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裸机思维
作者: GorgonMeducer 傻孩子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老”职业劝退师了。
常言道,可能一个人说谎本的内容本身没什么意思,但说谎背后的动机却非常值得深挖——如果你觉得我作为一个嵌入式行业的职业劝退师是“满嘴荒唐言”的话,那么不妨听听背后的“一把辛酸泪”。
我是个标准的85后,掐指一算,去年就35岁了,在国内某些公司,恐怕是要被优化的年龄。说来有趣的是,按照某些同年龄朋友的说法,过了2020年,那些过去如同苍蝇般整天围着你跑的猎头们突然都消停了——生活终于回归了“岁月静好”。
嵌入式行业对工程师的要求并不低,不仅需要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由于嵌入式系统“专用计算机系统”的本质,我们整天打交道的都是资源受限的环境。(对此有疑问的小伙伴可以单击这里)受限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很多情况下光实现了功能还不行,你还要做更多的优化功能以便代码所占用的FLASH更小,RAM的利用率更高。老上海有句话叫做“螺蛳壳里做道场”大约就是这种感觉。这还不算完,如果遇到竞争对手打价格战,在成本压力的迫使下,你还不得不进一步在“蚊子腿上刮肉”——以便让代码尺寸更小,从而选择资源更小更为便宜的芯片。
我不知道多少人跟我一样,在第一次面对那些给出1MByte左右的FLASH和好几百KB RAM的芯片时是什么感觉。反正我脑海里顿时有了一种“咱家终于有钱了”的“暴发户”心态——来来来,啥资源都满上!STACK 10K 起步!来来来,啥HEAP不能在嵌入式里用,来!都满上!直接分配100K做HEAP,全员malloc——突然转念一想,泪水就留下来了——果然还是“穷人思维作祟”,动态分配技术不就是为了省内存,所以大家才分时复用的么?真正阔了不应该是“人均static”彻底抛弃HEAP么?
就这样,不知道 Linux 开发为何物,也没有机会真正用Java开发过什么产品的我,浑浑噩噩的就到了35岁+。这时候,世界已经变天好多年了……嵌入式穷,是真的穷……但你又如何能“华丽转身”参加个什么培训班就拉下老脸抛弃十多年的积累跳槽到互联网行业么?
其实能跳的早跳了……男怕入错行(能跳要趁早)……留下的都是跳不动的……别说什么是对行业的热爱,其实只是麻醉自己无能的借口吧。最近新闻上都在调侃那条卡住了全世界的货轮,不知道为啥,看到它我就立即想到了自己:想想35岁+了,上有老小有小,一身沉重,卡在那里,无法掉头,也无法动弹,全世界都在围观你,调侃你……于是耳边不由的回想起刺耳的声音,眼前也开始斑驳地浮现起起那些无法入目的标题——什么《35岁被淘汰是你自己的不努力》,《那些坚持在一个行业10年以上的人后来都怎样了》……
老家伙们为什么会有35岁危机?难道工程师不应该是越老越吃香么?
其实,嵌入式行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并不快,这跟互联网行业半年就技术大变天的现实并不相同——如果你2008年左右开始从汇编转向C语言开发,你2021年会发现,C语言向C++语言的过渡实际上仍然步履蹒跚;2008年你在讨论的USART通信,在2021年仍然在被一群人讨论。技术当然有进步,但远不如很多人危言耸听的那样。公司傻了么?要开除老工程师?公司不傻,这是他们身不由己的结果。我也许算是幸运的,勉强借助老东家Arm的平台窥见了整个生态系统的一个剪影。于是我“悟”了:
- 整个嵌入式行业,本身就是成本驱动的:产品越便宜才能大规模铺展开来——而追求大规模铺展开来是刻在嵌入式行业的基因里的。这是一个正循环——只有规模上去了,产品的成本才会更低;而成本更低情况下,产品的规模又可以进一步扩展。
- 如果整个行业都追求成本,任何“暂时”的利润都会被浩浩荡荡的竞争者群体迅速吃干抹净,拉入红海。
- 技术壁垒?不存在的。因为只有成熟的技术才是低成本的技术。(如果对这个逻辑不太清楚的小伙伴,可以看这篇文章)
基于以上事实,问一个小问题:你说嵌入式成本除了机器啊、沙子啊、还有各类生产成本最大的成本是什么?答案是研发成本。那么研发成本的大头是什么呢?当然是工程师的工资啦。那么结论就很明显了:
- 在成本驱动的行业里,如果一个技术或者产品生产本身的成本已经被压缩到极致,下一步自然是要控制研发成本了。
- 控制研发成本说白了就是控制人力成本。
当然有慷慨的公司,比如华为。但那不是一家典型的中国公司会有的思维方式。当面临全行业系统性的成本压力时,公司的利润率本来就低,换句话说,挣的钱就少;此时“大河没有水”,又如何能给工程师支付得了“对标互联网行业”的薪水水平呢?
当一个行业的内生逻辑是“成本和规模”时,(或者说,嵌入式整个行业就是以帮全人类省钱作为繁荣的动力的,这里行业的繁荣与行业的吸金能力是两回事)整个可能行业注定很穷,此时,广大工程师的平均薪资水平又如何会成为例外呢?
在一个行业里,如果被人尊称为“大佬”或者“牛人”应该算是对你技术水平的“盲目”认可了吧——可惜,行业支付给工程师的薪水不是按照技术水平或是你付出努力的多少来决定的。想想嵌入式行业:学的知识一点也不少,还同样的996——同样的投入,可是产出却很少——看透这个道理的人,只要有机会和行动力的,估计早都离开了吧。
这样的一个结果就是导致了被称为“互联网行业”对其它行业的“抽水机效应”。
然而,信息是不对称的,觉得半导体行业是中国未来投资重点的新人们不断涌入,走不了的老家伙们可惨了。
由于过去中国整个制造业在全球分工中处于生态底层——距离核心技术很远——很多外企的所谓中国研发中心,也就是把国外研发的技术在国内做做“应用”和“组装”而已。行业里所谓的“turnkey solution”或者是“一站式方案”其实就是一个证据,它实际上形成了一个自我闭环的逻辑:
- 都把客户都当傻瓜了,那客户的工程师需要做的事情是不是更简单了?
- 那客户工程师还需要研发能力么?
- 那客户的工程师还需要经验老到么?
- 开除一个干不动饭的老廉颇,用同样的工资雇佣3个大学毕业生,一样做得好啊!——毕竟是傻瓜的一站式方案啊。
这就是过去老家伙们35岁悲剧的基本逻辑——忘掉那些不看生态位、不分析历史进程只给你强调个案的鸡汤吧,你的命运可能跟你的努力毫无关系——一切都是行业内生逻辑以及国内大市场的发展阶段决定好了的。你、我任何人都无力改变——这就是历史的车轮,这就是发展的逻辑。
然而,嵌入式行业的另外一条内生逻辑还是给大家留了一线生机——感谢“每年都被死亡好多次的摩尔定律”,整个嵌入式行业其实仍然在大快朵颐的消费摩尔定律的宏利——行业巨头们实际上一直在等较为先进的半导体制程变得“过时”而“便宜”,然后迫不及待的将其吞下。这一过程一直在不停的重复,比如2021年的今天,单片机已经在从90纳米向40纳米过渡的时期了,而大家熟悉的28纳米和14纳米也正在挥泪大降价的半路上。
这一规律意味着,当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不变的时候(行业里有一个不成文的1美元标准),一个MCU里能装的资源会越来越丰富,比如现在动辄几百MHz的CPU频率(制程改进后功耗降低),动辄几百K的FLASH和SRAM——这意味着什么呢?
- 资源逐渐变得宽裕
- 使用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换取开发的高效率正变得更加吸引人
- 使用更高级的开发方式,比如C++,各类脚本语言,甚至Js进行应用开发正变得非常切实可行
- 软件规模膨胀了,对软件工程师的水平要求正在提高——过去那种数据结构都不懂,会点个流水灯就能入行的局面正在变得不那么可能了。
- 能屈驾大型软件开发的老家伙们正在重新变得有利用价值
结论是:被迫留在这个行业里的老工程师们,暂时获得了一张延续职业生涯的免死牌——虽然此时,老工程师们5年以上甚至10年以上经验换来的月薪可能只跟互联网新兵蛋子的水准差不多,但也比过去“想当牛而不得”的悲惨命运好多了——是的,老伙计们,你们的饭碗保住了。
然而……当我一个职业劝退师看到了“回光返照”的余晖、试图想找人分享这份快乐时,环顾四周,这个岁数还在坚持的老伙计们似乎不多了……让你们看看我的公众号年龄组成吧:
兄弟们,行业又需要我们了……
廉颇虽老,尚能饭否?
你们现在又在哪儿?……
起来干饭了……
专栏推荐文章
如果你喜欢我的思维,欢迎订阅裸机思维
版权归裸机思维(傻孩子图书工作室旗下公众号)所有,
所有内容原创,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