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报道 (文/陈炳欣)11月7日,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举办了首届开发者日大会。这是在ChatGPT推出近一年后举办的,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数百位开发者。根据会上发布的信息,目前ChatGPT的周活用户数达到1亿人,已经有200万开发者正在使用OpenAI的API,92%的财富500强公司正在使用OpenAI的产品搭建服务,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不仅是OpenAI,近一年以来各大科技巨头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进大模型战略。亚马逊除自研Titan,还投资第三方Anthropic、Stability AI/AI21 Labs、Cohere等大模型;谷歌自研PalM2、Gemini外,支持第三方和开源模型80多个。Meta也推出Llamma2,并将之开源。
国内市场同样火热。8月15日,我国正式实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首批便有讯飞星火、百度文心一言、商汤SenseChat等共十余款人工智能大模型面向公众开放服务。根据研究机构统计,我国累计发布超过130个大模型,上半年AIGC领域的融资事件57起,已披露融资总额63.13亿元,涉及投资机构数66家。
在大模型热潮不断且显露发展前景的同时,一个问题也不能忽视,即企业如何取得真实营收,进而获利。尽管国际大厂当前都把AI作为未来的核心战略,不是特别关注短期效益,但是产品好不好用,能否有效满足客户需求,为社会创造价值,关键的还是要看它的性能、商品化能力,以及适用性。加快落地应用越来越成为检验大模型发展的试金石。
这也是本次开发者日召开伊始,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便率先宣布将对GPT-4进行一次大升级的重要原因。新推出的GPT-4 Turbo将具有更长的上下文长度、更强的控制、更好的模型知识升级,以及多模态、模型微调定制和更高的速率限制等优势。加快构建生态,推进GPT-4的商业化应用已经成为OpenAI的当务之急。Sam Altman今年年初就提出目标,要在2023年实现2亿美元的年营收,2024年达到10亿美元。而按照OpenAI目前已拥有200万付费用户和92%财富500强公司的基数来看,或许今年就能提前完成2024年的年度计划。
国内企业同样积极推动大模型商业落地。在日前召开的百度技术论坛上,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强调,深扎技术之根,赋能千行百业,惠及千家万户将是大模型接下来的发展重点。5月份以来,百度云已经与近10个大型央国企单位签订协议,共同探索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而在近日举办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也宣布实现通义千问的2.0升级。阿里云CTO周靖人发布一站式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阿里云百炼,简化底层算力部署、模型预训练、工具开发等工作,方便开发者的应用。
应用层的落地,是大模型必经之战,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如果说上半场,大模型企业是在拼参数、拼算力,下半场的竞争将步入实际场景,比拼的是商业化应用。三六〇集团曾在其发布的2023年半年财报中透露,360推出的大模型“360智脑”已为公司创造近2000万元的相关业务收入。但这也只是大模型商业应用之路上的一小步。
事实上,现在很多模型企业已经对商业运营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按照调用量(token、次数)计价收费。虽然C端客户付费意愿不强,但只要用户量足够大,模型公司依然可以获得可观收益,还可以从广告方面获得补偿。企业客户由于工作需求,付费能力更强,日常使用调用量较大,将有更大的商用空间。大型企业拥有更强的付费能力,为银行、大型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提供定制化、一站式服务,可以为大模型企业带来更多收入。下一步,在商业应用的推动下,大模型的发展将是结合各公司的技术特点和不同应用方向,朝着更加专业、更细分的方向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