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我们能看到的水面上的部分,只能算是“冰山一角”,远非冰山的全貌。
中国软件行业,走过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起初因为起步稍晚,要面对国外软件巨头构建的ERP壁垒,一直在努力追赶。
狭小,不到0.002立方米空间内;气流,被每秒500转的风扇扰动;瞬间,所有电气组件变为摩天大楼;极限,硬盘数据接近满载;此时,硬盘读写头以10纳米的距离,悬浮于盘片之上……
业界早期存在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传统混合云只是通向公有云的过渡阶段,只是不同云形态连接的纽带。但实际上,混合云并不是任何云形态的附庸,而是用户需求驱动的产物,应该是客户视角的云。
城市是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和自然条件这些综合因素共同造就的结果,因此才有了“千城千面”独特的城市精神,和城市独特的“脸孔”。城市也像是人,独特性格、风貌构成了城市生命的脉络,它们不停流转、分解、融合,交织形成了城市的生命线条。
数据之桥,联接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脱离了数据的支撑,数字世界的一切终归是虚妄。因此,数据又是数字世界的基石。
IDC预测,受到数字经济的刺激,到2023年全球计算产业空间将达到1.14万亿美元,而中国计算产业空间预计将达到1043亿美元,接近全球的10%,是全球计算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引擎。
从2006年AWS被亚马逊发布算起,云计算产业已经走过了整整16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爆发式需求,直接驱动了云计算的高速增长。如今,各行业都已经开始接受云计算,并享受云计算带来的红利。
对年青一代的互联网原住民来说,网络应用已渗透到他们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工厂车间告别了往日喧嚣,整齐划一的机器手臂正日复一日的高效运转;一望无际的辽阔原野上,无人机定点喷洒生物肥料,让农业生产不再靠天吃饭。
在电影《流浪地球》当中,12000台发动机的全力运转,让地球终于获得了足够的逃逸速度,脱离了巨大的木星引力场,实现了一次全人类的胜利大逃亡。
5月10日,“东数西算”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节点样板工程、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都智算中心正式上线。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而园区和社区场景作为智慧城市中“缩小的单元”,已经变成一个承上启下的枢纽,园区和社区智能化安全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水平将会代表一个城市的智慧水平,它们的智慧化建设也将成为下一步升级的关键!
日前,紫光股份发布2021年全年年报。报告期内数据显示,紫光股份2021年度营业收入共676.38亿元,同比增长12.57%。
4月30日,中国长城披露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7.9亿元,同比增长23.15%。其中“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收入为119.53亿元,营收占比为71.5%,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研发投入达到了12.5亿元,同比增长24.45%。
2021年,新华三提出向千亿企业迈进的长期战略目标。凭借“芯-云-网-边-端”的完整产品布局,和面向百行百业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的能力沉淀,2021年的营收规模也快速攀升至443.51亿元。
2007年,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当中描述了当代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科技和通信领域如闪电般迅速的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
数字化转型,首先应该是一种“认知”革命。能够认清自己的需求,不盲从,不跟风,建立自己对数字化的认知,这是当今的企业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让数据中心成为了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的实体,更成为了百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月21日,桑达股份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据年报披露,2021年,桑达股份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7.04亿元,同比增长33.21%,实现利润总额15.72亿元,同比增长22.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69.48%。
北大学者陈春花说过,“效率来源于协同而非分工”。高效的协同能力,能够加快企业业务效率,提高生产力,而真正意义上的协同,是没有边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