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
罗伟绍,杭州晶华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美国华盛顿州华盛顿大学电机工程学专业博士,专攻低功耗、低噪声模拟混合集成电路设计。他在AC在线监测、LED驱动器、600V可控硅驱动器、16位SAR ADC、超声波气泡检测等颇有建树,拥有多项个人专利,是IEEE高级会员。2005年,罗伟绍回国创办了杭州晶华微。15年来,他带领公司一直坚持百分百正向设计,其高精度、低功耗24Bits ADC + 8Bits MCU类SoC年销售芯片上亿颗;其工控HART通讯控制器芯片及4~20mA电流DAC打破工控行业国外垄断。
图示:罗伟绍
正文:
“Don't Worry ,Be Happy”,是“极客(Geek)”罗伟绍做IC设计时常听的歌。
美国鬼才黑人音乐家Bobby McFerrin 1988年坐在单人沙发里,光脚吹着口哨,缓缓唱出“Here's a little song I wrote, you might want to sing it note-for-note, don’t worry, be happy... ”这一简单而有魅力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美国人。而上世纪70年代便去美国读书工作并生活了近30年的罗伟绍也深受影响。他说做IC的人都要多听听这首歌。
毫无疑问,半导体是个“苦差事”,但罗伟绍一做就是30多年,专攻低功耗、低噪声模拟混合集成电路设计,这是他心中所爱。
顶着一头白发,采访当天白衬衫、米色套头毛衣、卡其色裤子,现年64岁的杭州晶华微电子总经理兼技术总监罗伟绍仍极具极客范。15年前,他回国创办芯片设计公司,希望用自己多年的技术积累做“中国芯”。这是一位在员工口中“有点佛系”的老板,但他几十年如一日以放松自在的状态做着很难的事。他觉得比起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他自己的心态更像是一个Renaissance man(文艺复兴式人才),永远保持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好奇。
他的公司刚刚获得了2020年第十五届“中国芯”优秀产品奖,其自主研发的红外测温信号处理芯片SD8005B在今年的疫情中贡献突出,该芯片已出货2000多万颗。
十几岁就爱鼓捣电子元器件
罗伟绍对于半导体的浓厚兴趣大约始于上世纪60年代香港的鸭寮街。那时候鸭寮街上充斥着大大小小的铺位,可以“按斤”买到三极管、电阻电容等各种元器件。
当时正值美国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很多美国大公司在港设厂——仙童半导体、摩托罗拉公司等企业将封装测试、组装相关业务渐渐放到东南亚地区,当时的香港成为最佳选择。
1956年出生在香港的罗伟绍,中学时代几乎都是在鼓捣电子元器件中度过的。放学后跑去鸭寮街淘电子元器件是中学生罗伟绍最兴奋的事,当时天天就鼓捣电子小玩意,做了各式收音机、音箱等,对电子器件的浓厚兴趣由此一发不可收拾。
从鸭寮街上的小小电子发烧友起步,后来考大学时选专业,电子相关的方向自然成为不二选择。
上世纪70年代,罗伟绍进入美国密芝根州州立大学念电机工程。本科毕业以后,进入霍尼韦尔公司,由此开始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的状态,一路念到电机工程博士。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渐渐找准了更有兴趣的细分领域,即模拟方面的IC设计。
这种兴趣爱好的驱动就像是一条贯穿始终的无形的线。罗伟绍说,回想起来,十多岁时玩过的那些收音机、音响等都属于模拟电路,其实通通都没有浪费。就像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向大学生们强调“你必须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而很年轻的时候就找到热爱的事本身就很幸福,剩下的就只要一路走到底就是了。
为“中国芯”回国创业
2004年下半年,当时48岁的罗伟绍和一位合伙人决定回国“做一些支持国内产业技术的事”。
而在罗伟绍看来,放弃在美国优越稳定的科研环境回国创业也并不难。那时候他的两个孩子也都相继念大学了,不需要再管孩子,“似乎也没什么负担了,那就可以再投入去做点喜欢的事了。”而他也觉得,回国创办IC公司,自己多年的技术积累也能够有所用武之地,于是就欣然回来了。
其实,这颗“种子”很早就已埋下。罗伟绍回忆,在1966年还在香港念书的时候,他曾看过一个关于中国大陆产业的展览。尽管当时对于芯片的了解并不多,但印象很深的是展出的一款国产的2吋单晶硅。“事实上,当时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起步还是挺早的,但后来因为历史原因,产业发展就此搁置了很长时间。”说起这些,罗伟绍依然感到很可惜。
2005年,杭州晶华微电子有限公司(下称“晶华微电子”)成立。不过,创业之初就有些小意外——他的那位合伙人在回国后没多久因为家庭等因素不得不又回去美国。原本只是作为公司技术主要负责人的罗伟绍,需要全权负责新成立公司的一切运营。这对于纯技术出身的他而言,显然是巨大的挑战。“几乎是硬着头皮一步步走下来。”罗伟绍说,在那之前他从未想过自己独立创业或者是经营公司。
幸运的是,这么多年来,在他们的背后有一位“有情怀的投资人”。
“当时他给我们第一笔启动资金(也是公司的注册资本70万美元),只希望在中国做一家有真正高质量集成电路产品的科技公司。”罗伟绍透露,15年来,这位投资人都还未曾从公司拿过分红,并且十分低调,对外只是自称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董事长”。这背后的原因,罗伟绍说,一部分是他也并不缺钱,但更重要的是,他从一开始投资他们团队就不是为了赚钱,“一直以来他对我们的要求只有一个,做好的科技公司,不要抄袭。”
在艰难模式中起步
新公司几乎是在“艰难模式”中开启的,第一个困境就是设计思维的大不同。
最初,罗伟绍试图延续美国的定制思维——当时在美国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的模式(即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用于供专门应用的集成电路)已经是主流,设计组装个性化片上系统,定制芯片不仅更有针对性,且能帮助客户提高竞争壁垒。比如现在手机能够做电脑能做的大部分事情,可以像电脑一样能够玩3D游戏、看蓝光电影、听音乐等等。这一切与片上系统的思维和设计都有很大的关联。
罗伟绍解释,片上系统是指在单个芯片上集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对所有或部分必要的电子电路进行包分组的技术。通俗地说,它是将很多电路框架放在一个芯片里面,外接传感器,可读取信号并转化成数据显示在电子屏上,在电子秤、额温枪、手机电脑等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但当时,国内的芯片设计尚处于初步阶段,国内自主做芯片的企业非常少,90%以上的芯片几乎靠进口。他很快就发现,由于客户缺乏设计思维,市场对于专用芯片的思路根本不买单,而更倾向于通用芯片。尽管对技术很有信心,但商业之路不可停滞,罗伟绍开始转变战略,放弃定制思路,改从设计通用类产品切入。
第一个突破性产品是2008年他们自主研发的是HART调制解调器(HART MODEM)芯片。这是结合数字和模拟的一款产品,主要应用与工控领域,可以广泛用于带HART功能的智能仪表生产组态、现场调试、过程监控等领域,可以和智能压力变送器、HART温度变送器、雷达物位计、流量计、执行器等具备HART功能的仪表设备通信。
在当时中国尚无此类自主的产品,工控领域基本采用国外大厂的产品。“基于国际HART Foundation公开的相关技术标准,我们开始从无到有的设计。”罗伟绍和他的团队花了2年时间完成了这款产品的所有自主芯片设计,并且产品经过很多测试验证,包括得到了一些国家级研究所的验证认可。这一款晶华微电子自主研发的工控HART通讯控制器芯片及4~20mA电流DAC,在当时可以说是打破了工控行业国外垄断,实现国内突破。但是产品完成后推向市场时,再次遇到瓶颈——找不到大客户。
“尽管比起国外厂商的芯片,我们的价格要低得多,但很多国内的公司并不愿意尝试国产芯片,用国产芯片不是当时流行的思路。”罗伟绍很无奈。因为工控领域相对而言利润比较高,比起芯片的成本,很多大客户更在意的是性能、良率的万无一失,他们不愿意冒风险轻易尝试一个新的产品。
第一步总是最难的。
在一次又一次的拜访客户,一通又一通的沟通电话之后,他终于迎来一个转机,四川仪表愿意试用他们的产品。“当时四川仪表的一位高工表示要支持国产芯片,他们就拿去试了我们的产品,技术品质上没问题,就开始大量应用我们的产品。”罗伟绍说,到现在他都十分感谢四川仪表,给了国产芯片一次机会。同样的,上海自动化研究所当年也为晶华微的HART芯片进行全面的测试,严紧地检查了他们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他们支持中国小集成电路企业的情怀我终生不忘。”
这可以说是一个有力的背书,也让更多的企业有信心使用国产芯片。“尤其是一些对成本比较敏感的小企业当时也就更放心使用我们的芯片。”罗伟绍说。
在此后罗伟绍又带领团队围绕ADC+MCU类的SoC芯片技术,坚持百分之百正向设计自主研发更多中国芯。目前,晶华微电子专注各领域通用模拟集成电路及系列专用SoC产品,主要涉及工控仪表芯片、高精度24位ADC SoC芯片、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等4大类别,在红外测温领域、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及工业控制、测试测量仪器仪表、传感器信号处理及物联网等应用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其中高精度、低功耗的24Bits ADC + 8Bits MCU类SoC一直保持国内电子秤及红外测温枪市场领先地位,年销售芯片上亿颗。目前片上系统业务的收入也是晶华大部分的收入来源。
无论大踏步还是小碎步每一步都不能踏空
在企业家和极客两个身份之间,罗伟绍毫不犹豫更倾向于后者,但作为企业老板他也不得不多想想经营的事。而他的经营公司之道也同样是工程师式的。他认为,比起讲一个遥远的“Big picture”,专注于三到五年内会发生的事并提前做准备,更为重要。
“我们会着眼于在未来三五年可以落地的中期的、有一定技术门槛的市场机会,已经有一堆人涌进去的我们也不会去做。”罗伟绍表示。
今年年初以来,他们自主研发的红外测温芯片在抗疫产品中表现突出。作为国内红外测温领域少数拥有芯片研发及成熟方案开发能力的IC设计公司,晶华微的红外测温芯片是将一个真正18位有效值高精度ADC +MCU的SOC芯片,通讯电路及LCD/LED驱动等全部集中在一颗芯片上。单一芯片即可完成信号测量、数/模转换、数据处理、输送,以及LCD/LED显示等功能。
通常情况下,晶华微的红外测温芯片月产能在百万左右,但是在疫情期间,额温枪的需求急增,额温枪背后的红外测温芯片的供应也需要跟上,罗伟绍称,这算得上是公司成立十五年来“最为紧张和难忘的一段经历”。为了保证前线防疫物资的供给,他们在大年初三就开始进行发货,配合厂商需求,动员全体员工克服困难复工复产,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红外芯片产能提高十几倍,满足了疫情中额温枪的需求。
世界变化太快,只有稳稳地走好每一步,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因而,罗伟绍更倾向于基于自己的技术实力,把握准产业和市场的脉搏,做一些中长期的投入。
对于未来三到五年的市场发展,罗伟绍看好医疗电子类产品。他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这部分需求将是长期的,除了红外测温芯片,公司也将继续推出更多芯片产品满足医疗电子行业更多产品的需求。
此外,罗伟绍持续看好工控领域的发展机会。他相信国产芯片在工控领域未来的机会更大,不仅低端应用占有市场,中高端应用上国产芯片也会逐渐渗透。而当前的中美形式也从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产渗透。
不过,他也坦言,当前国内的整个集成电路产业有很大的泡沫。尤其近来在国际形势的催化下,国产替代概念引来了资本热捧,其中难免有虚火,这对于产业的发展有一定伤害——让实打实做技术的公司压力很大,比如人员等各项成本水涨船高,流片厂产能吃紧。
“但发展下去,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泡沫一定会破。当潮水退去才会知道谁在裸泳。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会是真正有实力公司。”罗伟绍指出,“这个泡沫背后积极的一面是,在资本的撬动下,大家对产业关注热度似乎一下子上了高速公路。所谓‘大泡沫才有大发展’也不无道理,这段时间很多年轻人进入半导体行业,而泡沫过后,总有一些人会在产业里留下来。”
对于未来公司的发展,在罗伟绍心中还是有一个“Big picture”,他希望可以带领着公司成为像ADI那样优秀的公司——一个非常全面的,能够做出多种多样而且是高质量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同时,中国芯也能够一步一步实现多点突破,出现更多优秀伟大的企业。
至于如何达到这个“遥远的目标”?
在罗伟绍看来,无论是大踏步奔跑还是小碎步前进,关键是每一步都不能踏空。所以,先一步一步“做好提前三五年的事”,然后朝着这个方向“一路走到底走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