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极体 · 2021年10月17日

智慧城市的成人礼:城市智能体带来的变革与机遇

伟大的城市不仅要有空间景观上的包容,还应该让人体会到时序的成长。

我们在跟人聊天时,经常会说到自己家乡的变化。如果所在的城市有明显的成长,往往会成为引以为傲的一件事。就像人一样,城市也需要在各方面不断成长和成熟。而在今天,一座城市的成长已经不仅仅是基础设施、交通网络、人文空间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成长空间,那就是城市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发展。

在2008年前后,智慧城市概念与产业开始兴起,城市的信息收集留存与城市IT建设引发了第一轮智慧城市热潮;到2014年左右,智慧城市开始陆续进入国家与地方的发展政策,主要建设思路开始由城市信息化向智能化发展。而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明确写入十四五规划,智慧城市工程已经下沉到了县、乡一级。经历了十数年的发展,智慧城市的下一阶段应该如何发展?智慧城市真正走向成熟,从“少年”变为“成年”的标志是什么?

10月14日,2021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于上海召开。期间,产学各界讨论了关于未来新型智慧城市的种种发展思路与建设方案。我们曾经多次探讨过的城市智能体,也在这次大会中展示了一年以来的发展成果与创新经验。
图片1.png

比如说,华为企业BG全球政府业务部总裁岳坤在《推进治理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城市》的主题演讲中,对目前阶段的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三点倡议:首先,夯实一网通办,推动一网统管;第二,做好城市智能体,把建设重点从数据汇聚往流程优化转移;第三,把城运中心做实,持续做好建设运营一体化工作。

这些倡议的背后,洞察了哪些智慧城市建设的新需求与新挑战?城市智能体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之间的产业逻辑关系又是怎样的?

让我们从智慧城市建设的阶段性、成长性中,了解一下城市智能体与三大倡议的内核:一场关于智慧城市的“成年礼”正在到来。

变革:期待“成年礼”的智慧城市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指出了“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表述与理解。如今,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覆盖了中国所有地市级单位,基本每个城市都有若干智慧城市工程正在推进当中。即使是近几年非常火热的“一网通办”,在今天也已经在全国超过260个城市实现了落地。

在持续讨论智慧城市建设时,我们必须看到两件事:一是中国智慧城市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后续发展应该站在建设成果上持续推进,避免推倒重来与资源浪费;二是中国处在智慧城市的高速率建设期,项目上马快,技术应用快。这种情况下要着重考虑顶层设计与使用逻辑的建设。避免造成系统林立,项目众多,却难以在实践中获取价值。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来到深水区。就像孩子终究要长大一样,我们不能用教育小学生的方式培养大学生,也不能让大学生依旧学习小学课本。既要继承以往建设基础,又要适时调整发展方向,才是智慧城市建设走向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

图片2.png
那么今天有哪些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走向成熟的实例呢?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一下。

1、智慧城市从建设到进阶: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就是要将自身能力持续放大。在智慧城市领域,很多积累已经非常可观,但还要持续向前发展。比如上文所述大量城市已经开通了“一网通办”。这项能力是面向民众的服务开放,在政府管理一侧,也应该有类似的数据打通、业务协同能力,这就是从一网通办走向一网通管的进阶方案。

2、从数据汇集到数据致用:年少时学校会要求我们记忆知识,而成年之后更重要的是应用知识。智慧城市也是如此,单纯以数据汇集为目标的智慧城市项目鳞次栉比,但这种“记录+分析”的智慧城市只能是“后见之明”。是否能让智慧城市基于海量数据主动行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与治理效率,是目前智慧城市走向成熟的重要标杆。

3、建设务实落地的智慧城市项目:今天,智慧城市项目层出不穷,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有智慧化、数字化的建设方案。但这类项目也经常存在“因指标而上马”“三个月后变为参观项目”等挑战,如何从源头上保证智慧城市项目能够持续、务实地得到应用,是今天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020年,华为发布了城市智能体参考架构。其核心变革在于将“城市知道”变为“城市做到”,推动城市的大脑、躯干、四肢协同工作,主动承担。一年过去,城市智能体的变革价值不断显现,成为很多城市深度耕耘数字化的全新动力。

动力:深入城市机理的城市智能体

在讨论AI落地产业时,我们会强调算法模型必须与业务机理相统一。其实智慧城市发展也是一样,初级阶段的数据收集与信息化或许还好。一旦智慧城市项目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须与城市本身的治理、运营、事件处理能力深度结合,如此才能释放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真正价值。

城市智能体的基础逻辑,就是希望搭建多重ICT技术协同发展,与城市机理深度融合的智慧城市参考架构。自2020年宣布与深圳共建鹏城智能体之后,华为与城市共筑“城市智能体”的理念、架构和落地途径不断更新。一年来,上海,苏州,福州,成都,长春,南昌等50多座城市加入了“城市智能体”行列,共同聚焦于打造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新型智慧城市。

分析城市智能体与此前智慧城市相关项目的区别,核心一点在于城市智能体更加注重数据与业务流程有效的互动联接,而不仅仅停留在数据汇集这个阶段。在数据打通、业务系统打通的基础上,华为通过将新ICT技术带来的智能化体验与自身数字化转型发展经验相结合,帮助政府将业务流程与规则方案数字化,并且通过大量智能技术的融入,最大化提升管理效率,实现大量流程节点的自动化、智能化驱动。打一个比方,城市智能体更加强调“知行合一”,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学习,它把智慧城市从“小学生阶段”的知识记读,变成了“大学阶段”的知识与实践与探索相结合。
图片3.png

通过解决数据盲目汇集、业务贴合度不高、智能难以渗透的等等问题,城市智能体希望以业务场景切入,以对象、流程和规则的数字化为解决手段,以AI赋能提升流程节点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实现对老百姓、对公务员对领导的服务。

过去的一年时间,也是城市智能体不断进化升级的过程,比如华为持续落地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等解决方案,并且发布了一网统管、辅助运营和零信任安全三大明星解决方案。其中,一网统管通过把“高效处理一件事”细分为发现、调度、处置、分析四个中心,实现线上线下高效协同。在上海黄浦区,一网统管通过梳理600多个事项、1700多个情形实现了落地,成果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达成了事件平均处置时间下降了近30%。辅助运营可以理解为“交钥匙”,方案提供方将教会政府部门使用智能系统;零信任安全则是防止“管理员”不可信,将数据从一人一授权变成一事一授权,极大程度提升了城市智能运营决策系统的安全等级。

可以说,城市智能体的出现与解决方案完善,打通了智能技术与城市业务、城市数据之间的“任督二脉”,让城市从知道数据变成能够主动利用、跟踪、处置数据;让智慧城市由“后知后觉”变成与城市实时联动,高效协同。

在城市智能体已经实现的产业层级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眺望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这也就有了2021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中的“三个倡议”。

探索:塑造一个成熟、务实、有担当的智慧城市

从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中看,建设重点与建设思路一定会不断更新迭代。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持续推动城市走入新的智能化、数字化阶段。比如说,今天已经很少能够见到信息列表型的智慧城市项目,城市数据的可感知、可智能分析、多系统打通已经成为了基础。而面向未来,智慧城市发展需要步履不停,向更高层次的新型智慧城市进化。从城市智能体的发展经验与技术特征中看,新型智慧城市一定是务实、主动,实现数据、智能与城市真实业务紧密耦合的新态势。

为了实现这样的宏观目标,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寻找到微观的具体切入点。这就是岳坤提出的三点倡议:

首先,在“一网通办”建设逐步成熟的情况下,应该以此为基础推动政务数字化进一步发展。尤其应该集中解决政务治理工作中广泛存在的跨领域协同挑战,逐步推动“一网统管”。政府相关决策机构,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随时了解真实情况,快速完成跨部门的数字化业务整合,并记录反馈效果,这种智慧成熟形态将是下一阶段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应用主场景。
图片4.png

其次,今天很多智慧城市建设依旧在推动建设以数据汇集为中心的智慧大脑类项目。但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下,新需求已经倒逼城市进行智慧升级,将建设重点从数据汇集迁移到流程优化当中。可以看到,在城市洪涝等灾害发生时,数据汇集并不能起到直接作用,但如果有充分的智能应急预案与数字化决策流程,就可以在类似情况下快速完成处置方案部署与事态监控,全面提升城市应急处置效率。类似能力的实现,要求城市做好城市智能体,以流程、组织、业务运营驱动数据有效联接,实现事前防范。这是相对来说更务实、更有效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另外,为了解决智慧城市“面子工程”“参观工程”的问题,需要明确智慧城市系统的指挥权与应用权。这就要求城市建设完善城市运行中心,并且做好建设运营一体化工作。城运中心就是智慧城市的应用者和指挥者,有权力和责任通过一网统管平台统筹城市各方面工作,完成实时业务互动。只有这样,城市智慧化的权责、供需都能有明确指向,所有建设能力都将获得应用与检验。

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智慧城市将从学习、感知的“少年阶段”,走向务实、成熟,有担当的“成年阶段”。智慧城市将不再仅仅是城市的锦上添花,而是城市治理能力与治理效率的核心组成部分。

从另一个角度看,城市智能体的一系列技术优势与产业成长,正在帮助全球各个城市打造“智以务实、数以致用”的智慧城市。城市智能化的探索远未停歇,如今正是智慧城市发展的美好年纪。所谓风华正茂,或许就是能够学以致用,勇于担当。

推荐阅读
关注数
6399
内容数
1554
写让你脑洞大开且能看懂的人工智能、流媒体、海外科技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