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一样,在愈演愈烈的缺芯潮下,有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的大浪淘沙始见金,在一系列悲喜交集的戏码之后,IC业也正在这一“历史性”的载浮载沉中重塑。
靠什么来“拯救”?
在“缺芯”黑天鹅频发之际,设计公司显然首当其冲,遭遇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云岫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赵占祥在搜狐科技主办的《中国创新公司100》芯片系列沙龙活动表示,缺芯对终端厂商、中间代理商、芯片设计公司、代工厂的影响不一,对于设计公司来说,显然是“冰火两重天”。
“如果IC设计公司有实力保证稳定的产能供应,那对缺芯的应对就会比较充分。尽管产能无法进一步往上走,但可调整其收入结构,可将一些高毛利的产品扩大比重,减少低毛利产品。因此即便总体销售收入的体量下降,但毛利率或仍可提升。”赵占祥进一步表示。
对于初创设计企业来说则如履薄冰。“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以前没有产能、想临时拿产能的公司,这些是很难的,现在很难挤出产能。而小的、产能很少的企业也受影响,在这一时间点上还是要储备好现金过冬。” 赵占祥提及到。
而且,随着全球缺芯潮愈演愈烈,芯片涨价潮也随之而来,不止是成本,还受供需走势的影响。从硅片等材料、到制造、再到封测,几乎都出现了20%或30%左右的上涨,这无异于提高了成本。清华大学长聘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雷波就认为,这对初创企业很不利,他们往往没有很大的量,跟下游厂商议价基本没空间。
“因而,即便缺芯的问题不用太过恐慌,产能不够是暂时的,价格上涨也会很快趋于平稳。但部分苦苦煎熬的企业可能挺过去,挺不过去的就被淘汰了,这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经过一两年的时间之后,有技术有产品的企业才能够活下来。”刘雷波直言道。
产业调整新机?
“缺芯”潮下的众生相以及反思,亦让整个产业经历新的震荡与重组。
刘雷波判断,全球缺芯潮与其说是国产替代的新机遇,不如说是一个产业调整的机会。即我国大陆不仅需要Fabless公司,也需要IDM公司。以往我国大陆长期以来参照台湾模式,但大陆的战略纵深和我国台湾是不一样的。
对此,闻泰科技副总裁吴友文也有同感,国内众多芯片企业都是Fabless公司,在量小且产能紧张的情况下很难找到合作伙伴,晶圆厂不太愿意为它的波动性产能负责。在这种情况下,Fabless和IDM公司的差异性体现巨大,后者在这一轮行业涨价趋势中体现了其高度的竞争力。
从产业格局来看,目前全球前15大芯片公司中大多采用IDM模式。赵占祥提出建议说,目前国内设计公司不愿意做IDM的主要原因就是投入太大。其实,在一些投入相对较小的领域如模拟芯片、功率芯片、MCU数模混合芯片领域可以尝试转型IDM,这会奠定产能优势。而且一些地方政府也愿意助力企业建设晶圆厂,提供虚拟IDM模式。
“大陆设计公司要考虑到未来做大之后的发展路径,如果时常要面临上游风险,这对任何一个公司来说都是不可承受的,这需要及早布局。”赵占祥提议说。
吴友文还进一步指出,缺芯是市场化的机会,但从整个产业链体系的构建方面,从材料到晶圆到下游,甚至到IP设计方面都需要体系化的升级改进。
国产替代“芯”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全球芯“荒”,不少观点认为这是国产替代的新机遇。
吴友文认可说,缺芯对国产替代的推动力非常显著,终端企业广开门路,国内公司有机会获得更多导入试错的机会,而产品和技术能力都具备的公司将有机会脱颖而出。但要指出的是,如果验证过后发现稳定性各方面不达标,依然会被淘汰。
“从国产替代的角度来讲,关键的卡脖子领域如设备、EDA、IP以及高端芯片CPU、GPU、存储器等要着力实现国产化。”赵占祥着重说,“国防军事、航天航空、能源电力、党政领域等均是战略必争之地,一定要保证整个链条从设计到制造都在可控的范围。在有了相应的成果和经验之后,再逐渐扩散到其他领域。”
具象到行业来看,赵占祥详细介绍,在手机领域国产化在不断加速,从主芯片到射频、电源、摄像头等,国内已成长出一些有实力的厂商,尤其在射频领域,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和业绩增长非常快。数据中心因国家层面在推动国产化,无论是CPU、GPU、FPGA还是其他关键芯片的创业公司在市场上极其活跃,而且融资不断刷新纪录。在汽车领域,随着众多巨头入局,可抓住兴起的市场机会,力求实现供应链的国产化。PC虽是传统产业,但去年因疫情的原因市场增长一成以上,目前供货紧张,一些主芯片可着力国产化。引领万物互联的AIoT领域,国内外的差距不大,国内厂商反应非常迅速,国产化率很高。
在技术与资本的双轮驱动下,国产化率提升也要资本的鼎力相助。赵占祥最后提到,一些投资机构可重点投一些护城河很深、国产化率低,而且资金需求比较大的领域。从国家来讲,对这些公司要有一定的政策倾斜,投资机构也要有更多耐心投资更加早期的项目,以及更具创新价值的公司。(校对/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