个由多个步骤构成的操作来说,如果当步骤执行时不能够被打断,我们就说该操作具有原子性——是一个原子操作;反之该操作不具备原子性,不是原子操作。

简单来说,所谓原子操作就是当这个操作执行的时候,其他任务没法打断它,就好像原子无法再分一样——如果存在任务有能力将当前的操作从中间一刀切开,我们就说这个操作不是原子操作。很容易想到,当多个任务共享统一资源时,对资源访问操作的原子性是非常值得讨论的。

【从理解天然原子性开始】


通常我们所说的一个内核是8位、16位还是32位并不是指地址总线的宽度,而是ALU操作数的位宽,习惯上又称之为字长。对8位机来说,ALU一次可以进行8位运算,当我们针对一个32位的数据进行操作时就要拆成4次。对32位机来说,ALU一次就可以完成32位的运算。比较二者的区别,除了操作次数不同以外还隐含着原子性的信息,即对8位机来说,操作32位数据要分4个步骤来完成,这期间如果发生中断/异常,操作是会被打断的,因此不具备原子性;对32位机来说,由于ALU一次运算的过程是不可打断的,因而针对32位数据的运算天然具有原子性,我们称之为天然原子性。

ALU对相同字长数据的处理具有天然原子性。也就是说,16位机对16位数据的处理具有天然原子性;64位机对64位数据的处理具有天然原子性。实际应用中,天然原子性的体现还要受到数据读写对齐方式的限制:为了提升效率,总线往往规定,数据的读写地址需要对齐到数据的宽度,比如对16位数据的读写,其目标地址必须对齐到双字节;对32位数据的读写,其地址必须对齐到四字节。当且仅当数据的地址对齐到数据的宽度时,天然原子性才能得到表达。

以32位机为例,对于 1所示的情形,由于32位数据的地址并未对齐到字,内核会将针对该数据的读写拆解成四个步骤:1)针对变量的第一个字节(8位)发起一个8位的读取;2)针对变量的第二和第三个字节发起一个16位的读取(它们正好对齐到了半字);3)针对变量的最后一个字节发起一个8位的读取;4)最后将三次获得的结果合并成一个完整的32位数据——针对该变量的操作由多个步骤构成,且中途有可能被打断,因而不具备原子性。

640.png

基于同样的原因,很多编译器为了提高内核的访问效率,在默认情况下,对结构体的变量采取了同样的策略——每个成员的地址都各自对齐到了与自己类型相同大小的位置上(如 2所示)——具体内容可以通过阅读《漫谈C变量——对齐》系列文章来了解,这里就不再赘述。

640-1.png

实际上,很多处理器的的ALU不光对相同字长数据的访问具有天然原子性,对小于这一字长的数据类型也具有天然原子性。比如Cortex-M的ALU不光对32位的整型变量的访问具有原子性,对16位甚至是8位变量的访问也具有原子性。事实上,这一特性对很多8位机、16位机和64位机都一样适用。基于这一特性,我们基本上可以放心的认为uint8\_t和int8\_t在几乎所有8位及其以上的系统中都是具有天然原子性的——原因很简单,不光因为8bit的宽度小于等于ALU的宽度,还因为,8bit的对齐方式是字节、在所有支持单字节访问的Memory系统中,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永远对齐的。这就是为什么布尔类型(bool)几乎在所有的平台中都“可以”被定义为8bit(uint8\_t)。

那么,是不是一个变量拥有了“天然原子性”,当多个任务都要对其发起访问时,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下篇文章中把每一种情况都列举出来——详细的为您分析和展开。

专栏推荐文章


如果你喜欢我的思维,欢迎订阅裸机思维
版权归裸机思维(傻孩子图书工作室旗下公众号)所有,
所有内容原创,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推荐阅读
关注数
1466
内容数
108
探讨嵌入式系统开发的相关思维、方法、技巧。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