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2025 年智能驾驶平权的时代来临,我们需要对导航辅助驾驶(Navigation on Autopilot, NOA)在高速和城市场景中的应用对芯片算力做一个回顾。
2024 年数据显示,高速 NOA 的算力需求主要集中在 200Tops 区间,而城市 NOA 则显著偏向 5001000Tops 的高算力区间,两者在复杂性上的差异。
市场竞争格局中,英伟达以 38.63%的份额领跑,特斯拉、华为、地平线等紧随其后,国外厂商整体占据主导地位。未来三年,高算力芯片(100Tops 以上)将成为趋势,以满足高阶智能驾驶的需求。
本文将从算力分布与市场格局两个维度展开分析,并探讨智能驾驶芯片的未来发展趋势。
Part 1.高速 NOA 与城市 NOA 的算力分布及市场格局
● 算力分布特征
2024 年,高速 NOA 和城市 NOA 的算力需求呈现显著分化。
◎ 高速 NOA 的芯片算力主要集中在 100Tops 区间,占比 43.76%,其次为 100-200Tops 区间,占比 39.10%。
高速 NOA 的场景相对单一,以高速公路的线性路径和较低的动态交互为主,100Tops 左右的算力已足以支持其感知、决策和控制需求,英伟达的 Orin N(算力约 84Tops)和地平线 J6E/M 等芯片,已成为高速 NOA 的主力选择。
◎ 城市 NOA 对算力的需求显著更高示,城市 NOA 的算力以 500-1000Tops 区间为主,占比 44.58%。
其次为 100-200Tops 区间,占比 34.74%,城市道路的复杂性,包括密集的交通流量、多样的行人行为以及频繁的信号灯和路口决策,需要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来处理多传感器融合和实时路径规划。
500~1000Tops 的算力区间对应如英伟达 Orin X(254Tops 起步)、华为 MDC610(400Tops)以及特斯拉 FSD2.0 等高性能芯片,城市 NOA 对高算力的依赖已成为行业共识。
以 100Tops 为分界点,高速 NOA 和城市 NOA 的算力需求形成鲜明对比。高速 NOA 的实现门槛较低,现有技术已较为成熟,而城市 NOA 则需要突破更高算力瓶颈,推动芯片厂商加速研发更高性能产品。
● 市场竞争格局
2024 年,高速 NOA 及以上智能驾驶芯片市场呈现国外厂商主导、国内厂商追赶的格局。
◎ 英伟达以 38.63%的市场份额稳居首位,其 Orin 系列芯片广泛服务于理想、蔚来、小鹏、小米等新势力品牌。理想(24.21%)和蔚来(18.85%)是其核心生态伙伴,英伟达在高算力芯片市场的强大渗透力。
◎ 特斯拉以 23.43%的份额位居第二,凭借自研 FSD 芯片在封闭生态中占据一席之地。
国内厂商中:
◎ 华为以 17.2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主要依赖问界(71.14%)的销量支撑,同时通过 HI 模式拓展至阿维塔(11.59%)和智界(10.43%)。
◎ 地平线以 10.68%的份额位列第四,其生态高度集中于理想 Pro 版(79.44%),显示出一定的客户依赖性。
◎ 相比之下,Mobileye(4.28%)和德州仪器(TI,4.18%)的市场份额较小,前者局限于吉利体系,后者虽服务于宝骏、iCAR 等品牌,但未显著拉动销量。其他厂商如黑芝麻、高通等仅占 1.59%,影响力有限。
● 从竞争格局看
◎ 国外厂商在技术积累和生态布局上占据优势,
◎ 而国内厂商虽在局部市场有所突破,但整体市占率仍需提升。
华为和地平线的表现为国产芯片提供了发展范例,但与英伟达、特斯拉的差距仍需时间弥补。
◎ 2024 年出货量较高的智能驾驶芯片以低算力产品为主,如 Mobileye EyeQ4、地平线 J2/J3、华为 V3H 等,算力集中在 100Tops 以下,主要应用于前视一体机或轻量行泊一体域控,满足 L2 级智能驾驶需求,广泛搭载于销量较高的中低端车型。
◎ 与此同时,高算力芯片如 Orin X、MDC610、FSD2.0 等虽已量产,但由于成本较高,主要服务于高端车型,出货量相对有限。
● 从销量和出货量两个维度看,低算力芯片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随着高速 NOA 的普及,100Tops 左右的芯片(如 Orin N、J6E/M、高通 8650)正在快速崛起,2025 年会完全不一样了。
Part 2.智驾芯片发展趋势与未来布
● 算力升级趋势
当前量产的智能驾驶芯片以 100Tops 以下为主,满足 L2 及部分 L2+需求。
未来三年,随着高速 NOA 和城市 NOA 的普及,芯片算力将向 100Tops 以上迁移, 远期规划中算力更高的芯片成为厂商竞争焦点,英伟达的 Thor 系列预计 2025 年后推出,算力高达 2000Tops。
◎ 从 2021 年至 2027 年的产品布局看,智能驾驶芯片的算力升级路径清晰可见。
◎ 2021-2023 年,低算力芯片(如 EyeQ4、J3)占据主流,服务于 L2 市场。
◎ 2024 年起,高算力芯片开始密集量产,例如英伟达 Orin X、华为 MDC610、地平线 J5 等,标志着行业向 L2+和 L3 过渡。
◎ 2025-2027 年,Thor 系列(2000Tops)将逐步亮相,瞄准 L4 及以上场景。
芯片厂商对市场需求的精准预判,短期内巩固 100~200Tops 区间的产品布局,中长期则押注 500Tops 以上的高算力芯片,以抢占城市 NOA 和全场景自动驾驶的市场先机。
● 芯片算力的提升离不开生态伙伴的支持。
◎ 英伟达凭借开放的生态体系,与理想、蔚来、小米等新势力深度绑定,覆盖从高速 NOA 到城市 NOA 的多场景需求。
◎ 华为则依托问界为核心的封闭生态,辅以 HI 模式拓展影响力。
◎ 地平线虽在理想 Pro 版中占据主导,但生态广度有限,未来需突破单一客户依赖。
◎ Mobileye 和德州仪器则受制于吉利体系的局限,市场扩张能力较弱。
● 技术层面,多传感器融合、AI 算法优化和高算力芯片的协同发展将成为趋势。
城市 NOA 需要处理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多源数据,依赖芯片提供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软件算法的迭代(如特斯拉的神经网络优化)也将推动芯片算力的高效利用,降低硬件成本压力。
小结
2024 年的智能驾驶芯片市场呈现出算力分化与竞争加剧并存的特征。高速 NOA 以 100Tops 左右为基准,城市 NOA 则向 500~1000Tops 靠拢,100Tops 成为高阶智驾的分水岭。
END
作者:芝能芯芯
文章来源:芝能智芯
推荐阅读
- 汽车以太网:如何平衡性能与可重构性?
- HBM4E 或 HBM5 必须要用到混合键合技术吗?
- Synaptics SR 系列 MCU 解析:边缘 AI 的性能
- Chiplet 芯片设计中的电源管理:异构集成的复杂权衡
更多汽车电子工程领域相关技术干货,请关注专栏芝能汽车电子设计 欢迎添加极术小姐姐微信(id:aijishu20)加入技术交流群,请备注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