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报道 过去一年,政策和市场对半导体的青睐令人瞩目。截至2020年12月31日,A股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共127家,仅2020年上市的半导体企业就达到23家,几乎相当于科创板设立前4年间挂牌上市的半导体公司之和。
与资本市场的高歌猛进相比,技术的突破显然更加艰难。IncoPat专利数据显示,A股半导体企业近五年共公开专利及申请31736件,占其公开专利总量40%以上。然而,2016年以来,公开专利呈逐年递减趋势,且这主要是由发明申请和发明授权量的减少造成的,保护期限更短的实用新型则呈上升趋势。分赛道来看,制造类A股公司是专利公开量减少的“主力”。
具体到企业层面,中芯国际已经初步奠定了A股半导体企业知识产权王者地位,然而,近五年其专利积累速度有所放缓。设备企业北方华创和设计公司汇顶科技同为第二梯队,专利增长速度却有显著差异。“后起之秀”寒武纪近五年来崛起势头迅猛,正在逐渐接近第二梯队。
难言突破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A股半导体企业专利及申请公开总量逐年减少。即使考虑到专利公开周期,2019年和2020年的数据为非完全数据,近年来半导体上市企业数量增加,而专利数量没有明显上涨也是事实。其中,发明申请及授权的减少最为显著。半导体上市公司发明申请及授权共计60150件,占公开专利及申请的76%。但近五年,这一比例已降至73%。
不过,与此同时,含金量更高的PCT专利数量占比有所提升。半导体上市公司所公开的专利及申请中,中国大陆专利占比95.7%,不过近五年这一比例降至93.5%,而增加的海外专利中,绝大部分为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的PCT专利。
尽管国内半导体产业已迎来黄金发展期,知识产权对中国“芯”的意义亦无需赘言,但综合而言,国内半导体企业知识产权水平依旧难言突破。提升知识产权实力,不该只是“出海”、诉讼等外部压力下的无奈选择,更该是寻求技术突破、创新升级的内生动力结果。
高速发展的设计业
就半导体各赛道而言,设计类企业专利总量最大,且近五年持续增长。其24825件专利申请中,半数以上是近五年申请的。设计企业近五年专利公开趋势也是各赛道中上升趋势最显著的。制造和封测专利公开量则呈明显下降,其中又以制造业专利数量减少幅度最大。
当然,这与近年来成功上市的设计公司数量增长有关。若比较平均专利申请量,则设计企业仅超过材料和分销企业,远远不及总量稍次之的制造企业。A股制造类企业不仅在专利总量和平均量方面超越其他赛道,专利质量亦是可圈可点。制造企业公开的专利及申请中,发明申请及授权占比高达90%以上,为各赛道企业之最,不过近五年来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与之相反,封测企业公开的专利中,实用新型占比近55%,不过近五年发明申请及授权比例小幅提升至48%。
制造业并非唯一发明专利比例不升反降的半导体赛道,设备、分销、电子元器件企业的发明申请及授权占比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设备业发明申请及授权占专利总数比例为77.7%,但近五年这一比例仅68.8%,下滑显著。
虽然发明专利并非必然比实用新型质量更高,但由于实用新型并不需经过实质审查,且保护周期也远远短于发明专利,所以一般而言,发明专利比例是粗劣评价专利池总体质量的元素之一。半数以上赛道发明专利比例不升反降,显然是令人忧心的。
失效的二八定律?
具体到企业层面,中芯国际“一骑绝尘”问鼎A股半导体企业专利榜。然而,其近五年专利总量较2011-2015年减少30%以上,2016年以来专利公开量亦呈现出显著下滑趋势。汇顶科技和北方华创紧随其后,可视为第二梯队。其中,汇顶科技近五年专利公开量较上一个五年翻了4倍有余。而北方华创近五年专利数则较之前有所减少。
专利数量TOP10榜中,寒武纪的成长最为惊人,近五年专利数量翻了近250倍。如果将时间范围扩展到近十年,这家企业在榜上还只能屈居第十名,但近五年其已有赶上第二梯队的趋势。
然而,这些专利“优等生”之外,已经上市的半导体企业中仍有不少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仅近五年专利公开量不足10件的企业就有10家。即使把范围放宽到近十年,专利不足10件的也有7家。
值得一提的是,专利排名前三的中芯国际、汇顶科技和北方华创专利总数,在所有A股半导体企业专利总量中占38%。这一比例在近五年几乎没有明显变化。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定律在半导体企业的知识产权领域似乎失效了。
众所周知,任何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源向领先者集中都是必然的,资源整合完成也是市场成熟的标志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内半导体产业,起码就知识产权所透露的技术分布情况而言,尚处于“群雄逐鹿”阶段。(校对/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