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我们曾经参加过一个智能手机的研讨会。会上主持人讲述了各种各样的所谓“黑科技”。结果在研讨环节,一位年岁较大的老师表达了保留意见。他说,到我们这个岁数,唯一想要的黑科技,就是什么时候能在手机上随时看自己的心率和血压。
许多年过去,用穿戴设备测量心率、血氧,甚至测量血压和做心电图,竟然纷纷变成了现实。
把“奢求”变成现实的,就是华为运动健康。多年来,华为穿戴设备在健康领域的进化之快,进步幅度之大,早已被业界与市场公认。我们很可能不会每年更换一部手机,但很多人却愿意最快速度为父母亲朋购置一部可以做24小时心电图,或者随时监测血压的穿戴设备。强大的刚性需求,让华为运动健康不断“破圈”为更多人所知。而支撑良好市场反应的,是他们一次次雕琢出了具有说服力的技术与产品。
如果说,有哪个故事特别适合我们走进华为运动健康,走进那些刚需科技背后的因果逻辑,TruSeen™可能就是一个合适的故事开端。由这个词开始,我们会进入一个“七年五代,只为读懂一声心跳”的故事。
这是一个筑楼的故事。一群人用传感器,用算法,用大数据,在数亿用户的脉搏声里,筑起了一座关于科技与健康的——心楼。
轻跳声里,生命之重
TruSeen™的两个关键词,拆解出来就是“真正看到”。真正看到什么呢?就是要看到那些由人体显性数据所展露出的秘密信息。在我们的身体内外,各种生命表征之下,有大量的各种数据。其中最重要的数据之一,就是心跳。这扑腾扑腾的轻跳声,不仅是我们活着的证据,情绪的表达,更关乎无尽的健康秘密。通过解读心跳背后的含义,或许可以让我们对抗甚至战胜人类最顽固的敌人之一。
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了一项研究数据,其中表明在204个国家中,我国因不健康饮食等原因导致的导致心血管死亡人数远超其他国家,已经超过了每年700万人。在所有致死疾病中名列前茅。
突发性、不可预测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恐怖之处。心脏健康的客观需求,导致可长时间佩戴的心脏健康监测设备具有不可替代性。我们也可以看到多年来以手环、手表为代表的腕部健康设备成为市场主流。然而分析市场中的产品能力与技术边界,会发现有几个问题难以解决:
1.大部分心脏健康监测设备都只能检测每分钟心率数以及心率是否稳定,功能其实非常初级。
2.大部分心脏健康检测设备都会被环境因素影响,产生误判误读。
3.心率检测设备难以与运动场景相贴合,运动心率监测准确率低。
心脏健康监测,蕴藏着生命之重,责任之重。
为了跨越这些痛点,真正解开那声心跳背后的无穷秘密,可能除了把技术做到极致之外别无他法。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华为决定打一场名副其实的持久战。
七年筑楼,久久为功
早在2015年,智能手机还处在普及期,国内4G网络刚刚开始向县乡一级铺设,华为却已经看到了用传感器、算法、大数据去洞察身体信息的未来方向。这场跨越了整个移动时代的提前预判,让华为在如今收获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及面向下一个时代的更多可能。
这项用智能终端带来的软硬件技术,解读人体信息的技术,就叫做TruSeen™。
2016年,华为就实现了的静态心率检测功能,这也是华为做运动健康与穿戴类设备的起点。接下来,到了2017年华为开始把静态心率检测延伸到动态心率。这个关键的突破,让用户可以关注到运动状态下的心率变化,以及睡眠状态下的心率情况。面向心率检测方向的基础功能至此已经完备。大部分市场中的穿戴设备也多集中在这个技术区间,但华为却觉得远远不够。
2018年,得益于华为watch GT系列手表具备的长续航技术升级,华为运动健康实现了对心率进行24小时监测的全新功能。这项能力可以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帮助用户全周期地观察、发现心率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不漏判任何一个健康因素。而长续航技术也支持了更多健康检测功能可以落地。人体本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生命系统,TruSeen™的关注范围开始向生命深处拓展与延伸。
2019年,华为运动健康推出了穿戴设备中的血氧饱和度检测功能。这个功能结合心率检测带来了非常多样化的价值。运动爱好者可以用它监控运动情况,决定运动强度;工作繁忙的熬夜党可以关注身体缺氧状况,预防健康风险;老人与术后人群身体较弱,容易血氧降低,可以用它来及时关注。甚至在2020年疫情发生后,血氧检测功能还有了出乎意料的变化。在最开始核酸等检测手段不成熟的时候,血氧下降是感染新冠的重要指标。而这时华为的穿戴设备在抗疫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到2020年,华为又进一步将TruSeen™技术演进,实现了支持ECG心电图的监测功能,这个功能对于老人、心脏健康有问题的朋友可谓福音。解决了24小时心电图设备笨重、不便且价格高昂的问题,使智能穿戴设备的心脏健康能力真正步入了医疗级别。同时,华为运动健康还将血氧监测变成了连续血氧。血氧检测算法原本功耗很高,但通过技术提升与算法优化,华为最终让连续监测变为了可能。到了不久之前的2021年,华为又推出了高原血氧的监测功能。更加刷屏级别的发布,是华为推出了穿戴式的血压测量能力,将气泵等监测部件进行了微型化与智能化。这让TruSeen™又一次长足进展,跨进了全新领域。
从2016年TruSeen™1.0支持静态心率监测,一路到2021年TruSeen™5.0+实现了动态心率准确性提升,新增高原血氧监测能力,支持血压监测。
起源于对一声心跳的好奇,最终将很多公认的医疗级能力带到了用户手腕间。
“七年五代,只为读懂一声心跳”——这或许是智能终端历史上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华为式的久久为功。
腕间雕画,穷尽细节
如果说TruSeen™是缘起于心跳声的一座技术高楼。那么真正支撑这座楼一层层爬升的,恐怕并不仅仅是钢筋水泥式的技术突破,而是对各种技术细节、产品细节的精雕细琢。运动健康数据原本就是一种非结构化,包含了众多干扰因素与环境因素的数据。想要破解它,并不仅仅靠代码的堆叠,更多的是靠理解用户习惯,理解环境因素,理解身体机能。
TruSeen™的七年五代提升,核心点在于算法能够读取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准确,算法能耗不断降低。这是“心楼”的一根梁栋。除此之外,还需要更多细节,无穷的细节。
比如说,TruSeen™的硬件能力在不断突破。在心率监测场景,每个人的手腕粗细不同、肤色不同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些用户手腕较细,手表容易上下翻转、滑动,这就很可能导致传感器监测到的皮下毛细血管分布产生变化,最终对心率监测结果产生影响。为了克服这个难以规避的问题,TruSeen™5.0+在技术升级采用了环形传感器设计。这样可以让传感器与皮肤间的接触面积增加。通过智能算法加持,传感器可以主动判断出误差最小的监测部位,将干扰误差降到最低,保证不同体型的用户都可以得到准确的监测结果。再结合由4通道升级为8通道的环形光路设计心率模组,内聚设计的传感器,以及一系列更加贴合人体工程学的硬件设计,最终确保了心率监测的抗干扰能力不断提升。
准确监测解读心率,不仅仅需要基础软硬件能力,更需要对用户数据、运动健康数据、环境数据的大量研究。比如说,用户的手腕特征就对心率读取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运动中监测心率尤其如此。设备在手腕间的滑动、摆动、腕部姿势,都可能对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华为研发团队对手腕骨头结构、肤色、佩戴松紧进行了深入研究。
基于不同场景下的精细化腕部研究,华为手表支持的运动场景逐步向更专业化的方向拓展。仅在大众最为熟知的跑步运动中,就分为间歇跑、冲刺跑、短跑、长跑等多种场景。在每个细节中都进行大量的数据测试与算法优化,最终让华为的运动健康设备成为了懂用户、懂健康、懂运动的智能型设备。
这些细分项的数据收集、反馈测试、供应体系迭代,很多都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运动健康研究范围。但为了最终实现TruSeen™的突破,实现对身体秘密的更深一步解读。华为选择了进行一切应用的跨界,去研究运动,研究体态,研究材料,研究手腕。
最终,TruSeen™成为了手腕间雕琢出的健康之花。
心楼之上,无涯时代
很久之前就有这样一个判断,20世纪是电子的时代,21世纪是生物的时代。如今,相信每个人都意识到在今天的世界里,健康与疾病这些因素有多么重要。而21世纪增长最快的科技市场,也极大可能是广阔到难以想象的大健康市场。
在大健康时代到来的背景下,穿戴式健康设备成为技术融合最充分、跨界合作价值最明显的科技品类。这一点也反映在穿戴设备的出货量上。据统计,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从2014年的0.29亿部增长至2021年的5.34亿部,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6.37亿部。这背后,穿戴设备不断提升的健康能力是驱动市场的核心。
TruSeen™的故事远未结束,“七年五代”构筑了华为在运动健康市场的中坚地位,也构筑了打开未来市场空间的轴心。我们能看到的是,越来越多技术突破,像滚雪球一样凝聚在华为的运动健康体系里。比如上文说到的医疗级血压监测。为了实现随时测血压的“反常识突破”,华为采用创新的微型气泵技术,让面积仅仅一角硬币大小的气泵,加压范围可达300mmHg,确保可测最高血压达到230mmHg,实现了穿戴设备与血压仪测试范围相同。2022年,华为还将面向血糖、肺功能及高原健康三大领域开展全新的健康研究,为用户在心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方面带来更多价值。
用七年时间一步步筑起“心楼”。而如今在新楼之上,是技术的高速迭代期,是市场的成熟期与信赖期,是生态开放与生态合作的全新机遇期。2022年,华为成立了运动健康军团,更加凸显了这一领域在华为版图中的重要意义。可以想见的是,华为运动健康将通过生态合作,服务与硬件双轮启动等方式,以更加多样化的渠道为用户带来价值。这些心楼之上的风景,会由华为运动健康、合作伙伴,以及更多用户来一起领略。
用七年五代,搭建起的这座“心楼”,
起于读懂心的好奇,
忠于守护心的责任,
最终一切将回归于一切开始时的初心。
TruSeen™的中文名,就是这两个字: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