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毅煌@驭势资本 · 2021年10月28日

万物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深度研究报告(一)

驭势资本.gif

万物互联时代的战略制高点

信息化发展已从计算机时代、互联网时代发展到物联网时代,联网要求由“人人相连”变为“人物交互”,物联网产业处于快速成长期。

20世纪60年代,美国四所大学的超级计算机开始采用TCP/IP协议联机,正式拉开了互联网时代的序幕。经过60余年的发展,设备网络互连已从大型计算机时代发展到个人计算机时代,我们现在正处于移动计算时代和万物互联时代的过渡阶段,软件及硬件设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联网的要求由之前的“人与人”相连转变为“人与人”及“人与物”相连。近十年来,全球PC和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百万级别,而物联网的设备连接量达到了百亿级别,物联网因其应用广泛性、用户友好性、生态完整性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image.png

硬件更迭和价格下降推动终端生态的普及进一步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的海量终端上,硬件成本问题永远是重大考验之一。微控制器(MCU)、MEMS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模组成本的逐年下降从成本端推动行业发展。MCU在性能提升和价格下降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寄存器位数从4位、8位、16位到今天主流的32位MCU,主频则从8MHz、16MHz发展到现在的几百MHz。据IC Insights预计,MCU的平均单价在未来3年内会逐渐下降。价格不断下降的高性能MCU将为物联网应用提供更多可能。

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模组行业的发展呈现出相似的趋势。NB-IoT模组及Wi-Fi模组的价格在近年发生剧烈下降,分别自5年前的几十元下降到近期的10-20元附近,成为中远距离和近距离场景的最经济选择。全球传感器平均单价持续走低,自2010年以来下降幅度超过100%。
image.png
image.png

物联网十年发展不及预期,软硬件紧密耦合带来生态壁垒,物联网操作系统是破局关键。

从1982年的第一台联网设备开始,物联网已经走过了近40年。在2010年左右,爱立信、IBM、思科、Gartner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相当乐观,普遍预测至2020年全球将有500亿台联网设备。但时间真的来到2020年,我们发现联网设备数量这一最关键指标的达成率低于预期,Gartner给出的2020年预计120亿连接数量,远低于10年前的预期水平。

我们发现物联网发展不及预期重要原因之一是上层软件应用开发和底层硬件紧密耦合,很难由第三方开发者为硬件开发应用。这导致物联网软件应用迭代慢、成本高,生态闭塞。
image.png

区别于传统操作系统,物联网在操作系统领域需要易拓展、跨平台、低成本、强安全、稳连接的新要求。

物联网的终端设备数量呈现指数型上涨,物联网终端软件复杂度的提升势在必行。物联网开发平台也需要具备一套对软件开发者更友好的、相对统一的操作系统,使软件开发过程从硬件开发中解耦出来。只需要基于操作系统,即可快速开发上层应用。
image.png

广义物联网操作系统上承落地应用下接海量终端

物联网产业如果按照功能进行分层,可以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相当于物联网系统的五官和四肢,负责前端数据的收集;网络层相当于神经纤维,用于高速传递数据和信息;平台层相当于小脑和大脑,连接管理平台确保物联网系统自主运行,而操作系统则确保智能应用有运行的基底。广义的操作系统是云端PaaS平台和端侧系统的统一和融合。从市场分额占比来看,平台层占有物联网大约20%市场。综合技术因素和市场规模,操作系统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一环。
image.png
image.png

狭义操作系统协同软硬件资源提高终端效率

操作系统是硬件资源和软件应用之间的桥梁,对于复杂的底层硬件资源而言,软件开发者必须通过操作系统的指令和接口进行调用。通过操作系统可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尽量有效、合理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软硬件资源;

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进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向程序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功能;

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使得用户能够非常灵活、方便地使用计算机,采用各种各样的技术使整个计算机系统能够高效率地运行。

image.png

终端应用碎片化物联网操作系统市场需求大

碎片化是物联网终端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从本质上来讲,有多少种终端设备就应该有多少种上层应用。万物互联时代不仅仅是物与物之间的实时通讯,也包含了相当部分的人与物无缝互动。云侧和端侧的功能需要去同时实现物与物实时通讯及人与物的无缝互动。我们判断,在智慧城市、工业应用等场景中,云端平台的赋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在室内智能和消费电子场景,人与物的无缝互动是未来重点关注的方向。操作系统在人与物的无缝互动中将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巨大。本报告核心关注于端侧操作系统的现状、发展和未来。

image.png

全球科技巨头正在以“云+端”模式布局物联网

我们观察到,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巨头都开始在物联网领域进行重点布局,虽然各家打法各有差异,但总结来看巨头布局互联网主要关注“云+端”模式,努力构建生态和竞争优势。在云侧,以云平台为支撑的中间件服务、数据服务和信息服务,以及在端侧,以底层软硬件设备为基础的配套组件,将会是巨头控制物联网海量终端、丰富应用形态的两个最好切入点。
image.png

物联网操作系统是科技巨头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取得物联网时代战略制高点的关键之一。

物联网操作系统尚处于发展早期阶段,呈现出碎片化状态。目前市场中存在着不同来源的物联网操作系统:有从原有嵌入式操作系统改进而来的,也有从通用系统裁剪而来的,还有面向物联网需要完全从零发展而来的。不同行业背景的厂商(操作系统大厂、硬件厂商、云计算服务厂商等)从自身业务需求出发进行探索。我们判断尽管目前物联网市场中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较为分散,但未来有可能出现几个垄断具体业务场景或生态的主导型物联网操作系统。

image.png

操作系统历史经验回顾

操作系统的出现和迭代是时代需求和技术制约下的平衡

操作系统管理硬件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和为应用程序提供支持的系统软件。是为满足用户使用计算机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产物。在不同时代的需求和技术发展与制约下,操作系统呈现出不同形态,可以确认的是,其会一直发在时代需求和技术制约间寻找平衡。
image.png

操作系统不仅带来技术上的进步同时也带动商业模式的创新

操作系统OS自诞生之初,就是硬件设备向更复杂阶段发展必然产物。早期硬件资源少,产品功能简单,一体裸机也可以实现用户需求。而随着硬件复杂度的提升,和对硬件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操作系统逐渐成为硬件和使用者之间的必需品。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出现是为了更容易实现实时多任务编程,标准化通用操作系统的出现则是为了多用户动态装载应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操作系统不仅仅带来技术上的进步,同时也是产业分工和商业模式的演化,不单单是技术问题。

操作系统的发展史上出现过不少成功案例,也出现过更多失败的案例,即使是行业巨头也难免曾经折戟。我们相信未来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集上的名单会不断增加。

亿欧智库:操作系统发展带来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进步。

操作系统发展带来的技术上进步:

  • 复用代码,减少软件开发者的重复劳动;
  • 功能模块化,便于专业分工,利于协同开发;
  • 屏蔽掉无关细节,降低软件开发难度;
  • 标准化接口,高内聚,低耦合;
  • 操作系统发展带来的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 产业上下游之间进行业务区分,便于业务分离和专业化;
  • 不断激发产品形态和业务模式的创新;
  • 成功的操作系统一直在帮助伟大企业构建竞争壁垒。

亿欧智库:历史上以失败告终的操作系统案例。

  • 1964年由贝尔实验室、麻省理工大学和通用电气共同研发的大型主机操作系统Multics,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研发设计目标难度太大,项目进展缓慢,于1969年被撤项;
  • 1991年,IBM投入20亿美元打造WorkSpace操作系统,由于目标设置过于宏大复杂,在历时4年开发后以失败告终;
  • 1994年,苹果为追赶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而设立的代号为Copland的项目,最终因为该PC系统无法稳定运行而以失败告终;
  • 2007年,微软推出的Windows Vista版因为无法对当时的硬件发展水平有很好的兼容而遇冷;
  • 2015年,微软持续经营10余年的移动端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在与安卓的竞争中宣告失败。

PC桌面时代的垄断者Wintel联盟

Windows操作系统与Intel CPU组成的个人计算机架构,称霸了桌面端20余年。英特尔沿着摩尔定律不断发展以提升硬件水平,微软Windows系统升级将升级的硬件水平消耗掉,这又被总结为安迪-比尔定律。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协同进步关系使得Wintel双方在各自领域都获得了竞争优势,如下图所示,微软在软件市场中形成对应用软件开发商的绝对优势,Intel则成为整个半导体产业中技术实力最强的企业。Wintel联盟为个人电脑的推广和使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排他性。
image.png

破除商业公司对操作系统的垄断Linux的开源发展模式

Linux操作系统起源于1991年,从创始之初就采用内核开源的模式吸引个人和开发团体参与到开源社区的代码贡献中。到目前为止,Linux已经形成成熟的开源社区,汇聚了一大批开发者,核心代码量达到2500万行以上,社区版本和商业发行版本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嵌入式和开发者的桌面端。Linux模式很好地印证了以开源基金会、开源社区和开源贡献方为主要参与方的模式也可以为全社会贡献高性能的底层软件。
image.png

GNU是“GNUs Not Unix”的缩写,为Linux发行版本开发提供了大量的自由软件。所以Linux内核+GNU项目构成了完整的GNU/Linux发行版。

Linux发行版本通过通用公共许可证(GPL)发布。软件在GPL协议下,自由软件都遵循非版权原则,允许用户自由拷贝、修改和销售,但源代码的修改必须向所有用户公开。
image.png

Linux的开放性使其在开发者场景(服务器+嵌入式)广泛应用

Linux主要由内核、shell、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四部分组成。内核、shell和文件系统一起形成了基本的操作系统结构,它们使得用户可以运行程序、管理文件并使用系统。正是受益于Linux内核的开放性和自定义程度高,相比Windows等闭源系统,开发者使用计算机资源时具有更高自由度,因此在服务器及嵌入式等开发者使用居多的场景下拥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而根据IDC于2017年公布的数据,全球服务器操作系统(免费+付费)中有约68%采用的是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而根据2016年的市场调研结果,嵌入式Linux和基于Linux的Android占有嵌入式系统市场的74%。

image.png
image.png

WindowsPhone发展延续长达20年的移动端设备操作系统终失败

Windows Phone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96年研发的PDA系统WinCE,桌面操作系统赢家微软早已开始布局移动端——能够随身携带的袖珍型个人计算机。经过10余年的发展,由微软开发的移动端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 6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2007年的手机市场中占有30%份额,主要和Palm、黑莓、Symbian这三者展开竞争。在iOS和Android出现之前,Windows Phone是市场中最早支持触屏的系统。而当iOS和Android开始迅速取代传统手机的市场时,微软却开始逐渐败退。

image.png
image.png

基于Linux内核Android+ARM模式在移动端取得成功

尽管Linux系统在桌面端远远落后于Windows,但其开源模式却为其他系统生态提供机会。以Linux为内核的安卓系统在移动端大放异彩。由ARM公司主导的硬件开放和由谷歌公司主导的软件开源模式是移动时代Android+ARM联盟建立的成因。相比于联系紧密的Wintel联盟,Android+ARM的结构要松散的多。Android由开源项目AOSP(Android Open-Source Project)和谷歌提供的GMS(Google Mobile Service)服务组成。ARM作为芯片IP授权方,带动了中下游fabless和foundary厂商的繁荣。
image.png

AOSP+GMS:谷歌拿下手机端海量市场的重要组合

移动端操作系统经历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争夺,谷歌Android、苹果iOS和微软WinPhone都曾是有力竞争对手。我们认为相比于WinPhone和iOS的封闭性,正是Android系统将核心的软件本体以开源形式提供给手机厂商使用才得到众多厂商的支持,厂家可以在开源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开发,从而构建起与其他厂商的差异性。而GMS部分使得谷歌对开源部分具有控制权,强化其对软件的监管。AOSP+GMS的开放与控制互补是谷歌Android能占据移动端80%以上设备的根本原因。

image.png
image.png

桌面和移动时代形成的操作系统联盟启示

操作系统作为所有软件应用的根本,因其技术含量之高而成为ICT行业金字塔尖的存在。操作系统同时离不开硬件厂商和软件开发者的支持,成功的操作系统一定具有丰富的软件生态支撑。通过对前两次重大操作系统更替的回顾,我们总结了以下要点:

1、操作系统永远满足的是时代的需求,计算机系统曾经发生过的更替还会继续发生。在底层技术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总有厂商可以敏锐地发现并把握住时代更替的机会,以新技术+新模式替换掉旧有系统。

2、在相同类型终端上的追赶几乎不可能实现。据统计,Win10操作系统在2018年已经具有3500万应用,超1.75亿个软件版本。支持1600万个硬件\驱动组合,而截至2017年底,Google Play共有APP 350万个,App Store共有APP210万个。追赶者很难通过对开发者的激励来形成一个新的软件生态,这么做的收益和付出处于不对称的状态。

3、从0到1是操作系统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旧有经验可能成为阻碍。微软和谷歌在推出移动端操作系统的时间节点上相差不多,在2011年前两者的市占率一直处于焦灼状态,而最终Android凭借着更开放的软硬件生态赢得了开发者的青睐,WinPhone系统消失在历史中。

4、更为开放的Android+ARM模式取代了封闭的Wintel模式,更多的企业可以从开放产业链中获得利益,硬件设备和上层应用也更为丰富。在碎片化的物联网终端上,我们认为开放模式带给整个产业链的机会和促进会更大,尤其是在物联网产业内。

当然,在传统PC时代和移动时代,较少出现应用上的异构计算和不同类型操作系统混合作业的形式,因此物联网的系统发展会更加复杂。

物联网操作系统代表类型及案例

四大类物联网操作系统,起源和发展方向各有不同。

物联网操作系统尚处于发展早期阶段。整个物联网操作系统市场呈现出碎片化状态。目前市场中至少存在着四种发展来源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嵌入式实时系统及升级版、原有通用系统裁剪定制后适应部分物联网需求,近几年来出现的专门为物联网设计的轻量级IoTOS,以及完全从新开发的新型操作系统。不同背景的厂商从自身需求和实际业务能力出发进行探索。我们判断尽管目前物联网市场中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较为分散,但未来有可能出现几个垄断应用场景的物联网操作系统。
image.png

1、传统嵌入式系统+通信协议+其他物联网功能模块;

代表系统:SylixOS、μC/OS-Ⅱ、Vxworks等;
优点:更偏向硬件层,硬件推广成本低;
缺点:软件开发难度高,软硬件耦合较严重,生态封闭。

2、基于Linux、iOS、Windows等成熟操作系统的裁剪;

代表系统:uclinux、win10IOT、WatchOS、Android Things等;
优点:软件开发工具完善,开发者基数大;
缺点:原版系统冗余严重、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普遍不适应低功耗场景、可扩展性低,需要定制化。

3、面向物联网的轻量级IoTOS;

代表系统:RT-Thread、华为LiteOS、ARM mbedOS、AliOS Things、Azure RTOS、Amazon FreeRTOS等;
优点:专门为物联网开发设计,联网协议完善,开发包齐全;
缺点:仍未解决物联网终端碎片化和割裂的问题。

4、下一代操作系统;

代表系统:谷歌Fuchsia、华为鸿蒙OS;
优点:是对嵌入式系统和个人设备操作系统的革命性进化,理念为统一型OS,扩展性及移植性好;
缺点:开发面临的不确定性高,缺少开发者基础和生态支持。

各类物联网操作系统的应用场景有所差异

物联网操作系统按照应用场景来看,各类操作系统都有其对应的重点应用场景,而在部分场景中存在有多类操作系统可供选择的情况。
image.png
image.png

嵌入式系统逐渐取代裸机系统物联网操作系统发展开启早期阶段

早期嵌入式开发中并没有操作系统的概念,而是直接在裸机上写简单的轮询系统或前后台系统。但裸机系统很难保证程序运行的实时性,因此随着硬件水平的提升,MCU的Flash和RAM越来越满足操作系统的占用,所以由嵌入式系统带来的开发模块化工具和实时响应的优势反而简化了在中大型项目开发中的难度,因此嵌入式实时系统逐渐取代裸机系统成为趋势。
image.png
image.png

嵌入式操作系统分层模块化的结构决定了其可移植、可扩展的特征,微内核的结构决定了其可靠灵活的特征。

结构是操作系统的基础,它定义了硬件与软件的界限、内核与操作系统其它组件(文件、网络、GUI等)的组织关系、系统与应用的接口。结构是确保系统可靠性、灵活性、可移植性、可扩展性的关键。目前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采用分层和模块化相结合的结构以及微内核结构。
image.png

分层模块化带给嵌入式系统优势在于,移植工作集中于模块化的硬件相关层,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伸缩性都得到保证。
image.png

微内核的优势在于,可以向外提供一致接口,以及分布式系统支持。但是,通过微内核发送信息、接受应答并解码所花费的时间比进行一次系统调用的时间多。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实时性提高系统性能、可移植性有效降低研发成本,为物联网的系统开发提供了良好基础。

嵌入式系统是物联网开发的基础。嵌入式操作系统最初应用于单片机,以可编程控制器的形式出现。从无操作系统支持的裸机,发展到高度模块化和拓展性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文件和目录管理、设备管理、多任务、网络、图形用户界面(GUI)等功能,并提供了大量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使得软件开发的难度不断下降,自由度不断上升。作为软硬件资源的控制中心,以尽量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多用户共享下的资源。大部分的嵌入式系统都具有软实时性,可移植于多种处理器,并且基于优先级设计。总结而言,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多种优点,尤其适用于成本较低、计算资源不多、对实时性有要求的场景。

image.png
image.png

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特性使得开发工具套件也相当重要

虽然嵌入式软件的代码规模较小,但开发难度大。首先,嵌入式软件的开发需由交叉编译的方式完成,负责开发的宿主机平台和负责运行的目标机之间需通过物理连接或逻辑连接。其次,难度主要集中于其既涉及底层软件的开发,又要基于操作系统做上层开发,极端条件下甚至要直接开发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并且嵌入式开发调试的工具远没有一般的软件开发工具方便易用,需要具有较多的软硬件开发经验。因此,辅助软件开发的工具软件也具有重要分量,主要包括交叉开发工具、仿真开发工具、测试工具、配置管理工具和维护工具等。

image.png
image.png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典型代表——µC/OS-II

µC/OS-II是一个抢占式实时多任务内核。它是用ANSI标准的C语言编写的,包含一小部分汇编语言代码,使之可以提供给不同架构的微处理器使用。µC/OS应用领域包括:航空业、医疗器械、网络设备以及工业机器人等。µC/OS-II具有可移植、可固化和可裁剪的优点。µC/OS-II内核的主要功能是任务的调度和切换,采用抢占式调度策略,保证任务的实时性,能够管理多达64个任务。

亿欧智库:µC/OS-II的核心特征。可移植性(Portable)

µC/OS-II的源码用移植性很强的ANSIC,和微处理器硬件相关的部分用汇编语言。汇编语言写的部分已经压到最低限度,使得µC/OS-II便于移植到大多数8位、16位、32位以至64位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上。

可固化(ROMable)

µC/OS-II为嵌入式应用设计,可以通过固化手段(C编译、连接、下载和固化)嵌入到产品中。

可裁剪(Scalable)

可按需通过裁剪减少产品中µC/OS-II所需的存储器空间(RAM和ROM),可剪裁性靠条件编译实现。

image.png

VxWorks专业商用级嵌入式操作系统在40年间的升级迭代

VxWorks是美国Wind River System公司(简称WRS,风河公司)于1983年推出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凭借其运行在目标机上的稳定性能、卓越的实时性和商业公司背后专业的支持服务而广泛应用于通信、军事、航空航天等对高精尖技术及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在近40年的产品迭代升级中,VxWorks产品已经走过了互联网、多核设备等普及的过程,并正在逐渐向物联网技术转变。

亿欧智库:VxWorks作为商业操作系统成功的关键。

高性能微内核Wind:

支持所有的实时特征:快速任务切换、中断支持、抢占式和时间片轮转调度。微内核设计减少了系统开销,从而保证了对外部事件的快速、确定的反应。

可裁剪的运行软件:

作为商业软件,VxWorks提供了百余种模块以实现不同的配置。允许开发者进行更为优化的VxWorks运行环境配置。

硬件移植的优越性突出:

VxWorks提供2000余个现成的板极支持包BSP;并提供BSPDeveloper’s Kit,用于改变在移植时依赖于硬件的底层代码。

网络支持服务的领先:

VxWorks是第一个支持工业标准TCP/IP的实时操作系统,并在对网络协议的更新支持上保持领先。
image.png

VxWorks 7平台面向物联网时代的全面升级

VxWorks 7平台的推出,预告着风河公司正式向物联网产业进行新布局。风河公司产品管理副总裁Dinyar Dastoor曾表示:“物联网显著改变了嵌入式行业格局。今后的RTOS不仅必须具备传统的核心实时、确定性性能和可靠性,还必须提供高度互联、全面安全、远程管理等新能力“。除了在新平台中加入物联网功能外,VxWorks 7核心平台还在探索物联网细分场景的需求。

亿欧智库:VxWorks 7平台面向物联网增加的新功能:

模块化:

用户能够对系统组件和协议实施高效且有针对性的升级,无需改变系统内核,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测试和重新认证的工作量。

连接性:

支持各种业界领先的标准和协议,如USB、CAN、Bluetooth、FireWire和Continua以及开箱即用的高性能组网功能。

跨终端性:

VxWorks 7平台将微内核与标准内核融为一体,使用户能够在不同类别的设备上运用同一个RTOS基础,适用范围从小型可穿戴设备到大型组网设备。

安全性:

全套内置安全功能,包括安全数据存储、防篡改设计、安全升级、可信任引导、用户以及策略管理。

亿欧智库:VxWorks7核心平台面向物联网场景的拓展:

消费领域:

启动快、内存占用小,适用于存储空间有限的设备,如移动手持设备、电子成像、住宅网关以及宽带接入等。

工业领域:

为工业设备制造商提供必要的多媒体联通性中间设备,包括车间驱动程序、连接设备协议、无线外围设备等。

医疗领域:

平台提供的技术方案可满足医疗设备制造商的特殊要求,最高可供三类医疗设备使用,通过即用安全性与稳定性功能来减少对开发者的挑战。

网络领域:

让客户快速创建、检测、应用、维护和管理高品质网络(有线和无线)基础设施,并提供安全协议来保护网络数据,适用于无线基础设施、企业网络、核心网络、网络边界、LTE和宽带接入设备。

小结:嵌入式操作系统每10年经历一次重大技术革命,下一个10年的发展方向是为物联网提供软硬件连接支持。

每隔10年嵌入式操作系统都会经历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80年代开始出现实时操作系统的内核,到了90年代这些操作系统逐渐开始丰富自身,出现更多的组间和集成开发环境。2000年之后,通用操作系统开始进入嵌入式领域,Linux在嵌入式领域的影响力显现。2010年左右,基于Linux内核的Android(包括μclinux)开始在消费类产品中占据最重要地位。2020年之后,面向物联网的操作系统(IoT OS)会逐渐脱颖而出,在应用场景的丰富性和市场占有率上有大幅提升。
image.png
image.png

推荐阅读

驭势资本是一家以研究驱动的硬科技精品投资银行,深耕集成电路5G物联网数据智能汽车科技领域,为顶尖的科技创业者提供专业资本服务。核心团队在硬科技领域拥有丰富的投融资经验,先后投资及服务的项目包括翱捷科技、臻驱科技、微众银行、微医集团、宏晶科技、晟矽微电子、地大信息、曼荼罗、美林数据、事成股份.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nle4Aw4SB0YPJJfHgZPsg
推荐阅读
关注数
967
内容数
62
驭势资本是一家以研究驱动的硬科技精品投资银行,深耕集成电路、5G、物联网、数据智能和汽车科技领域,为顶尖的科技创业者提供专业资本服务。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