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消息,近年来,在一系列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尤其园区作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也是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各大产业园区也为吸引集成电路企业落户、打造产业生态系统、完善人才、服务配套系统等方面出台了很多具体实施细则。其中,泉州作为地方政府代表之一,为大力发展半导体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全力加快建设泉州芯谷。
新形势下,地方半导体产业应如何发展,已然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为此,该如何加快东南区域半导体产业生态圈建设呢?以“新形势下,东南半导体产业如何破局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三期集微龙门阵于8月25日晚19:00在线举行,福建富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江霖出席了这次活动,并分享了自己的精彩观点。
人才扎根
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中,高质量的专业人才缺口却成了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3%,但面临32万高素质人才的缺口。不难发现,产业发展与人才数量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了制约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福建富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江霖表示,“北上广深、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展半导体产业较早,因此能吸引到更多年轻人就业。相对而言,厦门和泉州的半导体产业布局较慢,在吸引年轻人这方面优势较弱。”
施江霖认为,对于园区来说,如何吸引人才扎根至关重要。以台湾工研院为例,其成立于1973年,紧邻台湾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自诞生起就与产业界紧密互动和交流,已经成为台湾新技术、新产品最重要的研发地。由于工研院鼓励科技人员自己创业,因此诞生了大批诸如台积电张忠谋、联华电子曹兴城等产业领军人物。
“截至目前,从工研院出来创业的大概有2万人左右,遍布在新竹科学园区内的高科技企业内。”施江霖说道。
台湾许多创新研发都来自工研院与产业界的联手合作,工研院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广大中小企业的研发中心,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还为产业界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还成功地借由技术转移孕育了台积电等高科技龙头企业。
因此借鉴台湾工研院的发展模式,施江霖建议道:“福建发展半导体产业也可以在园区内成立一个研究院或者研究所,培养一批产业需要的人才,然后再投入到企业中去,这样既能留住人才,也能形成产业的聚落。”
产业聚落
对于一个区域而言,明确整个主链条中最重要的产业非常重要。而对于东南地区的半导体而言,产业的主轴自然是化合物半导体和LED。2016年,由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三级政府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大基金、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三安集团等共同设立的福建省安芯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基金目标规模500亿元,首期出资规模75.1亿元,主要投向III-V族化合物集成电路产业群以及其他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主的半导体领域。
“在福建政府领导的努力下,福建省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光明的,尤其是在化合物半导体领域,有希望形成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化合物半导体园区。”施江霖说道。
化合物半导体主要指砷化镓(GaAs)、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等第二、第三代半导体,相比第一代单质半导体,在高频性能、高温性能方面优异很多,因此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一份新报告,到2027年,全球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690万美元,从2020年到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8%。
施江霖便十分看好化合物半导体市场的发展前景。他表示,随着5G、AI等新技术的应用,产业对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需求正在急速增加,未来十到二十年,国内化合物半导体的产值将持续增长。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施江霖认为,目前福建半导体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我刚创办富宸科技的时候,很多需要的物料都要从别的地方采购,比如有一台从台湾采购的设备,其中的某个零部件坏了,但又不可能再运回台湾修理,而这个零部件只能在上海或者深圳采购。”
为此施江霖建议,对于福建半导体产业而言,产业聚落的形成非常重要。产业群聚化能够有效打通整个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从而大幅提升整体的运行效率。(校对/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