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5月,Waymo在美国旧金山、洛杉矶、凤凰城和奥斯汀运营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达到1500辆,每周完成超过25万次付费出行服务;百度Apollo已在全球部署超1000辆无人驾驶汽车,累计提供超1100万次出行服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1.7亿公里。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近期的公开论断将“纯电拐点”这个话题推向了舆论中心。李斌透露,蔚来全新ES8的预订用户中,有80%来自于增程车和燃油车车主。
近几年,中国二手车市场出现一个奇特现象:一批行驶里程不足50公里的准新车以二手车身份低价流通。这些车辆大多贴着新能源标签,价格比4S店同款新车低15%至30%,迅速成为市场新宠。
曾几何时,“智能驾驶是电动车的专属”成为汽车行业的共识。宝马、奔驰、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长期专注于机械精密性和驾驶质感,在智能化布局上尤为谨慎,一度被贴上保守与落后的标签。
在传统印象中,越野车往往与“硬派”“机械”等标签紧密绑定,似乎与智能化技术格格不入。但随着消费者需求升级,单一功能已无法满足市场期待。现代用户既渴望强悍的越野性能,又追求城市驾驶的安全性和智能化体验。
想象一下,你正驾驶在一条陌生的高速公路上,导航提示前方500米右转。传统的方式是低头瞥一眼中控屏幕,确认出口位置,但这短暂的分神却可能就意味着潜在的危险。
最近,懂车帝开展了一次长达数天、36款车辅助驾驶的实测。结果一公布,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不少网友都直呼意外:结果和预期相差太大了。
最近看到不少网友提出疑问:“发达国家一些车企都在终止电动车研发,我们坚持发展电动车的道路,真的正确吗?”
电动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出行方式。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40.9%,但新能源重卡渗透率仅为13.61%,远低于整体水平。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川流不息的车灯汇聚成城市的霓虹。但你是否曾对车灯前的灯光投影感到好奇,或是惊叹于电影中那些充满未来感的车灯交互?
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数字化与汽车原本是两个基本平行的行业。座舱的数字化,可以说是这两个巨型产业第一次发生频繁交汇。
6月4日,国家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示了一项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的国家标准项目。该项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委托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执行,是对于智能驾驶安全规范的进一步落地。
在此前的2025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华为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不仅向友商的智驾能力提出了质疑,同时还表示自动驾驶L3定义并不合理。他表示,“L3法规标准,可能是借鉴了好多年前欧洲和国外的一个标准,定义不是那么合理”。
1984年,《变形金刚》在美国开播,几年之后引入中国。由此开始了汽车人和霸天虎延绵不绝的战火,也成了我们小时候难以磨灭的一段记忆。记得那时候云南卫视早上六点播《变形金刚》,这造就了我从小到大在早起方面最出色的纪录。
2025年,马斯克登上全球各种热搜的次数恐怕要比特斯拉多很多。一会到处查账,扮演孤胆英雄;一会对关税阴阳怪气,似乎是怒其不争。今年可是把这位钢铁侠给忙坏了。但这时候就有朋友要问了,老板这么忙,那特斯拉在干什么呢?回顾特斯拉最近的整体表现,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一大步迈出去,然后发现好像哪里不对。2025年第...
如果你买了一辆带智能驾驶的车,它的自动驾驶系统每天都在学习新的技能,车载语音助手背后是千亿级参数的大模型,甚至电池管理中心也要实时接收优化指令。他们每天产生的千万级数据,都离不开汽车云。
这个看似不大的问题,却在整条汽车智能化发展轨迹中,扮演着标尺一样的作用。最初,汽车像手机一样升级是天方夜谭;之后,OTA升级成了特斯拉车主的小确幸;再之后,汽车软件升级成为标配。而当时间来到今天,汽车后升级的范围开始从软件扩大到硬件。
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铜陵高速发生碰撞后爆燃,导致3名女大学生遇难。雷军在4月1日发博,承诺配合调查,“不会回避”。但在事发72小时后才公开回应,导致家属质疑其诚意,认为小米汽车沟通滞后(本文发稿时该家属微博已删除)。
《周易》中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2025的豪车市场,享界S9增程版成为一个除旧布新的鼎革者。
回看2024年,全球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领域的主要玩家,似乎都在迎来好消息。实现盈利,订单量和里程暴增,同时无论中美,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开通可商用的Robotaxi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