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正能量 · 2021年10月31日

G的“水”足够深,创新底座才足够稳

2019年6月6日,中国5G正式开始商用;2020年4月,5G登顶珠峰,在世界之巅宣告了5G时代的到来。

仅仅两年,5G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1-8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国内5G手机终端连接数已达4.19亿户;同时5GtoB在制造、采矿、港口等领域已经开始快速发展,有一半的项目发生在中国。

的确,正是基于5G的连接底座,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了融会贯通,形成合力,激发出史无前例的技术和应用创新,从而加快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换言之,只有5G的“水”足够深,5G的全场景覆盖足够丰富,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创新“底座”才足够稳。

这与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杨超斌的思路不谋而合,他认为,5G下一阶段的目标是建设一张无处不在的千兆体验网络,从热点覆盖到全场景覆盖、从一人千兆到人人千兆、从先行行业场景到全行业数字化,构建一个5Gigaverse社会。

这不仅仅是个愿景,而包含典型的以点带面,以面带体的方法论。5G时代,也不再遥远。

5G提速,产业创新充满想象空间

复盘4G时代,从2010年到2019年的9年时间,4G改变所有人的生活,生活不再单线条,线上娱乐、消费、交流,移动应用的便利性,带给生活无限的改变,这不仅让4G手机得以普及,也让物理世界之外的数字世界得到了极大丰富。

而5G带来了不仅仅是更高带宽和更低时延,结合更多的行业场景化创新,是5G展现真正价值的远大未来。

过去两年间,5G网络已取得了质的飞跃,据统计,目前全球已经商用部署了176张5G网络,站点数超过了150万,5G网络规模得到爆发式增长。

另一项更有意义的数据,在于5G的渗透率,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韩国、科威特等国家的5G用户渗透率已跨越20%的临界点,运营商已经进入用户增长、商业回报、网络建设的螺旋式发展新格局。

在细分领域5G的表现就更为出色:在消费者领域,5G达成了速率的10倍提升,并带来了VR和360度视频直播等新应用。在企业市场领域,目前全球已经开展了10000多个5GtoB项目,不断孵化5G业务创新。,

笔者认为,这是5G“能力化”的集中体现,因为5G大带宽和低时延等特性,5G已逐渐推动VR/AR、机器视觉和AI等应用与制造、医疗、交通等行业产生了交融,5G成为了推动行业数字化的一种“能力”。

有分析预测,到 2030年,移动网络流量将超过有线,成为用户互联网流量的主要承载。在toB方面,5G行业数字化的探索也卓有成效,面向未来,5G能力还能持续演进,收编行业碎片化联接,创造千亿规模的物联空间。

毫无疑问,无论是to C还是to B,5G都已经展现了改变世界的能力。而推动5G时代更快的到来,就必然要加快5G网络覆盖的效率。因此,需要通过宏杆微立体组网,最大化宏站价值,以及杆站和室内产品的按需部署,来构建一张连续覆盖的5G网络,使能toB & toC业务,构建5Gigaverse社会。就成为了一个必选项。

5G的全场景覆盖,需要哪些技术创新?

在5G时代,“宏基站为主,小基站为辅”的组网方式是未来网络覆盖提升的主要途径。主要是5G时期采用3.5G及以上的频段,在室外场景下覆盖范围减小,加上由于宏基站布设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小基站配合宏基站共同组网。

首先,宏站是5G网络覆盖的“根本”,在运营商网络建设投入中,宏站投入占比最高达45%,因此如何最大提升宏站容量和覆盖成为关键命题。

华为的思路是通过多天线+超宽带提升覆盖和容量,最大化宏站价值。针对频谱离散场景,华为推出带宽高达400MHz的Massive MIMO产品,使能碎片化频谱场景极简部署。针对天面空间受限场景,华为BladeAAU将Sub-3G和Massive MIMO集成一体,实现单天面极简部署。

特别是性能和节能双提升的全新64TRX MetaAAU尤为引人关注。通过引入ELAA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和AHR Turbo创新方案,软硬结合,实现Massive MIMO覆盖和能效突破创新。目前,该产品已经在中国的三大运营商的四大城市进行商用测试。测试表明,相比传统方案MetaAAU可以同时提升小区30%上行覆盖和30%下行覆盖,边缘用户平均体验可提升25%。在小区边缘覆盖指标不变的情况下,基站可配置更低的发射功率,从而降低基站能耗,相比传统AAU,能耗降低约30%。

其次,也是街道与居民区一直以来都面临着站址获取的难题,需要利用灯杆、墙面等部署简易宏站,即杆站,作为传统宏站的有效补充。

作为“小基站”,也是简易宏站,杆站需要同时兼顾TDD频段与FDD频段,为4G、5G用户提供覆盖补充。今年,华为发布了业界最小最轻AAU形态的杆站产品EasyBlink 2.0,支持32T32R多天线,通过优化天线阵列数,使体积和重量可减至20L和10Kg,可非常方便的在街道等盲区/忙区做覆盖或容量补充。。

第三,宏站和杆站结合,其实已经解决了5G网络覆盖的大部分难题,但5G网络在室内,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华为也推出了业界唯一分布式M-MIMO,打造5G室内泛在千兆体验。

据了解,华为LampSite 解决方案,采用TDD+FDD多频多制式合一,结合创新的室内分布式Massive MIMO解决方案,相比4T4R可带来4倍网络容量提升,实现室内泛在Gbps体验,覆盖机场、火车站、商场等室内重点场景的覆盖。

不难发现,宏站、杆站和室内产品的按需部署相结合,构建起一张全场景覆盖的5G网络,基本解决了所有行业场景利用5G网络,提高应用体验,加速行业创新的需求。

华为的使命:做深能力,做厚底座

事实上,过去几年,包括运营商、设备厂商和一些行业集成商都在探索5G应用的场景,比如,大容量的数据采集和传输、高清视频回传、机器视觉、远程控制等等。应该说,5G商用从0到1的摸索期已经平稳度过了。

从2021年开始,5G行业应用开始进入到从1到N的大规模复制阶段。这个阶段,就是要把之前总结的典型场景广泛地复制到更多的行业。因此,5G网络作为行业创新的底座,务必要完成广覆盖和高体验。

在5G场景创新上,华为本身也有一些探索,如极简园区5GtoB解决方案,面向不同行业的差异化需求,华为还将按需提供上行超宽带、高精度定位、低时延、高可靠等能力;同时为了帮助企业加快toB网络的规划和质量管理,华为也在推动智能引擎驱动网络走向自动驾驶。

在5G创新的历程中,华为总是在扮演探索者的角色,从一片5G的“无人区”出发,到5G成为整个世界公认的标准,没有华为,就没有5G技术的快速实现。

例如在5G初期,华为就坚持Massive MIMO多天线技术的开发,早在 4G 时代,华为就与运营商将 Massive MIMO 技术应用到基站中,5G时代到来后,这项技术的进化,使得基站设备集成度更好,基站尺寸更小更轻,降低了 5G 网络的更新部署成本,实现了相比 4G 的 10 倍以上体验升级;再有低于20KG的64T64R AAU和BladeAAUPro,这些轻量化的技术创新相结合,让5G基站实现了极简部署。

同时在5G进入规模化建设的当下,华为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了MetaAAU。引入超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通过算法、架构,软硬件融合创新,实现性能和节能双提升,开启了Massive MIMO的新方向。

5G时代,技术创新永无止境,未来的十年是5G的十年。作为千行百业数字化的创新“底座”,只有做深能力,做厚底座,新的5G应用才会层出不穷。而这正是华为的使命。

推荐阅读
关注数
2842
内容数
255
新基建、云计算、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