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咨询起步转型投资,李剑威的成长模式与众不同:非线性曲线、模块化能力沉淀、强调底层价值观、擅长把握核心价值、充分自信,比如“我们参与的项目战略层面不会出问题”。
非线性成长路径背后,是秩序井然的成长逻辑,是高效、精准沉淀长期价值的能力。
从咨询到投资
建立跨行业的认知逻辑
这个故事的开头非常标准化:在电信行业大发展的1997年,李剑威考入通讯行业黄埔军校——北京邮电大学,主修管理工程与计算机。接接项目、做做数据库管理、考各种各样的认证……这些IT专业本科生做的事情,同样也曾是李剑威的日常。
然而,一次创业大赛,一次咨询项目,让李剑威走上了一条特殊的成长之路,并最终成为科技领域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
2001年大四那年,李剑威与同学一同参加了清华主办的一次创业大赛,项目内容是“基于LBS位置进行广告分发”,名次不错。自此,世界上又多了一位被创业二字点燃的热血少年,打心底渴望创造出那种足以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价值。
保研成功延缓了李剑威的创业梦想,却也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李剑威的导师运营着一家咨询公司,专门服务于各大运营商,服务项目包括全年预算的分配建议、网络质量的优化方法等等。相对于项目内容,李剑威对战略咨询这个方向的兴趣更大,“如果自己的能力可以在很多企业、项目中发挥作用,那一定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找到了人生方向的李剑威,没有与同龄人一样走上进入大厂、闯荡互联网、出国留学、自主创业等常见之路,而是加入了BCG(波士顿咨询公司),“电信背景、有咨询经验帮助我拿到了offer,之后我参与了很多国外公司的咨询项目,有互联网行业、家电连锁行业、电信运营商,除了医药行业之外基本都接触过。”
最初,李剑威从这份工作中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为家电连锁巨头给出开店建议,为客户提议并购,他们在严谨论证之后会按照你的建议去做,这很震撼”。他最得意的一次咨询服务,是为北欧一家铝业企业评估中国科技发展进步的速度,就在一年之前,另一家全球顶尖咨询公司曾为这家企业给出过“中国相关行业的科技水平不存在显著威胁”的结论,但李剑威通过大量专家访谈、企业走访,发现这一结论大概率是通过网络新闻等脱离一线的过时信息归纳而成,他十分笃定地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中国相关行业的科技正在飞速进步。”——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但久而久之,如同很多选择离开咨询行业的前辈一样,李剑威的成就感急剧衰退:“你的建议被实施了,但最终结果与你有多大关系?成,对你的奖励有限;败,也没人特别责怪你。这让我很困惑,我到底有没有为这个企业、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
产生过类似认知失调的朋友大多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去甲方,在业务场景中亲力亲为、创造价值、认证自我,但李剑威却选择跳进投资行业。“我考虑过很多选择,比如我可以去读MBA,但我并不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有问题;也想过去甲方,但去运营商或者企业做个中层管理者,能对事情有多大的影响?想来想去,还是要去投资公司,用真金白银的投入与创业者并肩实战,而不是在战场外指点,这是最吸引我的生活模式。还有一个原因,BCG始终强调跨行业的知识提炼,不同行业之间,从组织架构能力、前端获客营销手段、后端客户服务方法,有太多共通的地方。每一个行业都是一个烟囱,而我希望推动知识、经验在不同行业间流动,烟囱之间的信息差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潜在价值。投资,是最接近我理想状态的事业模式。”
接下来,通过复盘四个投资项目的得失,李剑威分享了自己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思考。
最痛心:某移动安全项目
回报诚可贵,价值观更高
进入投资领域之后,李剑威用一年多时间进行超负荷学习,构建了脑海中的信息、数据体系,并从海量投资案例中沉淀出了项目价值判定标准。
在富达投资的第一个项目,让李剑威迅速取得了资本层面的成功,他投资的某移动安全公司给基金带来了满意的回报。然而,李剑威却很少对外提起这次投资经历,即便是在十几年之后,他也只肯在隐去项目名称的前提下分享心得、认真反思:“这个项目的产品团队是最强的,服务范围广,采用了在十几年前十分先进的云架构,病毒查杀数据库在云端。但是我觉得团队做错了一个事,它没有完全以用户利益为中心,招致了非常多的负面抱怨,比如乱扣费。这也间接给了对手机会,我们尽调时考察过,论技术实力对手所收购的团队远不如我们投资的公司,产品甚至还是单机版的,但他坚守免费策略、对用户非常友好,结果几年时间就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把我们的投资标的挤压到一个狭窄的市场里面。”
李剑威至今还能想起某一年的315晚会,看着自己投资的项目被点名,“那感觉只能用万箭穿心来形容,特别痛苦。至于若干年后被对冲基金做空等狗血之事,只能说是意料之中”。
这一次投资经历,让李剑威更清晰地读懂了本心:“我一直说自己想做推动世界变革的好事,那么项目的价值观就非常重要。而我自己也明确了投资成功的标准,其中必定要有一条:我愿不愿意把项目相关的产品分享给家人,我愿不愿意让自己的名字和项目并列出现、自豪地说这是我投的。如果没有这个感觉,回报再高也是失败。”
李剑威的“成功”定义:
第一是产品和服务口碑好不好,用户是否愿意主动推荐,这是第一位的。
第二是竞争格局,有没有市场空白、有没有结构性的优势,能让你在三五年之内成为市场细分领域的第一名。
第三个是商业模式、单位经济模型和现金流。
最疯狂的假设:亿航无人机
牢握第一性原理,关注长期价值
2019年12月12日,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科技企业亿航智能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为12.5美元,以发行价计算,亿航智能市值为6.8亿美元,而到发稿时,亿航市值已迅速攀升到逾20亿美元。“与亿航的结缘是我投资生涯中最有趣的经历之一:你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判断,又恰好发现有人不仅跟你判断一致,还在身体力行。”
在亿航之前,也有很多公司在做“飞行汽车概念“,比如美国的Terrafugia公司,但是该公司产品只是简单的在汽车车体后面加上了螺旋桨,两边加上了可以折叠的机翼。李剑威认真分析了这一案例之后,形成了对飞行汽车产品的两个初步结论:第一,必须能够垂直起降,而且机械结构要简单可靠;第二,必须能够自动驾驶,而且由中央指挥中心控制,“既要杜绝‘911’的可能性,也要考虑航线流量的高密度场景,这都需要中央调度、整体协调”。这些判断与亿航创始人胡华智完全一致,自结识那天起,李剑威以投资人与至交好友的双重身份,陪伴亿航熬过了大众的质疑、资本市场的否定,最终迎来柳暗花明。
就在《科创人》专访前三天,李剑威带着父母试乘了亿航载人无人机,“飞了一个大圈”,足见李剑威对亿航无人机技术的爆棚信心。以分享成长经验为己任的《科创人》自然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准确判断技术门槛特别高的项目价值?李剑威思忖片刻,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要准确分析相关场景的第一性原理,‘飞行汽车’项目对应的场景是城市公共交通,那就一定需要控制资源消耗——包括造价成本、空间资源,因此需要跑道起飞的方案就可以否定;还有安全性,那么自动驾驶、多旋翼、驾驶舱在旋翼上方就是更合理的解决方案。人不可能总是先了解再判断,只要把握住问题的核心,大胆判断,眼光看得长远一些,成功率一定会提升。”
最遗憾:某导航APP
战略为重,细节亦重
不同投资人对于遗憾和失败有着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错过一个明星项目是遗憾,有人认为回报不及预期是失败,而李剑威认为,“最遗憾的是一个核心价值立得住、战略方向没问题的项目,因为一些细节没有处理好,最终导致创始团队白干一场”。
他提及了一个网络导航项目,单论结局,这一项目最终被收购,投资者能够相对体面的退出,创始团队也谈不上血本无归,但李剑威却至今耿耿于怀,“战略上,我们一起做过仔细推演,并没有出大错;产品上,这个项目做到过App Store的第一名,单日用户增长量过5万,是绝对意义上的领跑者。”但是,这一项目最终由于迟迟未能验证收费模式、公司现金流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现金流断裂,不得不“贱卖”,“遗憾也就是因为如此,你做对了大量的事,进入了决胜局,最终却输掉了比赛。正常的失败不难接受,这种遗憾的失败会让人特别惋惜。”
经此一役,李剑威对于投资的理解更深了一层,“最早期的时候可能更多看技术、看产品,逐渐发现要关注的是团队组织能力、创始人的格局、气场、个人魅力,还有对细节的把控力。”
最深刻:九号机器人
大胆追求非共识,发明者未必正确
如果你要创新,你必须愿意长时间被误解,必须采取一个非共识但正确(Non-consensus)的观点,才能打败竞争对手。
——杰夫·贝佐斯
2020年10月29日,九号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这家企业曾“以小吞大”收购平衡车行业鼻祖Segway,打造了1999元的爆款平衡车,仅花费了五年的时间,就占据了全球平衡车70%的市场份额,做到了营收45亿元的规模,增长了惊人的40倍,可谓是上演了中国科创企业飞跃式发展的奇迹。
李剑威在2014年主导了红杉中国对于九号公司的投资,“Segway版本的平衡车昂贵又笨重,当年绝大多数人都把平衡车看做昂贵的玩具,既不看好普及率,也不看好发展潜力,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风景。在2013年,我们判断中国的智能硬件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供应链在中国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中国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并且中国还享有比较大的工程师、设计师红利,所以我们判断在新兴品类中,中国公司会有很强的竞争力。”
Segway的平衡车又重又贵,市场表现不好;与之相对的是,九号公司在2014年推出了一款更便宜的平衡车,初期价格为赛格威的一半,并且越来越轻、越做越便宜。“我们认为如果照此发展,平衡车真的有机会变成一个好玩的玩具或者代步工具,这将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最终打动李剑威的,是九号团队展现出的产品理解力,“大部分人都容易被发明者束缚住想象力,但投资人视角看到的是,大量案例证明发明者并不是商业成功者,能取得商业成功的人,都是对产品的未来而非眼下判断更准的人。9号不断降低重量、提升性价比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平衡车技术拥有远超‘代步’功能的广阔场景,可以军用、可以作为机器人的移动底座,还可以做更轻便、年轻人更喜欢的滑板形态。”
海外知名企业明星产品锋芒毕露之际,大胆锁定蕴含着巨大商业潜力的非共识,以产品路线图作为判断的重要依据,一举为红杉获得超过数十倍的回报,九号最终也成功上演蛇吞象,并购赛格威。“九号的团队比Segway更清楚Segway应该做成什么样子,结果他们做出了未来的Segway,一个真正能普及的Segway,而不是一个只是放在橱窗里面或者很大很贵的Segway。除了技术迭代快以外,首先你要知道去哪,而且看得比较远、走得比较快,这三点缺一不可。”
李剑威谈2021
科创人:能否展望一下2021年的经济形势和行业趋势?
李剑威:疫情是一个挺反转的一个过程,2020年2月份大家觉得中国经济很麻烦,压力很大,大家都在想怎么能保证公司不死,但国内很快控制住了疫情,国外却大规模爆发。疫情对于大家都是伤害,但积极地角度去理解,这其中也有巨大的机会。
其中,中国的智能制造领域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会继续增加;另外,由于中美的技术竞赛,国产替代会迎来巨大的机会。疫情也大大的加速了在线化速度,所有的云端服务,SaaS,在线教育等,都迎来了难得的发展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