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勤点评】瑞声科技发明的设置于座椅底部的车载音箱方案,该车载音箱的声音能够双向辐射,避免发生声短路,且一个车载音箱能够覆盖多个位置的听音区域。不仅能避免由于车内各发声单体的性能不一致性带来的缺陷,而且可以减少整车发声单体的设置数量。
集微网消息,目前,汽车电子技术飞速发展,优秀的车载影音娱乐系统已经是为用户提供卓越的驾驶体验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车载音箱则作为影响整车音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现有车载低音的设计方案,一般采用大口径的圆形动圈式电声换能器,由于该类换能器具有一定的体积,安装受到限制,通常只能安装在车门、后备箱盖或后备箱内部。
这种传统的车载低音设计方案,发声单体距离用户较远,低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有较多的损失,为保证车内每个位置均有足够的声压级,往往需要较大的输入功率,不利于节能减排。
另外,为保证车内有较好的声场均匀度,一般需要在多个位置布置多个低音单元以补足车内声场,导致车内的扬声器数量较多,且安装的不一致性带来了车内音质的缺陷。因此,瑞声科技在2018年12月30日申请了一项名为“车载音箱以及汽车”的发明专利(申请号:201811648847.5),申请人为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根据该专利目前公开的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项技术方案吧。
如上图,为该专利中发明的第一座椅与车载音箱的剖面示意图,该结构主要包括有第一座椅10和位于其底部的车载音箱20,车载音箱由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第三盖板23和发声单体24构成,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分别盖合安装于第一盖板相背的两侧。
第二盖板与第一盖板围合形成后腔31,第三盖板与第一盖板围合形成前腔32。发声单体安装于第一盖板上且位于后腔内,在该方案中共设置有三个发声口,分别为:第一盖板上设有与发声单体正相对且连通前腔的发声口211、第二盖板的侧部设有与后腔连通的第一侧出声口221、以及第三盖板的侧部设有与前腔连通的第二侧出声口231。
第一侧出声口朝向第一座椅的前方设置,第二侧出声口朝向第一座椅的后方设置。当音箱工作时,发生单体产生的声音分别进入到后腔和前腔中,进入后腔的声音通过第一侧出声口朝向第一座椅的前方扩散,进入前腔的声音通过第二侧出声口朝向第一座椅的后方扩散,从而对第一座椅前方和后方的听音区域形成覆盖。
通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车载音箱产生的声音能够双向辐射,避免发生声短路;另一方面,一个车载音箱能够覆盖多个位置的听音区域,不仅避免由于车内各发声单体的性能不一致性带来的缺陷,而且可以减少整车发声单体的设置数量,有效降低成本。
此外,由于发声单体安装于第一盖板上,发声单体和第一座椅之前通过后腔或者前腔进行隔离,可以有效减小发声单体振动时对第一座椅形成的影响,也能够减小对整车形成的影响。因为如果将发声单体设置为与第一座椅相接触,这样,发声单体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会传递给第一座椅,就会降低乘客乘坐第一座椅的舒适度。
如上图,为该车载音箱的爆炸示意图,可以看到,第二盖板包括凸设于第一盖板四周的第一侧板222以及远离第一盖板一侧连接的第一顶板223,第一盖板和侧板、盖板围合形成后腔。第三盖板包括凸设于第一盖板四周的第二侧板232以及第二顶板233,这三者结构围合形成前腔,第二侧出声口设置于第二侧板上。
汽车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座椅下方的底盘30,第二顶板与底盘抵接或者间隔设置。第一侧出声口处设有防尘网,防尘网可以有效阻挡灰尘后腔中,避免由于灰尘进入到后腔中对音质产生影响。在该设计方式中,通过将第二盖板嵌设在第一座椅内,可以进一步起到隐藏车载音箱的效果,以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而除了采用三面包围音箱的设计,该专利中还展示了只包含有一个侧板的结构。如上图,为该结构中第一座椅、车载音箱以及底盘的配合示意图,车载音箱的第三盖板只包括第二侧板532,而不设置顶板,在其远离第一盖板的一端与底盘相抵接,由第一盖板、第二侧板以及底盘围合形成前腔。
以上就是瑞声科技发明的设置于座椅底部的车载音箱方案,该车载音箱的声音能够双向辐射,避免发生声短路,且一个车载音箱能够覆盖多个位置的听音区域。不仅能避免由于车内各发声单体的性能不一致性带来的缺陷,而且可以减少整车发声单体的设置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