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 · 2023年12月04日 · 江苏

【ICT出海系列报道七】“一带一路”十年成果丰硕 全球化布局开启新篇章

【编者按】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升级对华经济、科技、产业方面的脱钩,以期打造排除中国企业在外的新的供应链体系。然而,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新环境中磨炼摔打,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提供了信心与底气。特别是中国ICT产业,在数字变革助力下,不断在技术、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更新迭代,已经具有越来越强的竞争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ICT企业开启出海“加速度”,把优秀的中国产品、中国技术、中国模式带到了世界舞台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不仅仅是政府的策略与号召,而是中国ICT企业的实际行动。

克服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并非被动,而是主动融入国际产业链当中,成为中国ICT企业谋求新的转型升级的机遇的重要策略。针对这一新的发展趋势,集微网推出“中国ICT出海新趋势”系列报道,从模式、经验、政策、投资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本轮中国ICT企业“出海”进行报道。

集微网报道 (文/陈兴华)2013年到202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满十年。在这期间,“一带一路”从愿景变为现实、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科技企业更以此为契机开启新一轮出海大潮,实现了更深、更广和更高价值层次的“走出去”,即在顶层设计推动下,随着本土人口红利逐渐减退、存量竞争日趋明显以及全球技术发展掀起新浪潮,中国科技企业再次“借势”抢抓机遇,深入新兴市场和欧亚腹地实现了进一步破局,而ICT产业将本次出海浪潮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目前,随着全球新兴技术发展和变革日新月异,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正在探索中航行,积极寻求融入深耕全球市场,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而全球化部署和运营的中国ICT基础设施与资源则成为不可或缺的坚实“底座”。但受数字化转型战略、各国市场环境差异和国际地缘格局演变等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时也正面临各类新旧挑战,这就需要中企持续审时度势、砥砺前行。

总体上,十年耕耘、春华秋实,中国企业在全球各大市场的出海可谓遍地开花。有调查显示,60%的出海企业海外业务已经涉足三个以上大洲或地区,其中74%的受访企业已经在东南亚布局业务,65%布局欧洲,62%布局北美,这三个大洲及地区已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首选目的地。同时,有近半企业开始布局南美、非洲及中东地区,这三个地区则成为中企出海的“新蓝海”。而无论是在首选市场还是“新蓝海”,中国ICT企业出海的浪潮始终激流涌荡,并将通过持续践行“一带一路”所秉承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普惠世界。

东南亚:电信、金融、制造业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东南亚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沿线国家和枢纽,日益成为中国企业寻求新机遇与新增长的战略部署要地。目前,中国出海企业正与东盟国家积极合作,共同推进当地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云方案、线上渠道+线上支付等方面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目前,从技术投资趋势来看,东南亚地区ICT技术投资以服务支出为主,占总投资规模四成;硬件支出为辅,软件和数字化转型支出正加速扩大。在策略方面,当中企进入新的地域,连接当地供应商和渠道合作伙伴成为出海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image

根据IDC的调研报告,从宏观政策来看,为鼓励、吸引境外投资,东南亚各国正不断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企业优惠税收政策;从底层需求来看,近两年随着当地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东南亚ICT市场催生出企业对于云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新需求。随着5G、互联网的快速崛起,海量的数据正成为企业上云和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从ICT支出规模来看,金融、政府、电信、制造等行业成为外资企业ICT投资的主要目标。IDC数据显示,2022年东南亚电信行业的ICT投资规模超80亿美元。未来,依托于通信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数字政府、数字金融和网络电商等行业将不断发展,为ICT投资带来新的活力。

image

在电信领域,近年来,印尼、马来、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均发布了国家宽带或者网络安全方面的国家计划。国家宽带对整个ICT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速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在金融行业,东南亚银行的信息化占据金融行业总IT投资的六成,十分利好我国金融相关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出口。随着网络基站的迭代和普及,电子支付和金融科技平台发展迅速,数字金融技术出海成为新趋势。此外,在政务领域,数字政府、智慧政务等趋势在东盟各国也火势蔓延。未来,东南亚政府支出将不断增长,中央政府的ICT支出预计占到总投资80%以上。

印度:复杂多变产业环境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作为全球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印度希望能够不断挖掘其人口规模等潜在优势,并使劳动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以促进经济增长。早在2014年,印度莫迪政府就提出了“数字印度”战略。经过九年发展,印度数字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数字基础设施改善、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均对印度的社会经济起到了较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这背后,中国ICT企业在印度的大力布局和投资功不可没,例如小米不仅在印度手机市场占据主流地位,还涉足了智能电视、空气净化器、手环等多个领域,构成了完整的智能硬件生态系统。

目前,印度数字经济发展在外国投资、对外贸易、人力资本和地缘政治红利中等方面均占据有利地位,但不可否认也面临着数字鸿沟、产业融合能力不强、网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等制约其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同时,在地缘政治、大国博弈、产业竞争、贸易保护、制度体系和寻租腐败等多重因素和动机搅动下,印度政府对当地中资科技企业的态度也已经较明显改变。因此,近年来国内多家主流手机品牌以及汽车制造商等,都在印度遭遇到了税务及合规等方面的严格审查,而印度政府动辄派出数百警察“武装”扣押资产、查封账户以及追缴数亿元税款。这也导致中企对印度的投资也逐渐趋冷,同时发出“欲留还难”等困惑。

但印度越是推进“印度制造”与中国脱钩,这几年两国经贸总额反而越呈现上升势头,而且印度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在2022年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额更是突破一千亿美元,并以电子及机械产品占比最大。这表明印度无论是工业化进程还是经济科技发展都离不开中国市场,加强合作才是正道。至于中国ICT企业如何应对印度当前的系列审查打压,措施包括应对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做充分风险评估,谋求把商业合规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做到最好。除了推进商业谈判,中国企业还可以寻求政府层面、行业协会和国际法庭等力量辅助。

欧洲:中企在数字领域仍面临较大隐形阻力

尽管受地缘政治、能源危机和高通胀等因素影响,中企在欧生产成本上升,但欧洲绿色、能源和数字化转型等大潮带来发展机遇。在数字经济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一轮竞争重点的背景下,由欧盟中国商会携手罗兰贝格公司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在欧盟发展报告2022》指出,较绿色能源转型而言,中方参与欧盟数字转型进程空间虽然不如前者广阔,但双方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及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等方面可加强合作。调研也显示,70%的受访中企认为,长期而言,中欧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伙伴关系将变得愈发紧密。

当前数字化转型是欧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新的法案不断出台,如《数字市场法》、《数据治理法》、《欧洲芯片法案》、《人工智能法案》等。基于此,据IDC发布全球ICT支出指南,欧洲的ICT支出将在2023年达到1.2万亿美元,2026年将超过1.4万亿美元,在2021-2026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到5.4%。其中,软件将成为同比增长最快的技术类别,对云优先解决方案的投资将在2023年推动欧洲整体技术市场的发展;2025年,消费行业仍将继续成为ICT支出的最大来源,占欧洲ICT总收入的近28%。

image

多年来,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企在5G发展、海陆缆建设等新基建项目上,协助欧洲打下扎实的数字化发展基础。但随着欧洲在高科技和通讯领域不断筑高围墙,中企在欧经营面临困难和压力。报告指出,在欧中企在ICT、数据流通、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仍面临较大隐形阻力,期待公平、无歧视的准入环境;在芯片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领域,中欧需建立产业链互补的良性互动空间。另外,在欧中企在社会民生、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社会平等与多样性、劳动保障五个层面持续发力,为欧洲就业环境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image

图自《中国企业在欧盟发展报告2022》

围绕中国各个行业的“出海”需求,中信国际电讯CPC欧洲业务副总裁张涛曾表示,目前欧洲地区用户的信息化需求,正从网络连接逐渐转向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的需求,业务的提供形势也从数据中心逐步向云和安全领域转变,包括以后的智能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内容,这些可能是客户未来的需求发展趋势。他还称,欧洲市场特点在于规则清晰且严格,违反规则的成本和代价非常巨大,这也是中资企业在当地运营时要非常小心的一点。

北美:ICT成中美科技脱钩最明显的产业

在众多中国资本和企业的出海目的地中,美国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选择之一,过去十几年中国资本在美国开展了大量投资和并购。对于中国企业到北美市场深耕会有哪些明显竞争优势,在浩方集团副总裁雷平看来,美国市场有几个特点:第一,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即容量够大。第二,美国市场包容性比较好,这取决于当地全球化的程度、消费的层次感和跨越感,在这样的市场上容易找到细分点。第三,美国人鼓励创新,当地市场的消费群体更容易接纳任何创新点、优化点和改善点,这也意味着他们会容忍企业的试错。

但近几年受国际地缘影响,中美两国科技脱钩的趋势已经成为舆论焦点。其中,美国通过推动“弹性供应链”战略、“数字去中国化”战略等一系列以遏制中国为主要目标的所谓供应链安全和竞争举措,不仅成为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也大大打击华为、中兴、海康威视、大华及海能达等中国ICT企业在当地的经营发展。数据显示,ICT产业是目前中美脱钩趋势最明显的产业。2016年中国光电通讯产品对美出口总额一度达到56亿美元,而2022年下降了67.6%,所占美方进口总额比重也从22.39%下降至6.35%。

据美国中国总商会发布的《2022年在美中资企业年度商业调查报告》称,随着美中关系变得复杂,对中国的普遍不友好迫使中国公司在这种僵局中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只有10%的企业认为未来一年双边关系会有所改善,这是201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另有19%的受访企业(2021年数据为39%)预计中美经贸关系将适度或大幅改善。在法律与合规方面,尽管大多数中国公司都有综合的合规政策,但大多数公司尚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合规计划,美国法律法规的复杂性以及中美之间潜在的规则冲突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报告还称,过去几年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阻力有所增加,尤其是包括贸易摩擦和疫情在内的事件加剧了美国反亚洲/中国的情绪,这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局面,不仅影响到了中国企业,而且影响了更多的美国亚洲社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企在品牌与信任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在提升其品牌形象方面持续投资,其中大部分受访企业正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社会议题并设法发挥积极作用,以提高大众对其品牌的接受度并赢得市场信任等。

拉美: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是可持续发展源泉之一

近年来,中拉政治互信基础不断夯实,二十多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22年中拉贸易额逼近5000亿美元大关,中拉经贸合作纽带日益紧密。目前,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加速增长,拉美各国的互联网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这对促进中拉数字经济合作,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深化中拉经贸合作多元化和产业链整合提供了机遇,对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也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尽管曾遭遇一些阻碍和挑战,但中国企业在拉丁美洲数字技术和相关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一些重要进展,包括电信、监控、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数据中心和智慧城市等。例如华为在拉美全行业ICT市场耕耘20多年,对拉美市场有较深厚的理解,与拉美30个国家运营商的深度合作,在多个国家的市场份额均超过20%。同时,华为云通过巴西、墨西哥和智利三地数据中心,全面覆盖拉美各国,在拉美已对接peer超过1000+网络,涵盖主流ISP和ICP等。此外,阿里巴巴、腾讯、海康威视、滴滴出行等中国公司也在拉美持续攻城略地。

但当前在助推“一带一路”向拉美延伸及中拉关系转型升级过程中仍然面临众多障碍与挑战,包括政策和法规差异可能影响中拉数字合作发展;拉美ICT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掣肘中拉数字合作;拉美政治和经济中不确定因素增多或将阻碍中拉数字合作。对此,中拉可结合“一带一路”所秉承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寻求解决之道,第一,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推进中拉数字化战略和相关法规对接。第二,进一步加强在ICT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第三,进一步利用平台经济和加强数字能力建设合作,以促进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

简而言之,ICT有利于拉美经济增长以及向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加速转型,而且数字经济是生产增加、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但拉美主要国家尚未达到实现工业4.0所需五大支持技术(宽带、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的相关标准。对于这一问题,《中拉2022-2024年规划》明确优先考虑中国与拉美地区在广泛数字领域的合作,包括数字基础设施、电信设备、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城市、互联网+和无线频谱等,这将对推进中拉双方的数字经济发展进程和合作大有裨益。

非洲:达喀尔行动计划等为中非ICT合作启新章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多元化的新型经济业态,已经成为诸多非洲国家的发展共识,而且多国亦加快了对数字经济政策规划的出台。据预测,2025年非洲的数字经济规模有望贡献约2000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整个非洲GDP的5.2%。中非在ICT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特别是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已取得不少显著成果。但鉴于非洲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中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在ICT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使非洲努力赶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加快数字经济转型升级以及缩短与先进国家间的差距。

中非在ICT领域的合作始于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国家光纤骨干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华为、中兴作为具代表性的两家中企,见证了非洲进入2G、3G再到4G、5G时代的跨越。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在我国近20年来的迅猛发展,阿里巴巴、滴滴、传音等一批新经济公司也正积极地将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出行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带入非洲。从设备制造商,到服务提供商,再到ICT人才的孵化器,中国企业在非洲经济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力推动了当地数字基建、数字经济和数字教育等发展。

数据显示,当前华为占据非洲4G基站70%的份额,与非洲54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中兴在非洲拥有超过2000名员工,2021年非洲市场贡献了49亿元营收,占其海外收入约14%,也是中兴毛利率最高的市场。但在推进中非ICT合作中也面临不少重要挑战,包括当地政府资金实力有限,依赖中方提供配套融资;非洲政局变动频繁,政策延续性差,欧美政治压力与日俱增;数字安全及治理方面的合作尚未深入等。对此,鉴于在ICT领域对外合作中具备技术、资金、人才等优势基础,中国完全有能力为“数字非洲”提供多种相关支持。

9月4日,2023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数字技术合作论坛在重庆成功举办。来自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6个国家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驻华使节等参加论坛。

目前,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共建“一带一路”、数字丝绸之路以及其他合作机制,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开展了诸多合作,加速推动了非洲国家的数字化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其中,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年-2024年))中共提及“数字经济“13处,并专门设立了“数字经济”章节,更加凸显了中非ICT领域合作的重要性。该计划的主要亮点包括强调“丝路电商”合作,首提数字能力建设,细化网络安全合作和搭建更多交流平台,将因地制宜地充分深化中非在ICT领域的广泛合作。

中东:多国数字化转型愿景潜在无限双赢商机

近年来,中东各国家正致力于让更多海外投资者深度参与其数字化转型愿景,以打造出数字化、现代化、科技化的全新经济体。其中沙特于2016年率先公布战略转型纲领“2030国家愿景”,拉开中东世界多元化经济转型的序幕,类似转型计划还有阿联酋的“面向未来50年国家发展战略”,科威特的“2035国家愿景”,卡塔尔的“2030国家愿景”,阿曼的“2040国家愿景”等。IDC数据显示,2022年中东地区ICT市场总投资规模超过910亿美元,聚焦5G、新能源、云计算、物流和数字经济等新兴技术领域的投资正逐步增加。

image

随着中东地区大力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等政策逐步深入推进,中国企业“出海”中东也正进入新阶段,正将中国市场里成功的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带到中东,逐步实现“中国方案+本土产能”的双赢局面。在此背景下,一批已有相当积累的中国企业纷纷涌入中东,尤其在云技术领域率先与当地企业合作,建造数据中心和云基础设施,为本地提供云解决方案与服务。中国企业正在成为中东市场云计算浪潮中的中坚力量,不仅实现了自身业务的发展、海外营收的稳步增长,也为其他中国企业进入中东市场搭建了桥梁。IDC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企业在中东营收超80亿美元,在当地建立上千条合作伙伴网络。

目前,政府、金融和电信等领域应用正在共同推动中东ICT市场快速发展,这被越来越多商业嗅觉灵敏的中国企业视为“潜力股”。IDC中国分析师钱静表示,中东作为中国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企业应该抓紧机遇,共同推动中东数字化技术发展。一方面中东各国政府不断出台税收、签证程序和财政鼓励等措施吸引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利好中国厂商在当地开展投资建设;另一方面,随着当地电子商务和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中东ICT市场催生出当地企业对云化、信息化、数字化的需求。未来,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5G等技术将在中东地区有更多的企业落地应用,帮助企业不断提升效率和安全性。

(校对/张轶群)

推荐阅读
关注数
4378
内容数
629
集微网隆重推出“芯视野”专题,未来将客观反映行业高管对于热点事件的观点及分析报道。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