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SaaS发展方兴未艾,全球投入稳步增长
基础端:云架构更具优势
云服务支出在水品正逐步提升
传统IT架构:架构比较复杂,从安装硬件,配置网络,安装软件,应用,配置存储等,许多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力量储备。
云架构:云服务器部署于全球数据中心,在部署方式上采用分布式架构,数据中心构建水平较高,关注的是高性能吞吐量计算能力,即在某段时间内的工作量总和。
云服务逐渐超越企业自建数据中心投资:根据Synergy数据显示,企业数据中心逐步向云服务转型,2020年起企业对云服务方面的资本支出超过自建数据中心的投入,随着计算能力等底层技术逐步加强,数据流量空前增长,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与日俱增。未来5年,预计自建数据中心不会大幅减少,云服务增长将继续保持高速。
应用端:对比传统企业软件
企业级SaaS软件更具优势
SaaS定义:SaaS(软件即服务),定义的提出是云计算厂商根据自身不同的服务模式提出的概念,是指供应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于云端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需求向供应商订购支付费用来获取服务的模式。
SaaS模式对比传统软件模式的优势:
(1)开发/交互模式的区别:SaaS软件无需本地部署应用软件,在连接互联网的条件下,用户可以以多种方式接入软件系统,进行操作和管理。
(2)软件盈利模式:SaaS软件的订阅服务付费能带来更低价格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3)部署时间:对比传统部署模式,SaaS软件部署时间极快。
全球SaaS投入
和SaaS产品数量正稳步增长
全球企业在SaaS的使用率和投入量上一直上升。2018年,SaaS支出和应用在所有规模的企业中都出现了持续地快速增长,全球企业在SaaS上的平均支出为34.3万美元,同比增长78%。
SaaS产品的使用和投入同样存在规模效应。根据Blissfully显示,2019年超过100人的企业年使用SaaS的数量平均超过100个,随着企业体量增长,SaaS产品使用数也呈现出线性增长特征。证明: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公司更偏好于使用专门化应用,而不仅仅是增加冗杂的功能模块。
全球IT资本支出中
企业级软件增长处于领先位置
全球IT资本支出中,通讯服务、设备占比最高,企业软件复合增速最大。
2020年全球IT支出市场规模达到3.75万亿,其中IT服务和通讯设备细分赛道占比最大,均达到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受COVID-19影响,全球经济运行受阻,IT资本支出也受到影响,Gartner数据显示,2020年,整体IT支出增速同比下滑2.2%。企业级软件最近三年CAGR达到6.27%,为增长最为迅速的细分赛道。
部署模式:私有云增长逐步放缓
公有云SaaS有望迎来发展良机
早期发展私有云领跑,增速逐步放缓。从行业历史来看,2018年公有云市场规模超过私有云市场,早期私有云发展主因是多数企业政府对SaaS产生的信息安全持谨慎态度。
随着国内云计算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低成本、高并发的公有云市场。未来公有云市场存在巨大机遇。根据中国信通院预测,预计2022年国内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1731亿元,未来三年公有云市场CAGR将达到37.8%。
国内市场IT支出占比与GDP占比不成比例
企业级SaaS市场还存在巨量增长空间
IT支出全球占比与GDP全球占比不成比例:经济高速发展与企业信息化投入不成比例。
以2019年为例,中国GDP占全球比重为16.40%,而IT支出占比仅为5.50%,国内GDP创造能力和企业IT支出端存在巨大缺口。
企业IT支出水平不足,一方面是国内企业类型,大量中小企业难以负担高昂的企业级软件,信息化程度处在比较初级水平;另一方面是国内人口红利的优势并未完全消退,用工成本低导致企业选择较为低廉的运营模式。
SaaS软件未来十年在国内存在巨大潜力:
用工成本上升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催生对企业级软件的需求;对比海外企业上云情况,国内还存在巨大市场机遇。
全球SaaS行业发展保持稳定
国内SaaS产业发展仍处于早期
全球SaaS行业发展保持稳定:根据Gartner数据统计,2019年全球SaaS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021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全球SaaS服务市场规模可达1383亿美元,2019-2022年CAGR为11%。
国内SaaS行业发展处于早期高速增长期,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接近100亿美元: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企业级SaaS服务市场规模达到51亿美元,同比增长40%。随着国内企业对SaaS行业认知度的提升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刚需,预计2021年,中国SaaS市场将达到98亿美元,占比全球市场的8.32%。中国SaaS市场仍存在开发空间,潜在市场巨大。
中美SaaS市场:消费与企业服务市场大相径庭
技术驱动国内市场进入信息化周期
从公司规模水平来看,消费级市场中美差距较小:为便于比较,我们选择各国市场市值前三的市值进行比较,在面向C端消费者的领域,国内互联网厂商和欧美科技巨头存在差距,但具备可比性。在面向B端的企业服务领域,国内市场相比成熟欧美厂商在规模上不具备可比性。
技术进步推动企业进入新成长周期:IT技术遵循S型曲线,技术进步为关键推动力。
国内PC互联网的引入相比美国晚了20年,造成国内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
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加持,通过C端用户改变商业模式,倒闭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未来,通过互联网在各行业逐步渗透,在供需两端合力推进国内市场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美SaaS市场:海外SaaS模式趋于成熟
国内SaaS布局存在广阔空间
国外市场SaaS模式较为成熟。SaaS模式提出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而国内SaaS兴起始于2008年;海外IT基础良好,同期已有实力强劲的云服务厂商,已完成市场教育。以海外SaaS龙头企业Salesforce来看,其市值已超越多数传统软件巨头Oracle和SAP,其早期起初CRMSaaS取代传统软件,后依托云服务厂商技术能力发展aPaaS,构建产品矩阵,逐步成为SaaS的领头企业,其后进入构建行业生态平台和海外布局新阶段。
国内云服务模式发展较晚,需求将成为行业发展主要动力。SaaS概念进入国内始于2005-2010年间,商业模式的兴起落后海外10年,市场教育还未充分完结;且对基础层IaaS的布局也近几年互联网厂商入局带动行业发展。以海外为鉴,国内SaaS行业格局随着市场逐步完善条件下,由供给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
中美SaaS市场
市值和收入规模仍存较大差距
在SaaS市场,国内厂商对比海外龙头企业呈现出两个特点:
营收和市值无法与海外龙头对比,公司营收中SaaS业务收入占比仍有待开发,但优质商业模式使国内外公司均享受比较高的估值。
海外企业涉及赛道广阔,而国内厂商SaaS布局依旧集中于ERP、电商和OA协同领域,多项细分赛道存在市场机遇。
SaaS行业产业链梳理
SaaS细分市场拆分根据服务对象范围分为通用型SaaS和垂直型SaaS:
通用型SaaS适用于全行业,以通用的管理工具和技术工具为主,包括即时通讯、协同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服务。
垂直型SaaS服务于特定类型的行业客户,提供更加有针对性、更贴近客户业务需求的软件服务。
从供需两端梳理国内SaaS产业
行业趋势:企业级SaaS在企业级应用占比逐步提高
商业模式将带来新的市场增量
企业级SaaS在企业级软件渗透率逐步提升: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逐步加快,SaaS凭借标准化灵活部署、便于迭代、按需付费等特点逐步在企业级软件领域渗透。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中国2019年企业及软件SaaS市场规模为362.1亿元,占企业应用软件17.2%。预计2023年占比将达到38.7%。
行业趋势:
生态平台建设成为主流选择
SaaS生态搭建离不开iDaaS、iPaaS、aPaaS等技术:
iDaaS: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互联互通,用户使用提供IDaaS服务相关的产品,例如单点登录,智能多因素认证,实现既安全又高效的身份和访问管理功能。
iPaaS:建立行业标准,实现业务运行逻辑简单快速。iPaaS是IaaS层向下游拓展的方式,其难度在于对不同行业know-how的深刻理解,做出适合的符合需求的标准。
aPaaS:建立低代码开发环境,具备系统应用功能的快速部署。aPaaS开发主要是SaaS层向平台化拓展的一种方式,通过建立低代码环境,使简单应用快速部署。
国内企业级SaaS软件的
发展经历4个发展阶段
纵观国内企业级SaaS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4个发展阶段:
2005-2010年,概念初入中国:对SaaS基本概念缺乏认知,分析多数围绕海外厂商。
2010-2015年,初创企业进场:互联网逐步开始布局面向C端的SaaS软件,但对数据保护还缺乏认知。
2015-2020年,竞争白热化阶段:技术逐步成熟,基础IaaS端布局差距缩小。
2020-至今,新机遇和挑战:新冠疫情和全球局势变动使得国内SaaS厂商获得空前发展良机。
供给端:三类企业级SaaS厂商共同竞争
不同类厂商各有所长
国内企业级SaaS厂商共有三类:传统软件厂商,创业型SaaS厂商和互联网厂商:
传统软件厂商:以传统软件业务为依托,在软件基础上开发SaaS运营模式,其优势在于拥有软件业务的沉淀下来的技术能力,拥有传统软件客户积累,易于获得客户信赖。
创业型SaaS企业:多数创业型公司拥有对下游客户需求的敏锐感知能力,能够对企业痛点和需求进行分析,依靠较为简单的组织架构能够快速开发产品占领市场,同时轻量级的产品更易于部署。
互联网厂商:拥有C端用户的流量优势,能够较快积累足够多用户,易于整合资源,建立产品生态体系,同时资金优势也是互联网厂商推广和研发SaaS产品的巨大优势。
供给端:IaaS布局提升底层算力水平
建立生态成为重中之重
IaaS层布局的提升,能为企业级SaaS服务提供算力基础,推进企业云转型,云服务与核心业务场景和产业生态的深度结合。
根据2020年Gartner数据显示,阿里云,腾讯云和华为云正逐步布局中国IaaS公有云市场,在全球云计算企业中处于追赶者的角色。
生态建设成为互联网厂商争夺重点。互联网厂商利用IaaS层技术沉淀构建aPaaS应用市场,为SaaS产品带来更强的拓展能力和定制化水平,为ISV厂商提供技术支持,利用资源和资金优势提升产品的应用范围。
需求端:小微企业数量众多
大型企业对定制化需求强烈
中国SaaS产品已由最初以模仿为主,演进为以创新研发为主的本地化服务产品,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云计算服务模式也有所区别。
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数量占比国内企业总数的95%,同时自由资金少,抵御风险能力弱,对服务产品的要求较低。
中型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管理制度相对健全,对产品服务的要求相比于小微企业更加专业化;
大型企业制度成熟,资金雄厚,更愿意接受定制化的服务。
企业级SaaS服务未来将更多渗透到中小企业。
考虑到中小企业的资金及规模局限性,SaaS厂商主要提供具有行业共性的统一化产品,以此来节约企业为信息管理支出的费用。同时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专业化程度较低,且信息化建设只有在部分领域的渗透率过半,预计未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将逐步完善,对SaaS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需求端:市场教育水平提升
用户对SaaS接受程度稳步提高
近年来,数字经济及“云”概念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云计算规模逐步扩大。尽管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云计算市场起步晚,规模小,但其增长速度快且目前渗透率相对较低,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013年,国内SaaS付费用户仅有1.3万户,2019年付费用户规模已达54.6万户,复合增长率达86.44%。付费用户大规模增加表明SaaS被企业的认可度不断提高,预计未来我国企业仍会加大对SaaS的付费支出以提高经营效率。
国内软件业务不断丰富,收入持续增加,但企业信息化率和SaaS化率仍偏低,企业服务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需求端:人力成本不断提高
数字化成为发展刚需
劳动力数量显著下滑,人力成本再度攀升,数字化成为发展刚需。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近几年主要劳动力人数大幅减少,且其占总人数比重有明显下滑趋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十年内15至59岁人群减少约4500万人,现仅占总人口63.35%,同比下降6.7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依然在持续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2020年人均工资达17917元,同比增长4.3%。在人力成本与日俱增的今天,数字化改革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高效途径。
需求端:后疫情时期
用户对SaaS产品依旧保持粘性
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数字化需求提升。
疫情影响多个行业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未来新发展战略,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对SaaS产品的需求更加强烈,给SaaS厂商增添了发展动力。
协同办公需求持续,SaaS类产品获市场关注。
疫情期间,远程办公成为企业新宠,SaaS产品使用频率与日俱增。在2020年春节期间,综合办公行业人均单日使用次数和使用时间显著高于从前,且用户粘性与复工企业数量成正比。复工恢复线下办公模式后,协同办公类产品用户留存量也高于从前。
政策端:
政策加码推动企业上云步伐加快
近年来,国务院和工信部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云计算被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中的第一位,证明云计算在数字产业化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财务指标与估值逻辑分析
商业模式由买断转订阅
关注指标发生改变
订阅模式从根本上改变SaaS厂商与客户的关系:
License模式,客户预先永久性或期限性支付产品使用费用。大部分收入确认时间来自客户购买完成时点,后期维护费用占比极少。
SaaS采用订阅模式,是对企业的未来收入定价,后期收入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弥补前期的获客成本(CAC)以及后期的维护成本(CRC),才能产生盈利。
经营方式从License走向订阅式,需要关注的主要指标为经营性收入、客户生命周期价值、获客成本、ARPU和用户留存率5大方面。
获客成本:快速获取用户的能力和成本;
产品与市场匹配度:SaaS产品最终商业化落地程度;
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用户在使用周期产生的总价值;
月经营性收入:未来持续可获得的收入,经常性收入来自客户的订阅;
用户流失率:用户对产品认可程度,停止订阅的比率。
SaaS订阅模式指标拆解
CAC与LTV为重要先验指标
SaaS模式的核心变量为CAC与LTV:
LTV/CAC>3:用以判断产品在现阶段经营状况,从长期来看能够实现盈利,大于3表明公司产品的成本收入控制较好。给与SaaS企业扩张产品提供依据。
CAC/MRR<12:判断公司能否实现12月内收回成本,是判断企业未来盈利周期和现金流的先验指标。
Churn<5%:客户流失程度小于5%,表明SaaS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可使产品SaaS模式持续。
对于MRR,其构成主要包括:
新增MRR:新客户产生的的MRR;
扩展MRR:对现有客户向上销售所增加的MRR;
重新激活MRR:以前客户重新使用订阅后的MRR;
客户流失MRR:客户取消订阅后的MRR;
客户收缩MRR:客户降低订阅后的MRR。
SaaS企业的现金流呈现前期投入
与后期收益成正相关
对比传统项目制,SaaS订阅期初投入大,后期收入平稳,未来现金流主要受益于订阅付费。关键假设:客户续费率达到100%。
单客户现金流来看,期初投入大,长期现金流趋势稳定的状态。
单客户累计现金流来看,高客户留存率能保证前期投入成本后期实现累计现金流转正。
用户规模对未来收入影响来看,前期用户规模储备越多,前期投入金额越大,后期现金流表现越充裕。
目标客户与产品细分赛的不同
SaaS产品的销售模式不同,CAC成本存在差异
SaaS的销售模式主要分为3种:
非接触(no-touch):自助服务;
低接触(low-touch):交易型销售;
高接触(high-touch):顾问式销售。
客户群体直接影响企业CAC大小。对于不同的客户群体,可能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例如针对大客户,采用高接触的顾问式销售模式;针对中小型企业,采用低接触的交易型销售模式,面向消费者的SaaS采用无接触消费模式,用户获客成本存在差异。
SaaS产品类型与销售模式同样存在关联度。
通用性程度较高的产品,例如云协同办公软件、云存储等细分赛道采用非接触自助服务;
高价且复杂的SaaS产品通常会涉及到客户方的多个利益相关者,致使采购和审批流程长,自然销售周期也长。
由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进行业务拓展
标杆作用对SaaS产品形成正面反馈
从海外SaaS厂商发展来看,业务延伸从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拓展为必然趋势。原因为:
中小企业流失率较高,导致营收和现金流出现不稳定。尽管从客户数量来看,小企业规模庞大,但小企业的续费率偏低,且产品单价较低,无法形成稳定的客户关系。
更高单价和品牌效应使得公司战略向大型企业靠拢。拓展大型企业,产品逐步从标准化走向定制化,定制化产品具备更高单价,且大型企业对产品稳定性要求较高,SaaS厂商可以依靠大型企业标杆树立自身品牌形象,形成产品正向反馈。未来PaaS生态的建立能更有效的解决大型企业定制化和标准化之间的矛盾。
其他财务指标:
预收账款能力体现SaaS企业经营性杠杆水平
企业预收账款能力体现SaaS产品竞争力:SaaS收入部分分为已开票和未开票部分,已开票部分为当期确认收入,收入确认递延和应收账款,未开票部分为是对下一期收入的提前锁定,即预收账款。
对下游占款能力:预收账款能力能体现出SaaS产品在市场竞争力,在未进行任何软件服务的条件下,SaaS厂商收到企业的订阅费用。
提升经营性杠杆的能力:SaaS模式的优点是先订阅后使用,订阅后的需付费,对SaaS企业来说,极少存在坏账,反而客户需投入资金支付使用期间费用(使用期限长短不同),相当于企业能够无成本,获得这部分资金,用于当期业务扩张。
优质SaaS公司的共性:
强大的产品力、客户生态增加用户粘性、销售能力
产品、客户和销售共同协作,打造形成SaaS商业模式闭环。
强大的产品力:判断SaaS产品能否成功的基础条件客户;
生态增加用户粘性:提高产品社区生态概念,减少用户流失率,实现产品生态变现;
销售能力:强调产品与渠道契合,具有能够辨别用户是否有长期付费的意愿和能力。
总结:营运指标向财务指标的转化
需关注的几个方面
SaaS产品需关注的营运指标:
获客成本指标LTV/CAC>3;快速变现能力指标CAC/MRR<12;用户留存比率Churn<5%营运指标的水平高低会传到到公司现金流表现。
SaaS企业的财务指标关注:现金流水平,预收款和营业收入。
其传导关系遵循“经营性现金流”→“预收款、营收”→“利润”。
SaaS企业估值的估值模式:
企业成长阶段带来的财务指标变化为划分依据
我们认为:SaaS商业模式与互联网流量变现模式存在部分交叉,相比传统项目制模式,订阅模式类似于将现金流无限延长,利用复购模式增加用户粘性,尤其面对B端客户,转换成本使公司难以更换新产品,构筑SaaS企业壁垒。
我们将SaaS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导致企业财务表现不同进行企业分类,进行估值分析。
初创期:营收高增长,研发投入较高,盈利和现金流指标较弱;
成长期:盈利能力提升,现金流指标趋于稳定;
成熟期:营收,利润保持稳定,成本端控制能力显现。
初创期企业:收入为股价主要影响变量
P/S估值较为合适
初创期企业特点为:高营收增速,高投入,现金流较少。
特点1:盈利能力、现金流等指标相对偏弱,对估值参考价值有限,P/S为这一阶段企业唯一可用相对估值指标。
特点2:初创型企业PS估值通常偏大,高增长率预期助推市场对SaaS企业保持长期乐观。
特点3:早期P/S与股价成反向走势。公司发展区域稳定后,P/S水平逐步回落。
扩张期企业:EV/OCF
P/OCF开始更多关注现金流情况
扩张期企业的特点是:盈利能力改善,多项指标趋于稳定。
特点1:SaaS布局逐步提升,营收稳定增长,费用和资本支出投入逐步增长;
特点2:现金流逐步改善,业务粘性逐步增强;
特点3:当前阶段企业净利润情况仍保持不稳定状态。
扩张期企业:
“OFC”相比“FCF”和”净利润”更具参考性
对比不同指标的差别:
OCF与FCF
自由现金流(FCF)=经营活动现金流(OCF)-资本支出(CAPEX)企业对于前期投入与后期回报周期不匹配的情况下,资本性支出对当期利润和自由现金流的影响十分重大;
对SaaS企业来说,去除掉资本性支出更能反映出公司运营的真实情况。
OCF与NI(净利润)
净利润=OCF-D&A-非经常损益-Δ营运资本。
相比OCF,净利润中并未包含公司实际运营中的预收款项目,没有体现公司增加的经营性杠杆。
成熟期企业:回归PE,P/FCF
现金流和净利润同为风向标
企业过渡到成熟期,最终回归PE和P/FCF估值:
特点1:客户积累从高速增长达到稳定增长阶段,客户粘性较高,老用户带来的收入占比逐步提升。
特点2:企业对盈利能力的关注度提高,净利润逐步保持稳定。
特点3:现金流保持稳定增长,成本和费用率逐步下滑。
传统软件上云带来的指标变化
——以Adobe为例
Adobe为全球知名的数字媒体与在线营销方案供应商,2013年,公司决心推动云化转型,短期内,其净利润和现金流发展受到抑制,但商业模式的改变使得公司长期成长更具优势。
收入结构:Adobe传统软件产品销售占比逐渐下滑,而订阅的收入占比逐渐上升。订阅模式降低用户选择门槛,吸引更多潜在用户;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更快,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同时注重“在线服务”,满足更多定制化的需求。Adobe订阅收入占比从2011年10.69%提升至2020年底90.35%,订阅模式成为公司收入主要贡献来源。
净利润:Adobe在实施云转型战略过程中,经历了短期阵痛后,实现飞速发展。净利润从2011年7.74亿元提升至2020年52.6亿元。
市值:商业模式和利润状况的好转,帮助公司实现10年10倍市值增长。
5大原因解释同产品周期、不同细分赛道
SaaS公司的P/S值水平
对于相同发展阶段的SaaS企业,不同细分赛道,给予的估值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
究其原因市场观点归为以下几点:
1.不同细分赛道市场规模不同;
2.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同;
3.不同产品面对企业规模导致产品粘性不同;
4.产品的技术壁垒;
5.渠道销售模式的差异
TAM模型专注用户对产品的接受程度
直接影响SaaS软件的受众情况
TAM模型专注用户对产品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SaaS软件的受众情况。
究其内在原因,我们认为TAM模型能够较好解释其内在发展逻辑。简单TAM模型是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研究个体对IT技术的接受程度。
两个关键部分:
感知有用性——个人或组织能够利用技术提升工作绩效;
感知易用性——掌握使用技巧的难易程度。
产品边界和业务拓展能力
影响公司估值水平
产品边界:SaaS产品归根结底为一项服务,而服务是存在边界的,企业的估值最终程度还是要看SaaS产品的边界在哪里。
扩展能力:对不同产品线和场景深入阶段的难易程度。
如何判断产品边界?
产品边界比较大的企业,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依靠软件或流量能够不断拓展,业务天花板逐步抬高,在这过程中,产品估值体系会逐步发生变化。
通用强的SaaS企业具备较大的产业边界。通用SaaS厂商服务企业较广,对各行业都有所触及,深化最终业务落地场景能够带来流量和客户的稳步增长,目前国内构建iPaaS平台的互联网厂商逐步在向生态发展。
行业SaaS厂商深耕行业多年,行业特征明显导致其向通用领域发展存在较大壁垒,可依靠拓宽产品线提升产品边界。
以Mircosoft为例:
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云业务天花板
微软通过以Azure为核心的云服务,快速发展B端布局,大力布局职场、AI和游戏领域,丰富产品线。通过开放、开源和建立云生态等思路不断提升公司云业务的天花板。
投资逻辑:寻找SaaS优质资产
投资逻辑主线:
寻找企业级SaaS优质资产
选股思路:
1)寻找企业级SaaS细分赛道市场空间足够大的领域的龙头厂商;
2)关注龙头企业所在领域进入壁垒程度和生态搭建情况;
3)关注企业现金流和预收账款等核心财务指标,寻找优质企业;
我们认为:国内SaaS行业起步正当时,市场空间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行业目前正逐步从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叠加政策扶持,我们对SaaS行业。
保持“推荐”评级,关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受益的龙头厂商。持续推荐:企业级SaaS龙头厂商用友网络(600588.SH),工程造价领域设计平台化厂商广联达(002410.SZ),超融合与信息安全龙头厂商深信服(300454.SZ),协同办公软件龙头厂商金山办公(688111.SH)。建议关注金融云SaaS厂商恒生电子(600570.SH),OA协同厂商泛微网络(603039.SH)和房地产ERP厂商明源云(0909.HK)。
用友网络:产品全面向云转型
云收入占比持续攀升
近五年公司经营情况良好,公司云转型处于关键阶段导致短期业务承压。公司服务多年大中型企业,服务经验使公司产品更加完善,云化致使短期业务承压,公司长期成长空间巨大。
营业收入:公司近5年营业收入稳步增长,收入规模由2016年51.13亿元增长至2020年85.25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13.63%。从业务结构来看,云业务持续发力,云业务收入从2016年1.17亿元增长至2020年34.22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132.61%,云收入占比持续攀升,2020年云收入占比达到40.14%,公司云业务转型到达关键时期,云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第一大核心业务。
净利润:公司净利润持续攀升,近5年复合增长率49.60%,2020年收疫情影响和公司云业务转型关键期,短期盈利承压,长期看好公司云转型突破带来的利润增长。
用友网络:公司逐步开发生态圈提升客户粘性
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机会
生态建立提升客户粘性,形成正反馈闭环。公司建立YonBIP平台生态,联接了海量专业领域IT服务商、各级企业,将技术、业务、数据中台化,支撑智能化应用快速落地,客户进入产品生态体系,能够快速建立起自身经营体系,与产业链融合。随企业数量增加,生态粘性将随之提升,并逐渐向公有云模式转化,形成正反馈循环。
国内高端ERP市场仍由SAP和Oracle掌握,国产ERP替代空间巨大。国内ERP市场庞大,根据前瞻产业数据显示,国内大型企业ERP市场中,SAP与oracle占比达到到53%,在宏观政策和国内厂商技术水平提升的驱动下,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公司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带来的发展良机。
用友网络:多数关键指标向好
SaaS订阅模式带来更高利润空间
续费率:根据公司2020年年报披露,公司云业务大中型企业续费率达到98.96%,小微企业续费率达到71.68%。
预收款:公司近三年预收款稳定上升,且增速不断扩大。
云模式下,盈利成本拆分,因公司对不同客户的定价策略不同,我们假设公司软件产品售卖获得100万收入为例。
License模式下:软件销售收入100万,获客成本25万,日常运营和研发投入成本摊销到单客户大概15万,单年贡献利润60万。
订阅模式下:假设订阅单客户每年带来收入25万,获客成本25万,运营成本保持客户粘性后有所降低为10万,累计利润在第6年超越License模式下的利润,并且长期具备持续性。
用友网络:采用相对估值法 P/S 估值
合理估值水平为 9.7 倍
假设条件:
假设1:公司云业务转型到达关键时期,云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第一大核心业务。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云计算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45%,35%和30%。
假设2:公司软件业务受ERP软件转云影响,收入端会受到抑制。我们预测2021-2023年公司软件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5%,-5%和-5%。
假设3:公司支付业务和投融资咨询业务受监管趋严的影响,我们预计此项业务公司2021-2023年,增长率分别保持10%,10%和10%。
投资建议:
公司ERP业务上云步伐逐步加块,未来公司依靠自身强大的成本控制和研发能力,看好公司业务模式和未来发展。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1.7/131.3/154.9亿元,我们采取P/S估值,给与9.7倍水平,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云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经济形势不确定带来的客户企业IT支出减少;宏观政策不确定风险。
广联达:数字造价业务云转型成功覆盖全国
业务收入稳步增长
近五年公司造价业务云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最后四个省份于2021年一季度顺利进入该业务。造价业务作为公司的成熟业务,其云转型的全面告捷使该业务毛利率再创新高,云收入占该业务收入比例过半,造价业务成长空间将迅速扩大。
营业收入:公司近5年营业收入持续增加,收入规模由2016年20.30亿元增长至2020年39.47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18.09%。从业务结构来看,自2015年正式宣布向“数字建筑产业平台服务商”全面转型后,造价业务云转型不断深化,从2017年0.45亿元增长至2020年16.22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230.33%,云收入占比持续攀升。2020年云收入占造价业务收入比例达到58.12%,占总营收的41.09%,云业务将成为广联达未来营收的中坚力量。
净利润:由于云业务合同负债的影响,当期表观收入与实际业务收入存在偏差,将影响因素还原后,公司净利润连续正增长,实际近5年复合增长率20.30%。全面转型成功后,预计未来净利润将进一步增加。
广联达:以客户为中心
逐步形成“端+云+大数据”一体化
云转型顺利推进,用户认可度稳居高位。
截至2020年底,除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个地区未进入全面云转型外,其余25地区均顺利转型。随着云转型的不断推进,2021年一季度,数字造价业务云转型成功覆盖全国区域。
自2017年公司推行造价业务云转型起,每年度产品综合转化率、综合续费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转型得到用户广泛认可,转型效果显著。
奉行数字造价管理理念,新产品推行与旧产品整合并驾齐驱。
作为建设工程领域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公司一直以为客户服务为己任,不断深耕细作、创新研发。在云转型顺利推进的同时,各产品线也将持续更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与此同时,公司对现有产品也给予足够重视,通过“端+云+大数据”一体化解决方案,驱动造价品牌“科技”升级。
广联达:采用相对估值法 P/OCF 估值
合理估值水平为 73.7 倍
假设条件:
假设1:公司工程造价业务覆盖全国,随着产品广材网、广材助手、造价云空间等成熟产品推出,公司产品应用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云计算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30%,25%和20%。
假设2:公司施工业务项目级平台逐步拓展到支持企业级业务,实现项目现场作业可控以及企业决策精准,实现施工业务全数字化布局。我们预测2021-2023年公司软件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0%,20%和20%。
假设3:公司海外业务受疫情影响增长暂缓,随着海外疫苗接种率提高,公司海外业务有望受益。我们预计海外业务公司2021-2023年,增长率分别保持15%,20%和20%。
投资建议:
公司近年来数字施工业务稳步发展,造价转型不断成功,利润持续释放以及经营效率提升,公司有望实现施工和设计领域双突破。我们采用P/OCF估值,给与公司73.7倍水平,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云化进程不及预期;产品客单价提升不及预期;施工和设计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深信服:多款产品陆续孵化
稳占市场优势地位
近四年公司云计算及IT基础架构业务规模不断扩张,多款创新性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自2012年开始布局云计算业务起,公司一直致力于创新研发,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有效满足客户需求。云计算业务收入节节攀升,预计未来将会在稳保市场优势的同时,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营业收入:公司近5年营业收入持续增加,收入规模由2016年17.50亿元增长至2020年54.58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32.89%。其中云计算及IT基础架构业务收入占营收比保持稳定,是营收的重要来源。
净利润:公司净利润稳步增长,近5年复合增长率33.14%。由于公司所处技术密集型行业,只有不断投入研发,才能保持市场占有率。近两年公司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2020年度研发费用同比增加32.29%,2019年度研发费用同比增加46.45%,导致净利润增速放缓,毛利有所下降。
深信服:超融合为云业务核心产品
公司云业务战略全面升级
超融合为公司云计算业务核心产品:公司近两年连续入围Gartner《超融合基础设施软件魔力象限》并在IDC每年的超融合市场排名均位列前三。公司基于aCloud架构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大规模部署案例超过5000家,承载关键业务比例超过60%。
2020年公司构建“独立产品+集成平台”的产品体系,推出三款重量级新品,ARM架构超融合、深信服云计算平台、深信服云原生平台。公司将产品体系梳理为“两大独立产品(超融合、云原生平台)+云计算集成平台”的开放式产品体系。
同时,公司对云业务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过去的“用超融合承载用户的业务应用”,向“助力数据中心的全面云化”演进。
深信服:采用相对估值法P/S
合理估值水平为15.3倍
假设条件:
假设1:公司是国内信息安全业务的领军企业,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对信息安全市场20%增速预测,叠加公司龙头效应,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信息安全业务收入增速为37%,33%,30%。
假设2:云计算业务目前是公司第二大业务条线,也是公司未来增长的绝对引擎,去年推出三款云计算新品,云业务是公司未来战略布局的核心,我们预测2021-2023年公司云计算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50%,35%和30%。
假设3:对于基础网络和物联网业务,布局企业级无线、安视交换机、企业级物联网和面向中小企业的SMB数通组网产品,长线布局安全无线领域,业务具备高增长潜力。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基础网络与物联网业务增长率分别保持15%,20%和20%。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的龙头企业,21年全面开启云化战略,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4.20/97.64/124.58亿元,对比可比公司估值,给与15.3倍水平,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云化进程不及预期;产品客单价提升不及预期;施工和设计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金山办公:多管齐下
坚定推进办公云业务
公司自2015年起一直致力于建设SaaS服务模式,2018年正式提出云办公战略,云服务粘性逐渐加强。在当今云服务需求爆发的大背景下,公司云办公产品业务迅速发展,使用云业务客户数量快速增长,预计未来公司云业务将逐步完善,产品将继续占据国内市场前列。
营业收入:公司近5年营业收入持续增加,收入规模由2016年5.43亿元增长至2020年22.61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42.88%。办公软件授权业务及办公服务订阅业务收入大幅增加,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1.9%、63.18%。互联网广告推广业务收入小幅减少,系公司推进个人客户云化程度,减少对客户的打扰,这一现象也表明公司重视客户体验,始终把客户满意度放在首位。
净利润:公司净利润稳步增长,2020年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9.22%,近5年复合增长率61.24%,毛利率稳定在85%以上。低边际成本及高产品复用率等特点将会使公司净利润持续增加。
市场活跃度:金山办公所推出的WPS软件在国内市场一直稳占龙头,同时也在海外市场持续投入,迅速占据办公领域高低。2020年度公司月度活跃用户数保持稳定增长,公司主要产品(不含金山文档)月度活跃用户已达到4.74亿。其中WPSofficePC版月度活跃用户数1.85亿;移动版月度活跃用户数2.82亿;公司其他产品如金山词霸等月度活跃用户数接近0.1亿。云端文件数量也与日俱增。
金山办公:继续推进商业模式转型升级
坚持“多屏、内容、云、AI、协作”战略
持续推进政企客户云化,着力升级增值功能。
公司于2020年发布“公文写作”模式,提高了党政机关的办事效率,并通过WPS+整合各项产品,满足中小企业及组织的各项需求。同时公司将云功能加入传统业务,使会员特权不断细化,多项增值服务提升了用户办公体验。
国内B端市场占据绝对优势,“云协作”办公成为新趋势。
目前国内办公软件市场主要以Microsoft和WPS为主,且二者均占上风,其中WPS在党政机关及国有银行优势显著,服务比例达100%。随着办公软件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公司将逐步完善各类企业办公需求,量体裁衣,着力提升客户粘性。同时公司将协作加入产品战略,积极适应后疫情下环境变化。
金山办公:公司成长空间巨大
收入体量有望突破60亿
我们按照公司下游客户分类来预估公司市场空间。
G端客户:
授权项目制特点明显,WPS授权单价为450元/件,替换周期为4-5年。根据人社部2016年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国内已有716.9万人,叠加每年20万人进入体制和退休等各种因素,预计2020年底,国家公务人员数量已达到800万左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城镇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已达5473万人。随着国产替代和信创等政策加码,预计WPS在政企的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70%。预估G端市场未来5年规模有望达到197.59亿元,平均每年收入体量达到39.52亿元。
2B2C端用户:
2B2C端用户付费呈现订阅制特点,目前公司B+C端用户MAU为4.74亿,其中PC端1.85亿,移动端2.82亿。因移动端用户需求为浏览文档和简单编辑,对付费内容需求较低,因此我们在计算时仅选取PC用户量作为分析样本,根据公司年报付费用户量来看,WPS产品付费转换率约为15%,我们预计未来PC端MAU有望突破3亿人次。根据企业和个人对业务需求和产品订阅价格波动的影响,公司2020年报数据显示,付费用户量为1962万人,产品订阅收入11.09亿元,ARPU为60元左右。我们预计公司在2B2C端收入体量未来有望达到27亿元。
广告业务:
公司注重用户体验,减少产品使用对用户的打扰,也体现出公司未来盈利模式确定,持续推进用户满意度,预计未来公司广告业务收入将持续减少,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广告收入为3亿元。
推荐阅读
驭势资本是一家以研究驱动的硬科技精品投资银行,深耕集成电路、5G、物联网、数据智能和汽车科技领域,为顶尖的科技创业者提供专业资本服务。核心团队在硬科技领域拥有丰富的投融资经验,先后投资及服务的项目包括翱捷科技、臻驱科技、微众银行、微医集团、宏晶科技、晟矽微电子、地大信息、曼荼罗、美林数据、事成股份.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z2u3lvkGNTK8UG77kmQ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