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报道,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投资额最大、宣称总投资超1800亿元的两个12英寸项目正先后成为湖北武汉和山东济南的痛疾,而在这两个面临同样遭遇的项目背后,一位名叫“曹山”的神秘人物深陷舆论暴风眼。
2017年,号称总投资1280亿元的弘芯半导体在武汉正式注册成立,“曹山”当时负责该项目的招兵买马工作。然而在2018年底,此人突然从武汉隐退,并于数月后在济南撬动了另一个12英寸代工项目,即总投资598亿元的济南泉芯。彼时,业界已经对这两个来路不明、投资金额巨大的半导体项目心生疑虑。
直到2020年,武汉弘芯烂尾的报道铺天盖地,这让济南泉芯被一同摆上了台面。两个项目之间的关联引人遐想,有人认为,“曹山”离开弘芯系卷款潜逃,之后在济南又故技重施。还有媒体报道称,“曹山”长期借用老家司机的身份行骗,曾利用台积电副总、宏碁驻美国纽约第一任副总等伪造名片四处推销自己,并欺骗蒋尚义接盘弘芯。
在沉默良久之后,“曹山”在近日接受了集微网的采访,并一一回应了有关他和两个超大规模半导体项目的传闻。
“曹山”的真实身份是安徽典创电子董事长鲍恩保,他告诉集微网,在弘芯和泉芯两个项目中进行工商登记的“曹山”,其实是他的一位同事。
“为了给弘芯和泉芯两个项目组建核心团队,我需要频繁往返于大陆和台湾之间。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让同事‘曹山’代持研发团队的技术股。”鲍恩保强调,“由于核心团队台籍偏多,且竞业限制协议期内不便进行工商登记,因此只能通过劳动合同约定,待企业正常运转并产生利润之后,再给竞业协议期满的台籍骨干分配股权。”
鲍恩保还表示,自己从未印刷和使用过伪造的名片,蒋尚义的加盟也与自己毫无关系,两人素未谋面。一位蒋尚义身边人士也向集微网证实,蒋尚义加盟时曹山早已离开弘芯,双方没有任何交集。
“由于与弘芯高层路线方向不一致,我便于2018年11月离开了公司,并将夏劲秋在内的部分核心人员带往济南,参与成立泉芯。”鲍恩保如是说。
鲍恩保表示,当时济南泉芯经过了省、市、区三次专家论证,专家涉及中科院院士、行业专家等,其中包括某半导体领域上市集团总裁。集微网向该专家团成员求证时则被告知,当初众多专家都认为此项目风险太高,不建议开展。
然而,项目的主导方却对专家的建议置若罔闻,执意冒险一试。于是,泉芯在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下贸然起航……
598亿项目病危
天眼查公开信息显示,泉芯成立于2019年1月底,当时的三大股东中,除了“曹山”作为法人的逸芯集成电路(珠海)有限公司,其他两大股东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济南高控集团)和济南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济南产发集团)都隶属于济南国资委。
作为山东省当时注册资本最大的半导体企业,泉芯入选了山东省发改委公布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二批优选项目名单。该项目环评报告显示,泉芯将建设12英寸12nm逻辑集成电路制造线,年产48万片晶圆和2400件光罩。
在济南政府大力支持下,踌躇满志的泉芯于2019年一季度便开始动工。而如今,施工两年有余的12英寸厂才刚刚完成了打桩,更有17亿元订购的设备无处安置,这让望子成龙的济南政府势成骑虎。
泉芯员工李明(化名)告诉集微网:“公司处境愈发艰难,上(4)月起已开始停发工资,逼迫员工离职。”
图:泉芯12英寸厂区
对于泉芯现在的困境,周围其他项目的施工方并不感到意外。“这个项目建设期间多次更换工程总包,包括中建一局、中国二冶和现在的中建五局,这在建筑行业十分罕见,显然该项目长期存在着巨大风险。”泉芯厂区周边某项目负责人告诉集微网,“在更换工程总包期间,还曾出现了多次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
对此,鲍恩保表示,泉芯的厂房建设资金主要由济南高控集团来承担,而后者希望先建厂后付款。但中标的工程总承包商都不愿垫付工程款,最终济南高控集团未能与施工方达成融资条件,这才导致泉芯多次更换工程总包。
厂房未见一砖一瓦,但这并未影响泉芯前行的脚步。在济南高控集团与工程总包周旋期间,泉芯订购了大量半导体设备。集微网从供应链获悉,泉芯已经下单了3台ASML光刻机、5台应用材料设备和若干KLA、SEMI LAB的机台。目前,所有设备还无法完成交付,如果毁约,设备商将从泉芯支付的17亿元设备定金中扣除17%的违约金。
没有厂房和产线,泉芯的400余名员工只能在济南市高新区的汉峪金谷和齐鲁软件园办公。一位知情人士告诉集微网,泉芯在实验室购置了5台测试设备,该公司还曾与比利时IMEC达成技术合作,委派团队利用IMEC设备开发验证工艺技术,并向后者付费流片,工程师们再对返回的芯片做量测分析,进行理论研究。
对于双方合作,IMEC的发言人未予置评。
由于工程师的日常工作需要用到EDA软件,泉芯特地向供应商申请了免费的友情试用版软件,以供员工使用。据李明透露,如果到期未下单,则泉芯现有的EDA软件将全部失效。
理论研究显然无法给泉芯带来任何收益,泉芯反而还需要承担高额的人力成本。据李明透露,在400余名泉芯员工中,有180名左右是台籍工程师,这些台籍工程师的平均月薪在5~10万元。
今年4月,泉芯突然宣布,停止发放全体员工工资。与集微网此前报道的其他烂尾工程不同,泉芯停薪并非资金链断裂,据鲍恩保透露,该公司目前账上仍有6~7亿元存款。
关于停薪的真实原因,李明告诉集微网,泉芯副总经理夏劲秋曾口头通知各部门领导,有两家公司有意接盘泉芯,但两个团队都不愿接收任何泉芯员工,因此不得不用停薪的方式来遣散员工。集微网向一位知情人士确认时被告知,夏劲秋所说的两家公司分别是华虹宏力和IBM。
随着员工陆续离职,如今的泉芯已然“病危”。而业界更为关心的是,曾被济南政府寄予厚望的泉芯,究竟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病因
鲍恩保认为,是国外势力为了阻止中国半导体产业超车,利用媒体和舆论来延缓项目建设进度,并最终打垮了他在泉芯辛辛苦苦组建的团队。
济南方面的一位知情人士则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在他眼中,鲍恩保才是泉芯项目的绊脚石。因为鲍恩保始终未能履行出资承诺,泉芯仅依靠政府投资缓慢推进,而当政府无法再继续追加投资后,泉芯只能走向覆灭。
根据泉芯股东济南高控集团2020年度审计报告,济南高控集团至今已向泉芯实缴注册资本金2.37亿元,用于支付工程建设款,同时为泉芯提供了13亿元的抵押贷款担保,累计提供的资金已达到15.37亿元。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泉芯另一股东济南产发集团也向泉芯实际注资了5亿元,并向泉芯借款13亿元。另外,济南市政府专门协调成立的济南集芯基金还向泉芯投资了25亿元。这也意味着,济南市国资委旗下公司对泉芯的整体投资就高达59.7亿元。对比之下,持股42%的逸芯却始终未曾有过出资记录。
鲍恩保也承认,除了初期按照协议的200万元投资,该项目后期所有费用都是由济南政府承担。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集微网,按照泉芯的股权结构,鲍恩保原本需要自筹10亿人民币。然而,弘芯烂尾后,“曹山“二字已很难获得投资人的信任,因此鲍恩保始终未能帮助泉芯争取到任何投资。
对此,鲍恩保则表示,持股42%的逸芯系技术入股,按照协议约定和公司章程,自己并没有自筹10亿人民币的义务。
显然,在泉芯项目的建设阶段,鲍恩保和济南方面在出资意见上出现了分歧。而一则突发事件,更是斩断了该公司唯一的经济来源。
2020年,全国各地爆发了芯片项目烂尾潮,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收紧了窗口指导专家评审。前述知情人士透露,有关部门今年年初明确告知泉芯及其股东,该公司的12英寸项目无法通过窗口指导专家评审,因此济南政府不得再向泉芯追加投资。
失去了政府投资,只进不出的泉芯彻底断奶。项目烂尾已不可避免,济南方面和泉芯唯一能做的就是设法降低项目烂尾带来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济南政府和鲍恩保似乎对泉芯的烂尾早有预感,因此早在去年10月,泉芯建好的光罩厂就独立成了一家新的主体——泉意光罩光电科技(济南)有限公司。”李明表示,“相对而言,光罩厂的确具备完整的产线、专业的团队和广阔的市场。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济南政府确实是走了一步好棋。”
药方?
公开信息显示,泉意由济南泉芯全资控股,注册资本5亿元。不过,按照前述知情人士的说法,目前泉意的总投资已经超过36亿元。
图:独立后的泉意光罩厂
放弃12英寸厂,保留光罩厂并将其独立,无疑是“弃帅保车”。但也只有如此才能尽可能固定住前期投入的资金和保留人才。对于济南政府而言,幸运的是泉意已经开始正常运营,产生营收只是时间问题。一位泉意内部人士告诉集微网:“公司发展状况良好,且光罩产品已经开始投产,目前国内一些大客户也表达了合作意愿。”
提起泉意,鲍恩保心中满是自豪。
“当初是我坚决要求独立泉意光罩厂,如果不是我及团队在济南政府和高新区领导的支持下忍气吞声、加快推进,泉意应该也会和弘芯一样胎死腹中。”鲍恩保说。
然而在今年年初,“曹山”的名字却从泉芯董事会中消失了。鲍恩保表示,在2020年12月泉意建设完成并实现量产接单后,他便主动向股东和政府领导提出辞职,并于今年1月完成工商变更,以减轻舆论给股东和政府造成的压力。目前,他本人已不参与公司运营。
鲍恩保十分清楚自己和弘芯的传言给泉芯带来了多少负面影响,但他坚称,自己在这两个项目中没有卷走一分钱,甚至还投入了所有家当和微薄的工资。
一位接近弘芯原董事长李雪艳的相关人士则指出:“李雪艳对鲍恩保已恨之入骨,曾多次向周围的人诉苦,直言‘曹山’骗了她几千万美元。”
济南方面的一位知情人士则告诉集微网:“鲍恩保很聪明,并没有大额的贪污行为,但他在泉芯项目里还是挣了几百万(元)。”
对于上述说法,鲍恩保强调完全是子虚乌有,自己愿意接受相关部门一查到底。
关于鲍恩保个人的盈亏暂时无从考证,但毫无疑问,弘芯和泉芯这两个大型烂尾项目对当地政府的半导体产业布局都带来了巨大冲击。好在弘芯目前已被武汉政府全盘接管,收尾工作正逐步展开。济南扶正泉意似有绝处逢生之意味,但具体成效还有待时间的考验。此外,泉芯斥资17亿元订购的设备如何处置,仍是济南政府的一大难题。
近几年来,我国半导体项目签约落地的声音大,投产的雨点小,动辄数十亿元政府投资被白白损耗。政府投资和补贴并非我国特色,放眼欧美、日韩,各国发挥财政力量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现象由来已久,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和产能紧缺的当下,各国对半导体产业的财政补贴规模空前,尤其是晶圆制造领域。
在这场如火如荼的半导体军备赛中,中国半导体产业应更合理、更有效的利用好政府政策和资金,依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提出的“主体集中、区域集聚”的发展原则,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其他风险。
(校对/范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