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大嘴巴 · 2023年05月17日 · 上海市

第十届ASC感悟:传承,让超算人才培养生生不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提起清代赵翼的名字你或许很陌生,但是上面这句诗却是脍炙人口,也给人一种风云变幻、桑海桑田的使命感。在如今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很多行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新的技术、新的人才都让行业应用快速迭代。日前,第十届ASC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在中国科大顺利落幕,北京大学的参赛队伍以力压群雄的强劲实力斩获竞赛总冠军,这不仅是北京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个ASC总冠军,同时也让ASC大赛迎来了新的王者。

image.png

北大“夺冠秘籍”:稳扎稳打做好每一道题

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学生超算竞赛,ASC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尤其是本科学生的超算能力,注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此前的多届比赛中,已经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等多支队伍获得过总冠军,而此次,北京大学以傲人的成绩折桂榜首,成为又一支获得总冠军的黑马之秀。

这其实并不是北京大学第一次派队参赛,总冠军的获得也离不开队员们的努力、指导老师的付出以及多年参赛经验的积累。在谈到获奖心得的时候,北京大学参赛队队长刘胜与表示,能够获得总冠军非常高兴,究其原因就在于团队成绩没有“偏科”。他随即解释说,每一个项目的测试时间都非常紧张,而往往到测试最后阶段才能知道解题思路是否正确。“倘若你在最后一分钟出了问题,那么以前59分钟相当于白算了”。也正因为如此,队员们很早就确定了稳扎稳打的方针,追求稳定发挥不出错,再加之个人灵活的应对与流畅的答辩环节,才有了最终的好成绩。

image.png北京大学参赛队的指导老师 付振新

由此看来,一个好的心态对于赢得好成绩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徐不疾,不骄不躁才是“大将风度”。对此,北京大学指导老师付振新也谈到了自己的认识:“这个比赛当中有很多复杂的场景,所以我更多的指导同学们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稳扎稳打的去解决问题,去合理安排时间”。这其实也是付振新总结的经验——作为很早就接触超算竞赛并在2019年代表北大出战的ASC“老朋友”,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传承”给学生们,也成为了他们自信心的支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别看刘胜与是本次北大参赛队的队长,但他其实只是2021级的本科生,相比之下其他队员都是2020级甚至2019级的学生。换句话说,刘胜与很可能会继续参加明年甚至后年的ASC大赛,将自己的竞赛心得与经验继续“传承”下去,让北京大学在成长为“常胜强将”的道路上,以“小溪漫流”的坚毅姿态,继续深耕发芽。

让竞赛常态化,中国科大开超算竞赛课程先河

在许多人看来,ASC大赛每届可能只有短短的几天,从设备搭建到最终完赛也不过一周的时间,但事实上整个ASC大赛的时间远比这个要长得多。每届ASC大赛的报道都聚焦于决赛阶段,比如本届入围决赛的队伍有24支。但其实早在年初,ASC大赛组委会就开启了预赛活动,全球共有300多支队伍的上万名同学参加了此次大赛,其规模和影响力都是世界领先的。这就好比我们看足球世界杯全程只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但其实各个大洲早在多年前就开始了小组赛的选拔,入围决赛的每一支队伍都是强者。

image.png

这也正是ASC大赛的魅力所在。经过十届大赛的深耕与沉淀,参赛队伍已经从最早的清华北大、双一流院校拓展到全球范围内的交叉学科翘楚高校,甚至许多学院级的参赛队也有不俗的实力。比如ASC17大赛中潍坊学院就获得了HPL项目的冠军,随后的ASC18大赛中HPL冠军被远在西北的青海大学获得,而这届大赛,青海大学也更进一步地获得了应用创新奖,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并驾齐驱。由此看来,经过多年的努力,ASC大赛让各大高校的水平不断迈向更高的起跑线,也让他们之间的比拼更显激烈刺激,无论是“爆冷”还是“黑马”,都已经让人见怪不怪。

image.png太原理工大学参赛队的指导老师 赵哲峰

不少学校也由此开启了超算应用及交叉学科发展的新篇章。比如太原理工大学曾经是ASC15大赛的主办方,也曾在大赛中获得过不错的成绩。为了让有志学子参与到超算大赛中来,太原理工大学发起成立了“超算社团”,将爱好超算的同学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并对他们进行定期的理论培训与上手实操。据太原理工大学参赛队的指导老师赵哲峰介绍,学校每年都会在社团中选择表现优异的学生参与比赛,这样不但持续激发学生热情,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认知,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样注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还有本届东道主,本届大赛亚军与e Prize计算挑战奖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赛队。作为国内科技院校的佼佼者,中国科大一直都是超算领域的“老兵”,教授安虹更是将培养超算人才、更全面的交叉学科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几十年如一日的指导和带领学生亲身实践,让更多学生知道、了解、掌握超算应用,源源不断地为下一代技术革命产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高性能计算教育或者叫大规模并行计算,在中国科大有着三十年的悠久历史”,安虹老师介绍说。从早期夏培肃先生设计的107计算机时代就已经实现了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到安老师这一代教师团队,再到如今出色的学生们,中国科大一直在坚定不移地推动超算应用的发展,也通过一代代教师队伍的传承,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超算的研究中来,扩大产业人才的队伍。

image.png

相比于之前的“以赛促练”、“以赛促用”,安虹老师觉得仅仅依靠几个月的竞赛还是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她特别集合了ASC、ISC和SC等世界三大超算竞赛的优势,将其整合为一名独立的通识课程,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这样,凡是对超算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报名学习,通过先期的理论学习了解计算机体系机构和应用原理,而在后期的动手实操过程中,安虹老师还有自己的“独门秘籍" 。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提升他们对超算应用的理解,安虹老师按照竞赛要求让学生们组成了若干队伍,并采用历年竞赛的真题进行训练。换句话说,在许多高校还为难如何找到合适参赛队员的时候,安虹老师的学生们早就进行过了若干次的“模拟测试”,测试优异者也将获得最高分数奖励。这样一来,原本一年一度的竞赛被安老师变成“常态化”,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模拟比赛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形成“以高水平科研带动高水平人才培养,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支撑高水平科研的良性循环",在提升学生水平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色,进而临阵不乱、指挥若定。

image.png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科大鸿雁队指导老师 安虹

在我看来,这或许是人才培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当然,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科大管理层对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另一方面也有安虹老师这样经验丰富、技术卓越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是中国科大的核心优势,也并非每一家学校都照方抓药。但无论是超算社团还是课程设置,都让我们看到多年来中国超算教育的变化,从最早的精英教育变成了面向了更多学科、更多专业,也培养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扩大了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

如今随着算力应用的普及,无论是高性能计算还是人工智能应用都变得越来越重要,行业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和技术储备。正如ASC大赛组委会代表刘羽所说的,在11年前的2012年,超算应用仅限于通用处理器平台,应用场景也多在科研、工业生产等领域;但随着应用的普及,如今的HPC与AI已经实现了深入融合,并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ASC组委会一直是站在对超算领域人才培养的角度来举办大赛的。我们很欣慰能看到活动切实有力的促进了同学们的学习与行业人才培养,不只是为中国,也为全球超算人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推荐阅读
关注数
1943
内容数
252
专注开放计算、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云计算等领域产业观察及产学研合作。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