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耀的科技观察 · 2021年03月04日

戴尔科技云平台:三大平台组合创新,实现一致性混合多云

过去几年,随着云计算进入到全面爆发的阶段,企业级客户对于云的接受程度正稳步提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也正开始从传统架构全面转向云架构,这也让混合多云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并采用。

可以看到,今天很多企业都已经将云战略逐渐实现落地,并朝着多云架构演进,但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单一的云架构尚能应对,但企业采用混合云模式之后,其架构、应用和服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会快速上升,由此就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挑战。

03.gif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戴尔科技云平台“应运而生”,它由资源平台、数据平台、创新平台三大平台组合而成,通过一致性架构、一致性管理和一致性服务,并基于机器学习的端到端监控管理,戴尔科技云平台能实现三大平台的自动化管理和运维,是真正的跨边缘-核心-云企业级一致性的工业互联网就绪平台。

客观的说,企业上云以及数字化转型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唯一要做的就是如何安全,平滑,甚至润物细无声的转变,而不是颠覆和打破重建。从这个角度来说,戴尔科技云平台的三大平台创新组合,不仅会让中国企业通过上云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从天堑变通途”,也必将重构未来企业混合多云市场的新格局。

混合多云的六大挑战

按照Gartner的数据,到2020年之后,超过90%的组织将利用混合云构建基础设施。此外,第三方调查统计,目前大部分企业使用的云服务商超过3到5家,同时与单纯利用公有云的方案相比,混合云还能够帮助企业客户提高2.5倍的业务价值,这让混合多云成为今天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新常态”。

屏幕快照 2021-01-30 04.51.00 PM.png

但也要看到,企业走向混合多云之旅是难以“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中主要面临的挑战包括六个方面,具体来看:

一是,开支泛滥。很多企业公有云的开支采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采购的公有云资源往往是基于短期需求的,再加上不同业务部门都有各自的公有云的采购需求,这就导致了公有云资源的采购开支泛滥。

二是,管理失控。今天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公有云服务商,由于各家技术路线不同,这就让市场中出现了各种互不兼容的云管理平台,而企业基于这些不同的云平台去构建混合多云架构,不仅在技术上难以“兼容”,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三是,业务合规难保。随着业务合规重要性的增加,企业越来越多的数据可能分布在不同的部署环境之下,有些部署在云下,有些部署在云上,这种“云上云下”的数据如何保证其业务合规,是困扰企业的重要难题。

四是,应用迁移周期长。今天很多云平台都是基于开源技术搭建的,但由于生态的不成熟,导致集成难度颇大,包括如何让运转着的旧系统和新应用之间做到无缝的衔接,如何在不同架构之下实现平滑迁移,由此也增加了系统改造、软件移植、数据迁移的成本、难度和安全风险。

五是,核心应用现代化难。今天中国企业往往存在敏态和稳态两种不同的IT系统,其中“稳态”IT是指企业多年信息化积淀为基础,实现稳定、安全和高性能的IT架构;“敏态”IT则需要借鉴互联网前沿技术,构建敏捷、灵活和差异化数字化架构,这两种架构之间通常是泾渭分明的,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相互融合的,因此,企业现有的系统其实是无法保证稳态+敏态混合多云的应用交付趋势的。

六是,智能物联升级难。工业互联网是企业未来转型升级的核心趋势,但大部分的工业互联网不是真正的跨边缘-核心-云的架构,没有办法实现工作负载的双向迁移,这样也就难以实现动态的企业级一致性的稳定性,让智能物联升级变得十分的困难。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采用混合多云策略在给企业带来众多好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包括开支泛滥、管理失控、业务合规难保、应用迁移周期长、核心应用现代化难,智能物联升级难等挑战。因此,企业如何在实现混合多云策略的过程中,让业务的影响及风险最小化、实现企业应用“平滑上云”,可以说已成为目前企业混合多云之旅中面临的重大难题。

解读戴尔科技云平台

也正是洞察到这种变化,戴尔科技云平台“应运而生”,它由资源平台、数据平台、创新平台三大平台组合而成,通过“一致性架构、一致性管理和一致性服务”,帮助企业轻松构建和运维具有公有云体验的私有云或者混合云,真正让企业提高业务敏捷性灵活性,同时降低总体云建设和运维成本。

首先,戴尔科技云资源平台,是真正具有企业级一致性混合多云的资源平台,它通过VMware Cloud Foundation(VCF)实现智能监控管理,保证业务工作负载生命周期安全;在此基础上,VCF与Dell EMC的不同硬件组合,还能提供不同的服务,如VCF on VxRail,可帮助企业打造现代化云平台;VCF on PowerMax,让企业轻松实现0级云存储;VCF on PowerStore,则可以实现跨云-边的存储服务,这种跨混合多云的智能存储平台,能够通过有效容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并动态加速,超可扩展地实现IT增效提速。

其次,戴尔科技云数据平台,是能够快速赋能企业快速安全构建混合多云业务数据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就绪大数据平台,特别是通过DataIQ对非结构化数据智能分类、标记、归档、检索,能够加速数据变现速度。此外,戴尔科技云数据平台支撑跨核心-边缘-云的软件定义数据保护平台,保证企业级以及跨界跨业生态协作环境下的业务合规。

最后,戴尔科技云创新平台,是指戴尔科技通过与VCF和Tanzu技术深度集成,提供云原生和微服务平台,通过提供跨混合多云的PaaS平台,提高企业级现代化应用交付管理效率。如VCF on VxRail 7.0,实现混合多云可编程资源,是企业云原生转型的“最佳拍档”;VCF with Tanzu和TKGi,既能为企业提供现代化应用生命周期管理,也能提供企业级微服务架构,最终加速核心应用的现代化;Tanzu Data Services,则能为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平台,让大数据加速赋能业务智能及决策,通过应用的快速交付,提升产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戴尔科技云平台除了实现了三大平台的组合创新,更在架构上提供了三种方案部署组合,其中超融合架构云,主要是依托VCF on VxRail云方案,为企业提供全智能混合多云架构和智能生命周期管理,是企业级一致性的混合多云平台;融合架构云,是基于融合架构云方案,为企业量身定制云中心,能够帮助企业简化云规划,以及云设计部署和服务;认证设计参考架构云,则是戴尔科技通过参考架构,帮助企业实现灵活的技术选择,最大化的减少云规划部署周期,最终保证业务平滑实现云迁移。

除此之外,戴尔科技云平台还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全新的按需计费(Flex On Demand on Cloud)服务,更进一步地让企业数据中心和私有云拥有了公有云的消费模式和灵活敏捷的弹性,可以说在极大降低客户运营成本的同时,也重新定义了企业通往混合云的新路径。(更多内容参考:《戴尔科技:通往混合云的新捷径,“按需计费”从简上云》)

不难看出,戴尔科技云平台以三大平台组合创新和三种方案部署组合方式,再加上全新的“按需计费”的服务模式,由此打造出了一个真正的混合多云就绪的企业级一致性云平台,不仅能够让企业真正打破原有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多云管理所带来的重大挑战,更是企业实现混合多云之旅和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选择。

定义企业上云新范式

事实上,无论是企业客户上云的现状、以及上云过程中的需求痛点,都让混合多云成为了大部分企业未来上云的最佳的解决方案,而戴尔科技云平台的“应运而生”,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正当其时”,它真正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事半功倍,稳定可靠,灵活经济”的混合多云平台。

一方面,戴尔科技云平台具备快捷(企业的多云部署周期可从月到分钟转变)、稳定(无计划宕机减少93%)、可靠(故障排除时间减少50%)、经济(硬件开支降低20%;软件许可开支降低20%)、高效(操作效率提升50%);另一方面,是戴尔科技云平台以其三大平台的组合创新,在整个市场中重新定义了企业上云的技术升级的新范式和技术选型判断的新标尺。

第一,从云资源平台的角度看,戴尔科技云平台不仅推动了企业从传统数据中心到现代化多云平台的“平滑演进”,此外也是一个现代化企业级高可用云服务平台和智能混合多云存储平台,在满足企业关键应用需求的同时,也能通过构建跨混合多云的存储资源平台,提高跨核心边缘和云的数据处理和大数据分析能力。

第二,从云数据平台的角度看,戴尔科技云平台还能够帮助企业构建混合云大数据湖,降低大数据开支,释放大数据价值,同时也提供了混合云多云数据保护和长期数据保留的能力,可以最大化降低企业在业务合规方面面临的难题。

第三,从云创新平台的角度看,戴尔科技云平台既是现代化应用多云持续交付平台,也是企业级微服务和PaaS平台,通过和Kubernetes管理的深度整合,戴尔科技云平台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了可编程和IT自服务资源,更好的支撑了虚机、容器、微服务和K8s应用服务,加速应用开发者快速的开发和部署能力,最终加速企业应用现代化的转型。

总的来说,戴尔科技云平台通过三大平台组合创新,所带来的这种独具特色的能力,在市场上可谓“独此一家”,由此也让企业能够有足够的信心把关键应用迁移到戴尔科技云平台之上,并且能够得到更好的灵活性、工作负载迁移能力、更低的 TCO,在重新定义企业上云新范式的同时,更真正为企业混合多云的转型构筑了坚实的创新基石。

推荐阅读
关注数
2383
内容数
377
专注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渠道生态以及汽车科技的 观察和思考。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