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人 · 2021年11月22日

科创人研习社·微智云CEO 张虎:从CTO到创始人关键是扩大视野半径

本文改写自科创人每周固定线上分享《科创人研习社》第48期,《从CTO到CEO,我的创业心路历程》。

文 | 张 虎
编辑 | 笑 笑
责编 | babayage

早期经历:华为、甲骨文,积累底层技术实力

我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POS厂商做嵌入式研发,当时没有操作系统,基本是从裸芯片入手做,硬件设备都还是8位系统。

之后转战华为,参与通讯设备的芯片驱动研发,业务价值是运营商端Modem内置的芯片,这次是基于操作系统上层来做。

再后来进入甲骨文,参与Oracle Linux的研发和虚拟化解决方案工作,正是那会对虚拟化有了更系统的掌握。

通过前几份工作经历,练就了我从底层到应用层、比较综合的软件系统能力,对后来创业提供了很大的基础实力。

2007年,创业缘起,idea是廉价的

image.png
2007年初,iPhone首发iOS系统,有朋友去美国出差刚好带回来几台,彼时国内极少有人使用iPhone,大家都觉得新奇,我判断未来应该会有开阔的市场。

不久安卓也发布了基于模拟器的review版本,并同步未来会做开源。相比之下,当年横行市场的华强北山寨机,功能单一、系统级支持跟不上、开放的技术文档少、价格高昂的缺陷则尽显无疑。

而底层用Linux,Framework层用Java,技术开源还有谷歌加持,造就了安卓机天然的软件配套低成本基因,在最底层的Linux成熟生态上加之改进,意味着谷歌主导的这套东西将来会有很大的受众群,2008年前后我买了第一台安卓手机,系统还是1.5版本,很卡,但我相信硬件改进后性能问题不是问题。

事实证明我们判断是对的,2010年左右功能机基本被年轻人市场抛弃,安卓机很快后来居上。

也是自那时开始,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现,移动端APP蕴含着巨大的机会,不仅谷歌官方会发起的安卓版软件开发大赛、入选后还有机会拿奖金,还有越来越多的硬件厂商需求系统技术支撑,希望把安卓系统移植到硬件上跑起来。

和同事、同学们交流过后,确定自己想尝试一下,虽然当年的想法比较粗糙,也不知道拿融资什么的,一是想业余时间做几个APP试水,二是找朋友托关系,看能不能联系到需要技术支持的硬件厂商。

尝试得东西很多,举个例子,我发现当年的车载导航只支持离线使用,升级必须依赖数据线,于是试图做一款地图APP,用户可以直接在安卓机上下载使用。现在来看,这些想法都太不成熟了,APP开发出来后,如何推广装机量、如何做好技术支持、如何拉投资建团队……这些问题都没有想周全,想法过于粗糙,推进难度极大。

最终我们意识到:idea是廉价的,真正有价值和挑战的是在项目落地和实施环节,再好的idea都要有配套的实施场景和市场反馈。

2010年左右,我加入一家手机转型厂商,负责产品研发,它是从MTK功能机转型安卓机,想要基于安卓平台做APP或Server。我规划了几个方向,一方面是做推送服务;另一方面是做基础服务类的APP,如电话本备份、浏览器导航、应用市场入口等,我们提供流量入口,接别人的应用内容,收取广告位服务费的模式。

彼时同期,看到身边的一些朋友已经拉到创业融资款项,我判断创业的时机已经成熟。

第一个创业项目:极光推送,经验不足,埋下股权隐患

image.png
一次和友人聊天中得知,Oracle前同事在做APP创业,但过程中碰到不少棘手挑战,邀请我到公司帮忙看看。结果发现,这个项目从技术角度讲并不难,但因为对实际难度评估过低,遗留很多功能性不完善的问题,加之融资金额所剩不多,随时面临生存风险。

细致研究后,我向朋友提出一个中肯建议,延续团队优势改做基础服务。谷歌推送停止使用后,手机厂商一直没有解决方案,推送服务市场刚好缺口,给了我们做第三方推送服务的绝佳机会。

合作很快达成,我们将服务封装成SDK包,为开发者提供统一接口,开发者通过调用SDK提升开发效率。当时朋友公司做的APP中包含IM功能,一部分可以拿来复用,很快我们就做出了测试产品。

借助早期累积的开发者资源,快速跑完技术测试、市场验证,很快达到日活百万级、同时在线数十万级。待到服务产品正式上线后,用户增速迅猛,以带宽500兆、服务器10台的单次规模增长。

直到今天,国内几乎每个使用过推送服务的APP开发者,应该都熟知极光推送,这次经历从idea到项目落地直至产品上线,并收获不错的用户反馈,总体来说算得上一次比较成功的创业。

从2007年形成想法到2009年落地实施、推出极光推送产品,更大的驱动因素还是源于环境变化,将很多成功因素推到我的生活圈内,为产品落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华为、Oracle期间,有幸参与很多重大项目,有更多想法、也有更好的方案,但因缺乏主导能力,事情的走向完全取决于领导层,到了真正自己创业的时候,当年的遗憾也转化成为了坚定的信念。

极光推送项目,转型窗口期非常短,连续几个月疯狂加班,我个人写了将近70%的代码,开发文档怎么写、市场策略怎么搞,这些工作都是我在制定,每一件事都要亲力亲为,那段时间对人的考验堪称地狱级难度。

除了项目本身考验,内部也出现了管理和制度上的分歧,股权分配、企业文化、合伙人信念等,最开始都不太明确。以至于补签股权协议时,风险暴露得更多,到投资人真正进来时,几个合伙人股权分配方面很难达成一致,最终我退出了。

说实话,我不觉得自己有多大损失,正确的时间将事情做正确,想法能够落地实践并得到很多好的市场反馈,整体收获还是要大于付出的。

image.png
2013年下半年离开极光推送,当时我判断APP市场终会面临盛极而衰,每个APP细分领域都会被一两个巨头或独角兽企业占领,局面一旦形成,市场对APP开发者的需求就会极大缩小。扩张期发展起来的APP开发商,如果没有核心造血能力就很难存活下来。实际也是在2018年左右,APP开发市场基本消亡殆尽。

离开极光推送后,我也想过将推送业务和物联网技术做整合,仅是梳理了下思路想法,就去找资本聊,大家也知道物联网是最近两年才进入快速发展期,前期铺垫用时太久、基础设施发展不健全、市场教育缺乏,加上事情的发展路径跟我设想的略微不一样,所以也只停留在想法层面。

CEO张虎反思CTO张虎

image.png
创业初期,很多朋友都是技术大牛,技术大牛创业是不是具备很多先天优势?

也许是,但首先应当看到技术人创业存在的先天缺陷,技术人很容易困在技术理想国,认为没有技术解决不了的事,碰到问题首先想的是有什么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程序员这样思考没有问题,但如果作为CTO这么想,那就是错的,因为国内市场评判一家公司成功与否,主要还看业务的发展。

CTO通常只聚焦产品和技术,缺少对财务、流水、业务、市场的关注度,这些都是CTO张虎的大短板,做CTO,视野半径要放得更大。

其次是人才培养,优秀人才对创业公司的贡献价值非常大,我们也是按照这个标准招人,培养他帮助他成长,但如果公司的成长速率落后于个人,最终人才还是会流失,所以企业创始人的能力格局即为公司发展的天花板,创业者要快速补齐能力短板。

Q&A 投资人的疑问里蕴含着高价值信息

Q:您从CTO向CEO转变过程中,哪些思维出现了根本性转变?

A:最大的改变是以前总追求最完美的技术,现在主张追求最合适的技术。

比如做推送,早期服务器平台用的C语言,一个模块就要写三个月,开发效率特别低,我们就投入很多精力去做技术效率层面的提升,反而在满足客户价值需求方面做的不充分。

技术角度看,代码写得流畅、技术栈选得精准、产品打磨得很棒,应当会有很大市场;但商务角度,客户可能只注重用户体验、业务流程、功能价值等。就像有人买车只看外观漂不漂亮,不在乎三缸或四缸。商业上也是,只有贴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才具有赚钱能力。

希望给年轻人一条建议,尽早建立“老板思维”。比如你当前在公司只负责某小块事情,可能有很多想法跟老板存在不同见解,那么试着切换角度,从老板的位置去思考他为什么这样做。可能在你看来很low的东西,却是老板更在意的东西,因为更能实现客户价值和意愿,能让客户买单的才是最优解。

Q:创业之后,您如何保持对信息的敏锐度和判断力?

A:看新闻,社会新闻、行业新闻、国际新闻都涉猎,国内媒体、外文媒体都要看。

了解新技术,不要求每项技术都上手体验,只要知道它能解决什么问题,有哪些应用场景,紧跟上技术发展洪流。

Q:做出产品雏形,如何需求融资?

A:融资并没有标准的方法,大致流程是:先要有产品demo,再写一份产品BP,内容可以围绕创业idea、产品调研、市场预估等方面,然后找朋友引荐投资人或是参加创业活动,这类活动能得到一些媒体关注,可增加项目曝光率。

也可以找FA公司,他们会根据项目赛道帮创业者推荐投资人,需要注意的是,约见投资人要抱有平常心。对方如果认可项目,会跟你挑一些毛病,也会讲他对项目的看法和疑问,这是好的现象,认真复盘投资人的每个问题,能汲取高价值的经验。

与投资人交流,产品的前景优势要想清楚,个人魅力表现也很加分,一定要明确哪些点是可以打动对方的。

-- End--

更多科创人故事请关注极术科创人专栏。
推荐阅读
关注数
1408
内容数
65
专访科技创业者的小媒体,专注分享粘皮带肉、有血有泪的创业经验。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