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 · 2023年11月18日 · 江苏

芯片赛道风险加剧,老板成“老赖”,谁之过?

集微网报道(文/朱秩磊)今年以来,受行业需求持续低迷、地缘政治干扰等外部因素冲击,半导体行业裁员事件不断,解散、破产企业也不少。据集微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已有超过50家业内企业裁员,而仅仅第三季度至今,裁员企业数量就超过20家。行业景气度的波动也使得半导体融资在经历了野蛮生长、百花齐放后逐渐降温,今年更是踩下“急刹车”。

根据魏少军教授在今年ICCAD上的报告,今年涉及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数量为3451家,企业数量增速进一步下降,而且这些增加的企业中应该有相当部分属于已有企业异地发展的结果,实际增加的新的设计公司的数量不多。

image

可以说,大多数投资机构和创业公司都深陷泥潭,其中又以芯片设计赛道尤甚,乱象频出。这是否意味着芯片设计的投资、创业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内半导体领域持续了募投双降的局面。募资方面,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新募集基金数量和总规模分别达5344只、13521.5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1%、20.2%;其中外币基金下滑明显,新募集数量及规模同比降幅达45.2%、59.0%。

image

与此同时,今年是跟国内各地方政府母基金“异军突起”的一年,在国家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的背景下,省级、市级、区级天使母基金遍地开花,百亿规模级别的天使母基金频现;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母基金在管规模(含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母基金与S基金)已达48835亿元,其中政府引导基金38961亿元,市场化母基金9722亿元。

在投资方面,集微咨询(JW Insightis)统计显示,今年1~9月中国半导体产业融资事件共计356起,同比下降16.2%;共计融资金额666亿元,同比下降23%。在9月的细分赛道统计数据中,半导体设备赛道关注度较高,共发生8起融资事件,占比18%;半导体材料和逻辑芯片等赛道也保持了一定的热度,分别均有6起融资事件。

image

当下资本出手愈发谨慎的原因,一方面是机构募资艰难,另一方面则是半导体领域的好项目越发稀缺,尤其芯片设计类。

纵观近十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2014年大基金一期的出台以及2019年科创板成立以来,是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半导体领域的融资额已经登上万亿台阶,但繁荣背后,资本泡沫也随之而来。尤其芯片设计领域,在MCU、PMIC、DDIC、存储控制IC、射频前端、滤波器、WiFi FEM、GPU/GPGPU等多个赛道都出现了数十家低质量内卷的初创公司,除了少部分头部企业能够生存得很好,甚至上市,其余大部分企业在被如今行业低谷和资本寒冬的双重冲击后,只能艰难生存,大概率会消失。

一位头部投资机构负责人指出,过去十多年,国内芯片设计公司的发展很艰难,并且很多企业都是熬过了八年,十年以上很长时间的冷板凳,艰苦度日,才逐渐迎来大好的局面。随着这几十年许多芯片“从0到1”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一些细分龙头成功上市,在更多领域则出现过剩,至少在中低端是过剩的。但是“从1到10、10到N”的问题没有解决,一些高端核心芯片也没有解决,因此现在是过剩和稀缺共存的局面,问题出在原创性太少、竞争力差、资源浪费。

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没有资金,没有项目出手,意味着腰部及以下投资机构已经很难体面的“活着”了。募不到钱,就只能开源节流,裁员、降低差旅标准已成为不约而同的选择。并且,随着投融资寒冬与行业低谷一起到来,LP、GP、FA、创业者之间互撕的戏码频繁上演。尤其最近几年在风口上靠融资和PPT生存的设计公司,在越发理性、理智的创投环境下,想要拿到资本的钱,困难指数直线飙升,可能即将或已经开始遭受反噬。

比如,投资机构在面向不确定的未来,为保障自身以及LP的利益而不得不做出的风险防控措施,越来越多地为创业者设置了一系列堪称荒诞的回购协议、对赌协议等等,明股实债的现象更是不稀奇。“除非公司彻底不行了,不然投资人至少还是想拿回本金和相应利息的。”投资者小方告诉集微网,“真·VC还是愿意承担风险的,问题是有很多PE,甚至明股实债的机构不想承担风险,另外LP中有国资的话肯定也特别在意能否收回回报。”

而因为这些严苛的条款,已经出现创业者被投资者告成了老赖(目前设计领域还没听说,如果大家知道,欢迎评论区分享),投资机构希望至少收回本金,并且让创业者出高额利息回购股份,很多创业公司出不起这个钱就被告了,都是之前签了对赌协议没有达到业绩要求或者没有按照约定上市,创始人现在不想按照协议回购,投资者只能上法院。一位半导体产投机构负责人告诉集微网,目前其机构还没有发生类似事件,但是背了回购条款的创始人压力肯定不小。

当然也有“零风险”的。有芯片设计公司的海归创始人,拿着投资人的钱招来团队,融资烧下去产品还没影,现在行业不景气,只剩下一地鸡毛,结果海归拍拍屁股回美国去了。整个“创业”过程不用自己掏钱,甚至还能拿到不菲的薪水。

创业者抱怨,这些投资人号称自己在做风险投资,却不想承担一点风险,“投资协议都快成贷款协议了”。投资机构则吐槽,基金的钱打水漂,难道基金就活该吗?创业者不能把自己撇干净一点,都不承担创业失败的风险与成本,投资人可以承担损失,但不能全让我们买单,不然这个市场还怎么循环,没法玩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一个行业的潜规则和共识被打破,恰恰说明这个行业是在成长,脱胎换骨、刮骨疗伤、伤筋动骨般的成长。创业有风险,入行需谨慎。也许投资行业和创业者都要经历这种成长,打破执念和虚妄…

下一篇,我们继续聊聊行业期待已久的并购。

(校对/杜莎)

推荐阅读
关注数
4364
内容数
629
集微网隆重推出“芯视野”专题,未来将客观反映行业高管对于热点事件的观点及分析报道。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