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 · 2021年08月03日

索尼的声音大法离不开芯片和算法,佩戴 WF-1000XM4 一个多月后的体会

索尼是第一批吃真无线降噪耳机「螃蟹」的音频大厂,两年多来,弯弯绕绕地也出过不少差异性产品,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

但毕竟是第一梯队的玩家,索尼最新一代旗舰真无线降噪耳机 WF-1000XM4 在经历了长达数月的曝光和首发后的荣光后,绝大部分媒体和大 V 们在试用后都意料之中地给与了盛赞。

也正如深圳湾在产品发布之后第一时间发布的视频解读和首发评测一样,WF-1000XM4 在外观、佩戴、连接、音质、降噪、续航等诸多体验上,下足了功夫。

即便是在佩戴的这一个多月里,我依然时不时地还会有这样的感慨:

索尼 WF-1000XM4,不愧是新一代真无线降噪机皇,AirPods Pro 的真杀手。

sony
但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

索尼 WF-1000XM4 最厉害的地方是什么?有什么值得我们细细回味?

尤其是审视当下,在 TWS 耳机产业链已经相当成熟的今天,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声学设计、电子系统、软件系统、智能交互、主动降噪等等几乎都有成熟的第三方解决方案。

那么,索尼能够有所作为的、能够一直坚持和强调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

相比上一代,WF-1000XM4 的外观设计在美学上、人体工学上,都较上一代有了不少优化和提升,看起来更美观、更舒服、更高级。

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有不少,比如,采用了新型零塑料材质的环保外包装盒,让舒适性和隔音体验双双提升的记忆泡棉耳帽,体积分别减小了 40% 和 10% 的充电仓和耳塞。

sony
还有更加紧凑的腔体结构,让全新的 V1 降噪处理芯片与主动蓝牙芯片、电源驱动等元器件的堆叠更加合理。

优化的天线设计,不仅使蓝牙通讯更加稳定,设计上也更加巧妙地与外观融为一体。

sony
声学设计上,有新开发的 6mm 动圈单元,更大的磁膨胀,更灵活的振膜。有 FB+FC 双反馈麦克风,还有骨传导传感器和自动风噪声抑制的设计。

sony
说起来优点一箩筐,也充斥在各家媒体的评测文中。然而,我总觉得,

这些都不足以让索尼 WF-1000XM4 封神,因为市面上大部分同级别的竞品,都可以在技术层面做到相当,甚至更好。

发声单元、麦克风、蓝牙主控芯片,差不多都能在市面上找到相同或类似的型号。

或许记忆泡棉耳帽算是索尼的创新,但这样的创新门槛并不高,友商可以很快「学」到。

sony
或许 V1 降噪处理芯片门槛足够高,但与 ADI 等独立封装的第三方主动降噪解决方案相比,V1 可能也只是暂时略高于平均水平之上而已。

并且,索尼的降噪技术并不准备专享,其实,索尼在上一代真无线降噪耳机 WF-1000XM3 首发了 QN1e 降噪芯片后,就很快将类似的技术封装成独立的解决方案卖给第三方设备商,而深圳湾评测过的魅族的 HD60 ANC 头戴降噪耳机就是用例之一。

那么,索尼大法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想不到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竟然从一通吐槽开始。

相信很多人和我有同样的体会,索尼无线音频产品矩阵非常庞大,它们都有一个看上去让人捉摸不透、用起来极为复杂的应用软件——Sony Headphones Connect——即便是在中文的应用商店,这个超级没有辨识度的 App 也依然坚持用它的英文全称。

用了多款索尼音频设备后,我深刻的体会是:索尼钟爱的始终是资深索粉,对于新用户极不友好。

体现在 App 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永远不要相信什么其他友商早已游刃有余的「开盒即连」。

sony
当 App 的操作界面中不停地出现「下一步」操作提示时,我的容忍度从最初的立即、到一分钟、再到几分钟、直到超过 10 分钟甚至 20 分钟。

复杂的设备连接和设置,伴随着一知半解的技术名词,逼迫我必须相信:这是一款专业设备才会具备的专业度。那些传说中的大法,只有跟随,才能见识。

索尼大法之自适应声音控制

WF-1000XM4 支持自适应声音控制,能够智能侦测佩戴者的场景,控制环境音的导入大小,在户外步行、室内静坐、日常通勤等场景,都能记录佩戴者的动作和位置,并智能地提供给佩戴者相应的场景化的降噪体验。

使用这项功能的前提是在 App 中激活「学习功能」,在设备连接设置时,就会有这一设置提示,然后是一连串的操作。

1
完成设置后,下一次打开 App,就能在「状态」栏看到设备所判断的我现在的状态,比如,我现在坐在办公室的码字的状态就是「正在停留」。

我还可以为设备注册几个常去的地方,并为这个地方做单独的耳机设置,如环境声音的大小、降噪或自动风噪降低,或者关闭这些设置,以节省耳机电池的消耗。

2
我想,就算是隔音再好的耳机,它的聆听的体验很大程度上也要受环境干扰的。索尼如此复杂的操作设置,就是希望根据不同的场景,为佩戴者自动切换参数设置,从而提供给佩戴者最佳的聆听音乐的体验。

索尼大法之 360 Reality Audio

WF-1000XM4 支持 Dolby Atmos 和 360 Reality Audio——这个比 AirPods Pro 还早面市的空间音频技术,索尼中国给了它「临场音效」的中文名称,但 Headphones Connect App 中仍沿用了英文。

深圳湾以往的文章中我们也介绍过,360 Reality Audio 基于对象的空间音效技术,通过在耳机里创建多个虚拟扬声器,营造了一个球形声场,让佩戴者如沉浸在音乐现场一般,感受各种声源的方位、角度、距离,声音也更加饱满和立体。

通过「Sony Headphones Connect」和「索尼精选 Hi-Res 音乐」两个 App 都可以进入 360 Reality Audio 的内容平台,获取高清音乐服务,当然,作为行业标杆,索尼的这一服务价格不低。

首次使用时,需要对每只耳朵进行注册分析。我很早就注册过一次,更换手机后,照例可以还原备份设置,但很巧的,我遭遇了页面无法打开的窘境。无奈我又重新做了一遍注册——这个过程相当漫长。

3-2
颇有讽刺的是,页面提示「这是设置的最后一步」,其实后面我发现,还有好多步:

4
完成进度条上的每一个里程碑,都相当的考验耐心,但索尼大法总有理由让我相信,一切的努力——值得。

在 App 的「声音」栏中,还有好几项索尼津津乐道的大法:

索尼大法之环境声音控制

相比 AirPods Pro 的主动降噪和通透模式,索尼通过环境声音控制,提供了多级降噪和多级环境声音的选项。

这些设置,让极致的音乐发烧友可以对降噪和通透等级进行精细化管理。

5
离开这个页面后,WF-1000XM4 就切换到自适应声音控制的自动设置。而对于像我这样的一般聆听者,其实自适应声音控制就足够用了。

索尼大法之智能免摘

智能免摘,即 speak-to-chat 智能免提对话功能,曾在去年发布的索尼头戴降噪机皇 WH-1000XM4 上首次采用。

当我戴着耳机与人交谈时,耳机会自动进行识别我说话的声音,然后自动为切换至环境声模式,这样,我就不需要手动切换或摘下耳机,与对方的谈话也就更加顺畅自然。

6
在办公室里边听音乐边和同事讲话,WH-1000XM4 的切换体验非常灵敏,用起来超爽。相比之下,其他耳机在交谈时,均需要手动切换通透模式,或者摘下耳机。

但是在飞机上使用这一功能会有点惨,因为飞机的噪音分贝非常高,一开口讲话就从深度的主动降噪自动切换环境音,就像耳朵一下子涌进一大波噪音一样,有点受不了。但也不是无解,提前对这一场景的参数做设置就好了。

此外,智能免摘的功能还提升了语音通话的体验。

得益于「大法」式的堆料——波束形成技术的麦克风、骨传导传感器、高性能的 V1 芯片,WF-1000XM4 在通话期间,可以在检测到佩戴者的语音后,自动关闭主动降噪、同时启用环境声音模式,让佩戴者能够听到对方的讲话。

索尼大法之 LDAC 和 Hi-Res

在 Sony Headphones Connect 的声音设置中,还有一项蓝牙连接质量的设置,可以选择「声音质量优先」或「稳定连接优先」。

如果想体验索尼的高清解码和 Hi-Res 高保真音质,则需要打开「声音质量优先」,这也意味着,这种状态下,蓝牙连接稳定性会略有降低,功耗也会增加。

WF-1000XM4 的蓝牙是 5.2 版本,编解码器支持 SBC、AAC 和 LDAC。但 iPhone 只支持 AAC。

当我更换至支持 LDAC 的 Android 手机后,系统默认 LDAC 传输通道。

LDAC_(1).png)
然后,在蓝牙设置中,将 LDAC 播放质量更改为「偏重音频质量」,既可以实现最高可达 990Kbps 的高分辨率音频。

7
在 990Kbps 的高码率传输下,音源播放偶尔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系统也会提示,这种模式下,最好确保周围无线环境良好。

至于 Hi-Res,这个小金标的前世今生,我们在此就不展开了,感兴趣的可以回看这篇文章

索尼大法之 DSEE Extreme

鉴于每个人的听音需求不同,索尼还有标配的均衡器,在 App 中,可以对三频的呈现进行微调,以满足个人口味。

另外,针对本身音质不高、或过分压缩的音源,还可以在 App 的「声音」栏中,开启 DSEE Extreme 数字增强引擎,对有损音源进行数字补强。默认情况下,DSEE Extreme 是自动增强的,并没有单独的参数设置。

sony
DSEE Extreme 是索尼的一项数字增强技术加持,可以修复高频信号在压缩时丢失的尾音,将较低质量的压缩音源增强至接近于 24bit/192kHz 的高分辨率音频,使其接近于 Hi-Res 的音质。

DSEE_Extreme
索尼近年来的多款无线耳塞均支持 DSEE 数字增强技术。值得一提是,索尼已经对这一技术做过至少三次升级,从 DSEE 到 DSEE HX 再到 DSEE Extreme 也体现了索尼在算法上的精益求精。

只是对于普通用户,受环境和音源等多方面的影响,聆听音乐时是很难区分开启 DSEE 前后的区别的。

湾里小结

回到我之前思考的问题,索尼大法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回顾近年来索尼的几场音频发布会就不难发现,索尼音频的高管们津津乐道的,首先是索尼降噪芯片的几次升级,从最初的 WF-1000XM3 上的 QN1 到 WH-1000XM4 上的 QN1+ 再到 WF-1000XM4 上的 V1,处理性能不断加强。

V1_%E9%99%8D%E5%99%AA%E8%8A%AF%E7%89%87
其次是各种由 AI 算法所支持的智能,前文提到的,标注了「索尼大法」的各项,都是其计算音频软能力的体现。

尽管在 WH-1000XM4 的实际佩戴中,受环境的影响,有些智能并不那么智能,偶尔也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智能」,其中,智能免摘的 bug 最为明显。

sony
但就像语音交互等其他 AI 技术一样,随着深度学习和推理能力的增强,从早期的不智能到「体验不到的智能」,可能也就是几年的光景。

真无线降噪耳机作为硬件设备,在经历了几年的产业链高速发展后,几乎没有什么门槛。但要在计算音频这条路上走的更远,积累几项独门大法还是蛮考验实力和耐力的。

索尼 WF-1000XM4 为我们做了榜样。





微信号:深圳湾 / shenzhenware
来源:深圳湾官网 / shenzhenware.com
版权声明:本文为深圳湾原创文章,极术社区经授权发布

推荐阅读
关注数
4349
内容数
60
2020 年产品、技术、应用、行业,全面汇总整合,关注智能音频产业上下游生态。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