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存储技术 · 2020年09月04日

分布式 or SAN文件系统、SAS交换为何普及难?

此文发布于2016年3月31日

在写了关于SurFS的上篇《另类分布式存储:ZFS+SAS交换已经有人在搞?》之后,原本规划有下篇内容,其间我还收到了不少同行朋友的反馈信息,感觉有更多的技术点值得进一步讨论和澄清。

再次声明,我撰文的目的不是评价该产品的好坏,只是希望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种架构设计的特点,以及值得借鉴之处。受自身水平限制,如有理解不准确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上篇要点

SurFS硬件:SAS交换后端确实成本低

SurFS软件:目前ZFS,未来分布式全局缓存

国外同类架构、SAS扩展限制

下面我逐步引用一些比较客观的评价,并围绕这些展开自己的评论。

分布式存储 or SAN文件系统?

“这个不是真正的分布式,颠覆SAN__文件系统了?感觉就是换了SAS__交换。”

SurFS宣称提供块、NAS和对象(未开源)三种存储形式,但其目前本质上是基于单机(或者说HA集群)文件系统ZFS。ZFS的块设备实际上就是zpool里的一个文件,而Ceph等底层为对象的数据组织方式有时也被人称作分布式文件系统,因此我觉得SurFS可以与可扩展文件系统做些架构上的对比。


上图引用自刘爱贵博士的培训资料《分布式文件系统概述》

与以GPFS为代表的共享SAN文件系统相比,SurFS在硬件上将SAN网络换成了SAS交换架构,文件系统/存储控制节点看到的不是LUN而是直接的磁盘/SSD。

除了SAN模式之外,GPFS现在也支持Network Shared Disk (NSD) Server和Shared NothingCluster (SNC) Model另外两种部署模式。目前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最流行的应该数Shared Nothing集群,EMC Isilon属于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款。

“GPFS由多个磁盘或者LUN构成单一文件系统,完全分布式的数据和元数据存储,多个节点共享存储,并行访问。”Isilon是直接管理的磁盘,号称单一卷,并且这些“集群NAS”都能提供单一命名空间。

SurFS在成本上确实比SAN文件系统有优势,但规模显然无法达到FC存储网络的水平。

下面再引用一段业内专家朋友的点评:

“多个机头不能同时访问一块数据,因为ZFS无法同时被两个机器import。Cache和incore meta无法同步。”

“我觉得不好的地方在于大家在乱讲文件系统,混淆视听。其实(泛)文件系统解决三个问题:名字空间、地址空间、incore meta和data cache的一致性。如果这三个问题都不解决,至少在我的概念里,不能叫文件系统吧。所以SurFS叫文件系统不太对,应该是个多节点的HA方案。更不应该扯上Scale-out。”

小结:SurFS的硬件部署上类似SAN文件系统,但ZFS+HA实际上就是一个主备/互备的统一存储。与真正大规模单一集群的共享SAN文件系统应该不是一回事。

另外经过官方确认,SurFS的“全局缓存池是建在全局存储池中,而不是存储控制节点的本机内存,倾向于用带电池的DRAM或SRAM。”

到这里感觉还是ZFS的思路,内存设备的延时低且稳定,但正如我在上篇中所说,其带宽多少受SAS的限制(6Gb/s理论值600MB/s)。与在存储控制节点的分布式缓存相比,将固态盘放在共享的SAS网络中实现难度应该更低。不过首先这缓存盘需要镜像保护,每个存储控制节点上的每一个存储池(zpool)应该都要配至少一对。其次SAS设备的双端口只能同时被2台主机操作,具体到ZFS等应用就是主/备的方式。所谓全局共享,应该只是像硬盘/SSD那样在控制节点故障时能够切换到余下任何一个存储控制节点。

关于文件系统先谈到这里,下面看看跟分布式块存储的对比。除了上篇中提到的VSAN之外,还有EMC ScaleIO以及一些别的。

“该跟XIV比较一下。跟VMA_这些比成本没有说服力。”

这里解释一下,我在之前先是由SurFS联想到全共享SAS后端的富士通DX8700 S2,进而提到Scale-out高端阵列的流行趋势是EMC VMAX那样的架构。从定位和成本而言,IBM XIV相对要低一些。


IBM XIV__架构图

我也听到过有人说XIV不算Scale-out,大概是由于其最大15节点和6个接口节点的限制。我觉得6个接口节点应该不是技术限制,估计当年推出时IBM觉得这样的前端接口数和带宽已经足够。由于XIV只能是单一存储池和双副本,所以上限为180个驱动器。XIV Gen3节点间采用InfiniBand互连,并且每个节点上都有对等数量和容量的硬盘、分布式缓存(利用UPS保护),并支持SSD读二级缓存。

当服务器同时连接XIV的多个接口节点时,可以使用标准MPIO多路径;戴尔EqualLogic PS家族Scale-out iSCSI阵列的最佳实践需要安装一个增强的多路径组件;ScaleIO、Ceph等有自己的客户端。而前面说过了,SurFS使用的ZFS多个机头不能同时访问一个卷。

如今XIV推出软件版本,每节点限定运行在ESXi的一个虚拟机里。节点间自然支持以太网互连,应该也可以配置为超融合。只是用户无法选择部署在KVM+OpenStack环境。

小结:无论如何,XIV还是比SurFS更符合Scale-out分布式存储。不过我觉得XIV有点生不逢时,像ScaleIO这样的产品未来前景可能会更好吧。

多端口怎么做?是什么限制了SAS交换机的发展

“对于后端总线是全交换还是点到点,熟优熟劣不可一概而论。”

上面这位朋友的评论与富士通DX8700 S2相关,我在上篇中曾经做过“点对点、无阻塞”的评价。与之相比SAS交换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连接数量,降低了成本。但之所以用的人少不是没有原因,下面谈谈其扩展性、性能和成熟度。

根据SurFS官方文档(https://github.com/surcloudor...),其参考配置使用的就是上图中的LSI SAS6160交换机,目前市面公开发售的也就这一款吧。它提供了16个6Gb/s SAS x4lane接口(wide-port,SFF-8088连接器)。


LSI 6160 SAS-2 switch架构图

早在该SAS交换机刚推出时,我就向LSI了解过其核心是2颗36 lane的LSI2X36扩展器芯片,其拓扑方式只能是上面这种情况。

有啥问题呢,能达到全线速不?图中Switch芯片引出的每条线都代表一个6Gb/s SAS x4 lane连接,如果对带宽性能有要求的用户,我更倾向于建议将其当作2个8口交换机来使用,因为一旦要跨芯片中间有个瓶颈啊。

有朋友可能说了,PMC有68 lane的12Gb/s SAS Switch,做个单芯片17口的交换机不好吗?国内已经有人在这样搞了。

这种17口的SAS交换机,我不再担心性能设计。但是听说人家还计划搞40-60口,甚至68口的,每个口带宽还是48Gbps(12Gb SAS x4),只能用多芯片架构了。

_最大45口(x4 lane_)SAS交换机设想图

上面我画了一个草图,应该是最低成本的40口SAS交换机方案了。还是老问题,在每颗SAS Switch芯片自己的交换域内可以达到线速,如果跨域的话…

_最大80口(x4 lane_)SAS交换机设想图

上面我又手绘了一个相对“豪华”的,首先声明下我不是网络方面的专家。这个设想图理论上最大能支持80口SAS交换机方案,8个Switch芯片都有7条内部拓扑连接,任意两颗芯片可以在两跳以内实现7 x4 lane的连接带宽。因此整个交换机在配置超过56口(8x7 x4 lane)之后也会面临一定的性能瓶颈。

显然,按照这种思路来做40-60口的SAS交换机,估计成本不菲。这时我想起了收敛比的概念,还有以太网和FC交换机的高带宽背板了。

小结:写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理解SAS交换机为什么难于大范围普及了吧?不过,我也认同它在小规模环境下是一种性价比不错的解决方案。

未完待续…

下篇计划要点

JBOD节点间冗余利弊

SAS交换网络有无单点故障?

开源与OpenStack整合

通用模式(SAN)与聚合模式(超融合)

性能PK:应该怎么看?

推荐阅读

本文转载自企业存储技术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点这里

注: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任何组织机构无关,如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欢迎在留言中批评指正。 进一步交流技术可以加我的微信/QQ:490834312。
尊重知识,转载时请保留全文,并包括本行及如下二维码。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企业存储技术》微信公众号:HL_Storage,也欢迎关注企业存储技术极术专栏,定期更新。
42.jpg

推荐阅读
关注数
5615
内容数
266
关注存储、服务器、图形工作站、AI硬件等方面技术。WeChat:490834312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