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一系列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园区作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也是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各大产业园区也为吸引集成电路企业落户、打造产业生态系统、完善人才、服务配套系统等方面出台了很多具体实施细则。各地园区、政府更是呈“攀比”状态,吸引力度不断加码,目前在全国相继涌现出多个领跑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区,配套完善、各具产业特色。
新形势下,地方半导体产业应如何发展,已然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东南地区有着邻近中国台湾的地理优势,同时作为早期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沿海地区,成为了全球产业链中重要一环。如何加快东南区域半导体产业生态圈建设?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围绕这些话题,在第十三期“集微龙门阵”上,集微网邀请到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技术市场总监叶念慈进行了分析探讨。
如何实现产业群聚化 资本集中和人才培养很重要
“整个大东南地区不仅是福建,甚至包括了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江西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都是沿海城市,所以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也早,需要维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叶念慈说,“从以前台湾和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无锡发展状况来看,最重要的是让产业群聚化。产业群聚化比较符合半导体制造的需求,会带来非常多的好处,能够打通整个产业链,这样整体的运行效率才能够大幅提升。”
对于如何实现产业群聚化,叶念慈表示有两个最重要的要点:一个是资本集中化,另外一个是人才优势。
据叶念慈介绍,从台湾的经验上来看,台湾的整体运行有着稳定的人才输送。台湾有最重要的两个基地,一个是在新竹,一个是在台南。除了地方产业的群聚以外,另外在学校人才上面的输送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新竹有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的支持,在台南有成功大学的支持。
“除了原来的像台积电在做的这一种高集成度的电子产业以外,三安特别注重在大功率第三代半导体的制造上面。这需要寻找非常适合半导体芯片制造行业的人才。”叶念慈说,“这方面人才非常稀少,这不只是整个内地的问题,甚至台湾以及全世界现在都专注于材料半导体制造的人才的培养,这需要非常专业的关于材料的知识背景,包括物理化学等。”
叶念慈表示,重要的是如何把公司的整体资源整合化,以及对中国半导体制造行业的人才梯度的培养。
“以三安为例,一个是需要政府的支持,目前已经获得了不少的政府支持,接下来要发展的更好的话就是如何把人才的布局衔接上去。因为三安原来做LED已经算是比较成熟了,接下来面对的一些第三代半导体大功率的部分切入到电力电子器件,这个不是传统的 LED能够负担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要想突破的话,最重要的还是在人才的培养。 ”叶念慈补充道。
最后,叶念慈强调,目前的地方半导体产业需要的是做一个有自己特色的产业模式,因为如果现在再去追赶已经成熟的产业园区模式已经很困难了,所以除了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做一个特色半导体的产业化,然后把附近的一些配套的产业链补齐。
如何突破产业园区现状 化合物半导体领域更具优势
关于怎样的形成聚落,叶念慈首先向我们阐述了他在新竹时设想的一个理想的场景:“在这个聚落里能够实现就像逛五金店一样。比如在缺少某些设备的时候,在这个聚落的街头逛逛就可以马上找到想要的一些零件或者设备,能够迅速回来修好。 ”
至于如何形成这个聚落,叶念慈先表明了自己的担忧:“目前国内半导体设备基本是清一色的美系,不仅如此,还有一些薄膜材料、检测设备、光刻技术等等,都是美系,美国那边有绝对的话语权。 ”
“而目前东南区域是很有机会突破现状的。”叶念慈说,“就我观察而言,在我们的一些化合物半导体要求的产业设备精度并不是特别高,不用做到7纳米、5纳米规格,所以在国产替代上会快很多,而且现在中微公司和北方华创的一些设备表现也都已经非常优秀。所以单就化合物半导体而言,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形成产业聚落。”
最后叶念慈表示,只要保证人才的输送,以及本土化人才的培养和保障能够接上梯队,跟上企业和园区的发展脚步,东南区域还是非常有前景的,特别是在化合物半导体方面。(校对/Humph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