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霍曼斯提出过一个“边际效应”的理论,是指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意思是说,某个行业的发展超出到一定的水平后,追加的投入所带来的产出会“溢出”,价值将会下降。
从2006年发展至今的公有云,堪称是云计算的黄金时代,以互联网业务为代表的爆发式需求,直接驱动了云计算在基础设施层的高速增长,而随着IaaS层市场格局的逐渐稳定,在基础云服务上追加更多的投入,并不能换来更高的生产力收益。
打破这种边际效应“溢出”的关键,一定是新的技术方向,来改变现有的技术格局。
Serverless的诞生就在于此。
2019年,Serverless就曾被 Gartner 称为最有潜力的云计算技术发展方向,作为一项从底层开始变革计算资源的形态,Serverless为软件架构设计与应用服务部署带来了新的设计思路。
从用户视角,Serverless最大的价值,在于让业务远离运维,继而聚焦业务。从云的视角,Serverless把计算、存储的能力进行了云化,开发者只需要获得这些能力,而无需购买虚拟机,以及相关的运维工作。
正因为这些特性,让Serverless可以让企业上云更平滑,甚至于可以做到“躺平”上云。
无法否认,云计算的发展初期,是伴随着IaaS服务的发展壮大而来的。
早期的互联网应用依赖传统数据中心做系统架构,要有专业的运维人员管理计算资源,后来虚拟化技术提高了灵活性,计算资源可以通过计费的模式获取,而无需自购,这也就诞生了IaaS服务的广阔需求。
尽管IaaS服务已经让用户免于购买实体服务器硬件,改为购买虚拟机。但用户仍然要自己装操作系统、web服务器、数据库,亲自处理热备,和抗DDOS攻击等等。
而Serverless可以做到让不懂底层基础设施运维的用户,专注于自己的业务,不用关心热备、负载、增容、DDOS等工作,这就相当于一种最细粒度的云平台服务形态。
简单的说,Serverless是一种架构理念,指的是以服务的形式来提供计算能力而不是以服务器形式,让开发者在构建应用的过程中不用过多考虑基础设施的问题。
Serverless之所以被看好,是因为很多场景天然适合Serverless,例如大数据业务需要把多种计算能力组合起来满足需求,对底层计算资源的统一管理有很强的复杂性。而Serverless 的架构天生就能很好的适用于大数据应用的场景,能把数据科学家从底层服务器层的运维管理等解放出来,使其专注在数据价值的探索挖掘上。
作为一种新型开发架构,Serverless被认为是继虚拟机和容器之后,第三代通用计算平台。它让用户更加聚焦业务本身,而无需关注复杂的服务器配置和管理,包括弹性部署和自动扩容等工作全部交给云厂商,省去了大量的运维操作,同时按量收费,节约企业成本。
最早在2014年,AWS发布Lambda启动了第一波Serverless商业化的浪潮,作为一个真正的技术进入到产业,进入到生态系统的里程碑。在国内云市场,腾讯云虽然不是最早布局Serverless的云计算公司,但目前从产品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领先。
我们说,云的出现打破了基础设施的边界,让创新变得更加容易,而Serverless的出现则打破了云的边界,破云计算的“边际递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