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底,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数据要素正式成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大要素,作为一种新型要素,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成为大数据产业乃至国家经济层面的关键议题。
不同于传统要素有着漫长的探索历史,数据被公认为21世纪的石油,我们仍在找寻更好的机制和工具来开采它。
一年一度的数博会不仅是贵州省的一张名片,也是国家大数据产业的风向标,在2021贵州数博会上,贵州省携手华为发布《省域数据要素市场自治与可信流通白皮书》,探究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关键因子,并且首次提出“省域数据要素市场自治与可信流通”这一创新理念。
未来,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是抓住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的关键举措,但要实现数据交易和流通,需要克服诸多挑战,方可激活潜能。
01
市场自治与可信流通 绕不开的难题
十四五规划指出,迎接数字时代,要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数据毫无疑问是数字时代的基本构成。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可以说,由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走向。
与此同时,我国数据产业呈现两种风景,一方面,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数据供应链,在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时序数据库管理、数据存储、商业智能处理、数据挖掘和分析、数据安全、数据交换等各环节形成了数据产业体系,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能力不断提升。
但另一方面,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虽然前期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存在着数据权属不清、数据价格难判断、数据隐私难保障、数据流通能力弱等挑战。
当下数据治理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一个数据市场化的环境,保障数据的可信流通?
对于绝大部分高价值数据而言,在开采中一旦出现哪怕微小的失误,也可能带来巨大的负面作用。数据要素市场化亟需建立一套机制,从而解决政府的疑虑,也让数据价值更好地释放。
正如国务院给出的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三点建议——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
基于此,在贵州省大数据局、云上贵州、华为、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贵州省大数据研究院、启明星辰等不同属性主体的通力协作下,《省域数据要素市场自治与可信流通白皮书》将多方对数据要素市场配置的研究理解融合荟萃,从提供理论框架、技术架构和贵州实践等维度阐述,为加速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提供理论支撑和落地参考。
省域数据要素市场自治与可信流通的核心要点是——省域数据要素市场自治与可信流通以省为基本单元,地域或者领域内的市场主体按照同一套市场规则体系对数据要素交易流通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以DATE-M(数据自治与可信流通模型,Data Autonomous & Trust Exchange Model,简称DATE-M)为依托,核心是解决政企、企企等不互信的市场主体间的数据交易流通问题。
02
数据治理 产业数字化有章可循
数据治理是机制与技术的双重难题,数据要素市场化在贵州率先落地生根,是因为贵州天然的大数据产业基础。
贵州是一座大数据之城,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其成功案例给全国以及千行百业树立了示范效应,大数据可以支撑产业的融合、城市的进化、经济的发展。
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2018、2019数博会贺信精神,扎实推进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加快建设“数字贵州”,全省数字经济实现高速高质发展。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
大数据产业给贵州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因此,贵州省对于进一步加强数据要素市场持积极开放态度。
数字不足以呈现贵州大数据产业成果的全貌,贵州正在加快做大做强大数据产业,推动大数据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并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开展“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
这启示我们,大数据产业也要与时俱进,数据治理的重点已经从过去的管好数据发展到用好数据,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资源向生产要素的形态演进,数据创新成为差异化竞争优势,让数据要素实现市场自治和可信流通,将成为下一阶段产业数字化的先决条件。
03
大数据治理的体系化
伴随着大数据技术体系的完善,过去单点式的大数据技术优势,演变为一体式大数据治理体系,从而满足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安全、商业创新的更高诉求。
在“十四五”期间,贵阳市将纵深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数据中心、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超过45%。
华为在贵州大数据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助力贵州数字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在承载数据的物理基础设施层面,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是华为云“南贵北乌”两大数据中心之一,可容纳服务器规模超过100万台,建成后将成为华为全球最大的云数据中心,为华为云在南部的21个省提供业务支持。
作为最新一代“智能”、“低碳”“可靠的数据中心”,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有力地支持贵州大数据产业,让数据在其中可信流通。
此外,华为以自身实践出发,结合企业高阶需求打造了一整套大数据治理体系,也面向全行业开放,包括数据使能DAYU,Gauss DB(DWS)数据分析技术、数据湖构建Formation等产品和工具,形成了面向企业全数据周期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企业可以改变自身离散的数据治理流程,构建体系化的大数据方法论。
举例来看,华为云数据使能DAYU能够打通企业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通路,为大型政企客户量身定制跨越孤立系统、感知业务的数据资源智能管理解决方案,包含数据技术平台-智能数据湖 Fusioninsight、使能套件 DAYU Ekit、数据资产市场-资产中心 DAYU Hub等,实现全域数据入湖,帮助政企客户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粒度挖掘数据价值。
再如数据仓库服务GaussDB(DWS)是一款具备分析及混合负载能力的分布式数据库,基于云架构的企业级内核,提供GB~PB级数据分析能力、多模分析和实时处理能力,用于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实时分析、实时决策和混合负载等场景,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零售、物流、互联网、金融、政府、电信等行业分析决策系统。
事实上,为了让政企行业从数据中获取价值,加速行业智能升级,华为云FusionInsight在10年+持续投入1000+人力,为业界提供技术领先的智能数据湖解决方案,拥有专利500+,具有30+开源PMC&Committer,先后开放CarbonData和openLooKeng等组件,广泛用于政府、金融、运营商、电力、传媒、医疗、教育、交通、油气、物流、零售、制造等行业的大数据平台建设。
比如在某市,华为云 FusionInsight 联合伙伴建成“一云二网三平台”,让百姓办业务“最多跑一次”成为现实。
在金融领域,华为云 FusionInsight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广泛应用。在某行使用华为云 FusionInsight 构建一湖两库平台建设,实现全行即时 BI,加速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
在运营商领域,已覆盖国内三大运营商以及海外运营商客户。其中广东移动基于华为云 FusionInsight,联合政企客户共同打造智慧电网、智慧港口、高清视频等系列标杆应用,打通数据全生命周期链路,实现对内业务支撑、对外应用赋能,全面支撑了各类政务、民生等大数据应用服务。
面向大企业客户,覆盖能源、交通、制造等行业客户大数据平台建设。其中深圳地铁采用华为城轨云解决方案,构建深圳地铁大数据分析平台,在智慧车站、智慧运维方面,对新技术与地铁场景进行创新融合,推进了车站业务全日自动运行、线上线下一体化客服、设备主动检测、健康管理等应用,探索数字化、高效化的新业务模式,为城市提供更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
除过在以上各行业的应用,在环境保护方面,青海绿能数据有限公司基于华为云FusionInsight构建了国内首个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实现了规划辅助决策、用气象数据科学指导发电等创新业务,为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提供25类47项数据服务,推动28座新能源场站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并有效支撑了青海“绿电15日”,以大数据为基石,建设绿色新青海,守护高原和谐生态。
2021年,大数据产业规模日趋成熟,大数据产业从“硬”设施,到“软”服务的转变态势更加明显,同时大数据与场景结合越发紧密,数据要素市场化趋势愈辩愈明,华为软硬一体的大数据基础设施,以及深入行业场景的理念,有助于数据要素市场的加速培育。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中的经典穿越千年,在数字时代有了新的内涵,数据要素的市场自治与可信流通,孕育着新的时代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