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极体 · 2021年09月10日

用诸葛孔明的智慧,读懂新型数据中心的“四新”机遇与产业逻辑

成都人最熟悉的历史人物,应该是诸葛孔明他老人家无疑了。从武侯祠到草堂,这座城市处处都有关于丞相的古迹供人凭吊,甚至传说中四川人最爱的火锅也是他发明的。

而诸葛先生最被大众称道的一点,应该就是他的智慧。从“隆中对”到《出师表》,诸葛之智无论在正史文献还是小说演绎中,都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我们把蜀汉发展过程中的“诸葛之智”做一个整体还原,会发现其中蕴含了三个关键点:立足川蜀筑牢根本、把握风云际会的机遇、筹谋自强发展与内部协同。

即使在今天,这种“诸葛式智慧”也有充足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很多产业变化和经济发展背后的逻辑。比如说,一个同样具备巨大机遇,也同样立足川蜀的产业——存储。

image.png
9月10日,中国“存储谷”生态合作暨四川省存储产业创新发展峰会在成都召开。这次峰会有全国60余家相关企业参加,共同探讨如何推动中国存储产业链的聚集和联动发展。

中国“存储谷”这个名字应该对于大部分朋友来说还很陌生,甚至存储这项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技术,也往往不是科技产业关注的焦点。但从近几年一系列国家战略推动、地方产业链聚集,以及技术变革因素中看,存储产业又确实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存储谷”能够凝聚于四川,背后有着值得被通盘考虑的产业机遇和挑战。
image.png

比如说,在中国“存储谷”峰会中,华为公司副总裁周跃峰发表了《以数据存储技术为核心,依托四川存储产业战略,携手伙伴共拓万亿产业》为主题的演讲。其中提到了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最近广受关注的“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在这个重大机遇与产业热点中,就展现出了存储之变的深刻内涵。

周跃峰认为,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应该包含四个新:新计算、新存储、新网络、新能源。

这“四个新”环环相扣,又广泛对存储升级提出了需求和挑战。新型数据中心的建设趋势,正好构成了中国“存储谷”的发展动力之一,甚至为存储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必要性支撑。

为了让大家更方便、更生动、更有代入感地理解存储产业之变中,与中国“存储谷”打造、新型数据中心建设诸多元素的关系,我们不妨冒昧地共同扮演一次诸葛丞相。在他的智慧范式下,看看中国存储产业正在经历怎样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根在川蜀:中国“存储谷”的天时地利人和

《隆中对》中说四川是“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对于存储产业的发展而言,今天的四川同样具有这种“沃野千里”的独特优势。

在四川建设和发展中国“存储谷”,战略基础在于四川独特的数字经济基础、存储产业链优势,以及存储作为数字化发展基础设施的必然性需求激增。一系列因素的汇集,让存储产业有了“川蜀能为天下先”的战略机遇。

从经济基础来看,四川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了1.6万亿元,并且将在2022年力争总量超2万亿元。这样庞大的经济规模背后,意味着四川在存储用量、计算用量上的庞大需求,以及整体数字化生态体系完备。四川整体数字经济的向好,供需关系的升级,可以说是中国“存储谷”的天时。

在中西部数字经济中心的大背景下,四川的存储产业链完善,本土品牌汇集,具有国际一流的存储研发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在核心软硬件技术体系上相对完善,具有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可能性。本地产业链的完善与本土品牌的重点部署,构筑了中国“存储谷”的“地利”。
image.png

在此基础上,如何推动中国“存储谷”真正完成跨越式发展就是接下来要解决的“人和”问题,也是中国“存储谷”的起点和重点。在2021年,四川省将大力发展四川品牌的存储软硬件产业,筹划组建具备本地研发、本地制造、销售能力的四川本地品牌企业;同时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新型数据中心样板项目,促进全国的存储产业落地四川。

在打造中国“存储谷”的进程中,四川存储产业发展必然要完成三项任务:

1、立足本土优势,聚合产业能量,增强产业链韧性与强度。

2、适时把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时代机遇,推动产业集群完成跃迁式发展。

3、基于市场和技术变化,完成供给侧的产业调整优化,推动存储产业走向升级。

如果说,中国“存储谷”首先要完成的是上述任务一,那么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把握机遇和推动产业升级。这三项任务首尾衔接,形成循环,最终推动“存储谷”从四川走向全球。

用诸葛丞相的智慧来看,全局发展一定离不开根基的牢靠。就像蜀汉当年的形势一样,中国“存储谷”的第一步也是立足四川,根在四川。

而下一步,就是如何抓住时代给予的机遇。就在不久之前,一个国家级的产业机遇全面到来: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开展,成为了存储升级的关键契机。

目在风云:新型数据中心的“四新机遇”

穿越诸多历史与演义的迷雾,我们发现卧龙先生从一介布衣到蜀汉丞相,最重要的智慧就是对大局的把握和对时代风云际会的判断。

而在存储产业发展的诸多时代机遇中,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正在成为关键一项。在中国“存储谷”的2021年重点任务中,就提到了“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新型数据中心样板项目”。可见数字化的时代风云,正在将新型数据中心与存储产业紧密联接在一起,带来一场不同寻常的发展机遇。

image.png
今年7月,工信部印发了《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用三年时间,基本形成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形成国家枢纽节点、各省新型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梯次布局。

新型数据中心的建设推进,既是“新基建”的骨干工程,也是东数西算等国家战略的核心落地方案,社会价值、产业价值不言而喻。而国家枢纽、各省数据中心以及大批行业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大批传统数据中心的演进改造、甚至“一带一路”海外新型数据中心的兴起,自然也意味着对数据存储的大幅需求增长。这对存储产业与中国“存储谷”来说,毫无疑问是近在咫尺的巨大机遇。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建设投资3000亿元,未来3年数据中心产业投资或达1.4万亿元,给存储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而《三年行动》中专门提出了产业链稳固增强行动,也与中国“存储谷”的建设目标高度契合。

既然明确了新型数据中心的意义和价值,我们需要进一步知道,新型数据中心到底新在哪里,如何清晰地规划新型数据中心的建设逻辑,存储产业又应该如何适配和采取行动。

周跃峰表示,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新型数据中心”的“新”可以从新计算、新存储、新网络、新能源四个方面进行理解。

具体而言,新计算主要是传统通用计算向多样性计算的发展。一方面加强计算多样性带来的产业链稳固能力;另一方面需要适配智能化、大数据发展所需要的大规模针对性算力基础。

新网络,主要在于建设智能无损的全IP数据网络中心,降低网络时延,提升传输效率,全面升级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水平与安全能力。

新能源,是指数据中心必须与“双碳”工作相适应,推动绿色发电、清洁能源在数据中心中的落地与可持续发展,降低数据中心能耗。

image.png
回到存储产业,新存储主要需要加快闪存(SSD)替代机械硬盘(HDD),提升数据中心全闪存占比;优化存储和计算投资比例,避免出现数据中心重计算、轻存储的不平衡发展局面。

我们可以看到,新型数据中心的“四新”提法,比以往我们看到的相关讨论更加具体清晰,直接提出了技术路径与所实现价值。这也就给新型数据中心以更加标准化、技术化的定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势所趋下的新型数据中心建设中,“四新”的逻辑是环环相扣、互为支撑的。比如说,新计算需要与新存储的容量、调用能力相互适配;新网络带来的效率与运维优化,也与新存储能力紧密相关;新型数据中心的全面低碳节能,一部分来自全闪存带来的硬盘能耗下降。

所以说,对存储产业而言,新型数据中心是时代风云下的大机遇;而“四个新”则是具体的实现方案与产业升级路径。存储产业需要与时俱进,中国“存储谷”能够乘风破浪,都与此密不可分。

智在《八阵》:“四新”背后的产业逻辑与升级方案

杜甫总结诸葛丞相的一生,用了千古名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从历史记载来看,诸葛亮在《八阵图》中的智慧,就是阵法环环相扣,彼此衔接,用因势利导的手段完成阵法布置。

这其实也是一种非常深刻的产业智慧。因为新型数据中心的时代需求,我们可以获知存储产业的发展机遇;而将新型数据中心拆解为“四个新”,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基础,推导出存储产业发展与应用的一系列新逻辑、新方案。

比如说,新型数据中心建设中,绿色低碳是核心关键,也是时代责任的必然。那么全闪存的节能环保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与重视。

image.png
目前来看,与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闪存占比相较,中国依然大幅落后。美国的全闪存产业占比已经达到56%,而中国仅有20%。基于新型数据中心的绿色环保建设必要性,全闪存的产业迭代必将进一步加速。高标准新型数据中心建设,需要优先考虑全闪存化,将闪存比例提升到50%以上,这一点也应该形成各方共识与产业合力。

另一方面,新型数据中心中“新计算、新网络”的能力建设,意味着社会中的算力将被进一步中心化。而这也将提升数据中心的高标准需求进一步升级。在新型数据中心中,更多事关国计民生的地方、行业、科研数据将被集中存算、频繁调取,安全容灾问题不能有一点疏漏。而这一需求落地到存储产业,就给存储容灾带来了新的发展必要性。以“两地三中心”为代表的存储灾备建设将成为常态。而这一点也需要各方形成产业共识,推动灾备存储走向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改变灾备存储的粗放型发展。

再有一点,新型数据中心的建设,很容易过度强化算力,而忽视与之相匹配的存储。而在存算社会化集中的发展进程里,存算资源不匹配、规划不科学,很容易造成计算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进而将本为节能降本的新型数据中心引上错误发展道路。

所以,在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初期,就应该考虑到未来社会、地方、行业数据集中化存储的容量需求与性能需求,从而完成新计算与新存储的协同设计和同步建设。
image.png

从新型计算中心建设的“四个新”中,我们很容易推导出这样一系列关于存储产业发展的结论。因为数据的存储是根基。如果存储的容量、能耗与性能不匹配,所有创新都将付诸空谈。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整体产业空间中,存储往往是平静且沉默的一项。这是它的基础设施地位与功能特性所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存储不需要重视,或者缺乏与时俱进的产业逻辑。

恰恰相反,在厘清很多“八阵图”一样的复杂数字化场景时,存储的变革都可以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它既是根基所在,也是变化所驱,更能成为智能化升级的点睛之笔。

回到中国“存储谷”的建设。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必将成为存储谷的重大机遇,而“四个新”相互影响,存储在其中具有鲜明的支撑特征,让这个重大机遇引申出存储产业本身的诸多发展方向:全闪存升级、灾备存储建设、存算均衡发展,以至于更多存储产业的升级方案。

羽扇纶巾间,存储产业的东风,已经来了。

推荐阅读
关注数
6425
内容数
1598
写让你脑洞大开且能看懂的人工智能、流媒体、海外科技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