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骆驼 · 4 天前

AI/AR 眼镜研究:2030 年销量预计 9000 万台,将大幅增强座舱功能

佐思汽研发布《2025 年 AI/AR 眼镜行业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探究 AI 智能眼镜领域,梳理国内外头部厂商产品研发、生态布局情况,并分析车企相关生态链企业在 AI 眼镜领域的涉足情况;对 2024-2025 年间新上市的典型 AI 眼镜产品进行全景式梳理,多维度呈现其技术亮点、功能特性。

一、过去 12 个月内,主流厂商集中发布 30 余款 AI 智能眼镜

在 2024 至 2025 年间,国内外众多厂商纷纷推出了 AI 智能眼镜,特别是在 CES2025 展会前后,市场迎来了密集发布期。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 AI 智能眼镜全球销量约 152 万副,其中国内 AI 眼镜品牌销量约 3%,仅 5 万副。随着各大厂商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上持续发力,AI 智能眼镜市场未来增长潜力巨大。预计到 2030 年,AI 智能眼镜全球销量有望飙升至 9000 万副,成为消费电子领域不可忽视的增长点 。

  • 从技术层面来看,部分厂商在 AI 智能眼镜中融入了 AR 显示功能,将虚拟信息与现实场景巧妙融合,以更为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用户,有效拓宽了 AI 眼镜的应用场景与功能范围。
  • 从克重方面分析,AI 眼镜的整体重量存在较大的跨度,从轻至 25 克到 99 克不等。多数产品的重量集中在 31 至 70 克之间,轻量化的趋势反映了硬件集成度的显著提升。

2024-2025 年 AI 智能眼镜产品型谱

image.png
来源:佐思汽研《2025 年 AI/AR 眼镜行业研究报告》

二、AI 眼镜大模型五种技术路径,主流模型多达三十几种

AI 眼镜纷纷接入大模型,从 AI 眼镜厂商与大模型厂商的合作来看,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核心策略:

1.完全自主研发大模型:这类眼镜厂商需要有独立构建大模型的能力,旨在实现技术的闭环,确保技术的自主性和可控性。

2.接入第三方服务:通过 API 或 SDK 调用外部大模型的能力,眼镜厂商可以快速实现功能的集成。部分厂商选择深度定制专属大模型,以优化交互体验;而另一些企业则构建多模型生态系统,赋予用户按需调用的灵活选择权。

3.“自研+接入”的混合模式:这种策略旨在平衡技术的自主性与商业化效率。关键场景下,厂商会自主研发模型以满足特定需求;在通用功能上则接入第三方大模型,以实现快速部署。

总之,AI 眼镜在搭载大模型时运用了多种方式,包括自研大型模型深度集成、特定场景定制模型、多模型的兼容调用、端云协同策略优化性能与功耗、以及轻量化技术实现本地部署。

AI 智能眼镜大模型搭载技术路径

image.png
来源:佐思汽研《2025 年 AI/AR 眼镜行业研究报告》

AI 智能眼镜大模型搭载情况梳理(部分)

image.png
来源:佐思汽研《2025 年 AI/AR 眼镜行业研究报告》

三、AI 智能眼镜生态

AI 眼镜基于“一体化集成” 模式,通过集成喇叭、摄像头、生物传感器、AR 显示屏等核心组件,巧妙融合了近视眼镜、智能音箱、运动相机、电子书、投影仪等多种设备功能,满足用户在视听、拍摄、健康监测、信息交互等多方面需求,为用户带来便捷多元且高效的体验。

AI 智能眼镜全景功能梳理(部分)

image.png
image.png
备注: “√”:有该功能;“-”:未看到相关公开信息;“x”:不包含该功能

来源:佐思汽研《2025 年 AI/AR 眼镜行业研究报告》

AI 眼镜正逐步为用户构建一个全方位、智能化的生态互联环境。其核心价值在于以用户为中心,依托高效的互联技术及混合计算架构,无缝链接生活、工作、娱乐中的各类终端(如智能手机、电脑/键盘、游戏手柄、智能家居设备,以及车机等终端)。

AI 智能眼镜交互设备梳理(部分)

image.png
来源:佐思汽研《2025 年 AI/AR 眼镜行业研究报告》

加南科技于 2024 年 12 月 31 日正式发布了 KANAAN-K1 AI 智能眼镜。这款眼镜搭载了语音助手“小南”,能够轻松链接各类终端。用户只需唤醒“小南”,即可无缝接入智能家居生态,随心调控室内灯光的亮度、空调的温度以及窗帘的开闭,全面实现“语音即服务”的便捷体验。

image.png
来源:加南科技

四、AI 眼镜在汽车的应用前景

星纪魅族推出的 AR+AI 智能眼镜基于 Flyme AI OS 系统,以及 Flyme Link 技术,能够轻松实现与多个设备(包括手机、车机等终端)、全场景的无缝互联与流畅切换,打造无界限的智能体验。

image.png
来源:星纪魅族

AI 眼镜技术正加速迭代,各大厂商搭建的标准化系统平台和互联技术也渐趋成熟,这让 AI 眼镜在汽车领域有了较广的应用前景:

image.png
来源:佐思汽研

从上述功能可以看出,AI 眼镜和 AR-HUD 的功能有一定重合,但 AI 眼镜的虚拟显示屏大小、显示丰富度、多模态交互能力、更新换代能力等均远超 AR-HUD。

AI 眼镜除了可以实现座舱的“显示增强”外,还可以实现座舱的“算力增强”。随着大模型的发展,智能座舱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原装车机要升级算力并不容易,而部分 AI 眼镜带有一个算力盒子,可以实现对座舱算力的增强。

image.png

END

作者:佐思汽研
来源:佐思汽车研究

推荐阅读:

更多汽车电子干货请关注汽车电子与软件专栏。欢迎添加极术小姐姐微信(id:aijishu20)加入技术交流群,请备注研究方向。
推荐阅读
关注数
5779
内容数
509
汽车电子与软件行业的相关技术报道及解读。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