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在《企业生命周期》中,把企业从初创到消亡的全部过程形容为一家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如果要基业长青,就需要做到穿越周期。
要做到更好地穿越周期,就要寻找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大部分人眼里,超云应该是一家以算力为核心的企业。但其实,从超云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一家“因云而生”的企业,从诞生起是围绕云计算而建立,并且一直从公有云和私有云两个维度进行战略布局:为公有云提供标准产品,为私有云提供全栈产品。
其实早在2011年起,超云就在内部探索私有云的各项核心技术,十年磨一剑之后的“超异云”,在私有云赛道,是否有机会跑出超云未来十年的第二增长曲线?
私有云是未来五到十年的主航道
今日之云,已非彼时之云。
云计算在过去的黄金十年,不再单纯是一种底层的技术,而是变成了千行百业走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能力。云像是一种融合剂,大数据、IoT、区块链、AI,所有这些新兴技术都能够融如云中,并基于云服务的形态提供任何一种技术服务。而在应用侧是万物皆云,无论是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所有服务于社会民生的智慧都必须通过云来传递。
是云让智慧无所不及,无所不在。
与此同时,云市场随着信创、异构等技术的发展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在客户、应用、安全、多芯架构等方面发生变革,尤其是私有云随着安全要求,软硬技术结合,两化融合及一体化需求而变化升级,越来越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
首先,是复杂的市场环境,倒逼千行百业通过积极拥抱云走向数字化转型,提升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如数字经济、新基建和东数西算等政策导向下,私有云市场一马当先,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其次,按照IDC中国副总裁周震刚的表述,“IT基础架构的部署模式正加速向云化演进,IDC预计未来五年,公有云+私有云的累计增速会是传统架构增速的2倍以上;另外,用户同时使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比例已达95%,所以跨云使用的方式会越来越普遍。”这意味着私有云无论在新客户的增量市场,还是过去成熟的公有云存量市场,都会获得不错的增长机会。
第三,在私有云的细分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希望通过更为便捷的部署方式,降低部署和运维的难度,更快的获得数字化的能力,这使得一体化部署能力的私有云,如超融合系统获得了相比其他私有云更快的增长速度。
正是基于这些市场的背景,和客户需求的变迁,我们有理由认为私有云在未来五到十年,会成为整个云市场的主航道。
也是基于相同的判断,面向私有云变革的超云“超异云”来了!
可以像智能手机一样使用的私有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客户对私有云可谓是又爱又恨。
自建周期长,投入高,运维复杂,兼容性差,安全风险,对IT团队要求高等难题,不断交织困扰着企业的IT部门,如果没有办法解决这些琐碎的难题,私有云的发展之路,也会蒙上一层阴影。
超异云是超云面向私有云市场的产品战略,超云在2010年成立伊始就投入到系统软件层面的自主研发中,一路走来形成了面向私有云的超异云产品线。超云总裁房玉震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理念:让用户像使用智能手机一样使用私有云。
“手机经历从普通电话到智能设备的转变,融合了通信、电脑,以及各种生活工作场景的万能工具为一体,使用方便且功能强大。所以,我们从功能方面融合计算、网络、存储、安全等功能,在部署方面强调管理、运营、维护,通过一体化、集成化、智能化、安全自主化等特性,让私有云的使用体验,就像是智能手机一样。”房玉震说。
很明显,超异云要颠覆传统私有云固有的认知,用一体化的理念,重塑客户对私有云的看法。但超异云,到底有没有能力做到这样的事?
如果将私有云体验对应智能手机,那么这种私有云就需要让客户忽略掉软硬件和运维的感受,直接聚焦于应用本身,所以一体化能力是一个关键,另外智能手机的关键还在于“智能”二字,最终AI与应用场景结合的深度,决定了智能化体验的程度。
亦如超云云系统事业部副总经理李锐所言,做到像智能手机一样的私有云,需要具备三个关键能力:
第一,异构一体,把软硬件、异构的资源融合起来,对异构的计算和IO数据做相应的加速;第二,通过底层信创的基座,通过对全链条的系统加固以及数据的保护,保障用户整体系统;第三,通过AI的算力,在边缘的场景给客户提供快速部署、快速上线、灵活使用、远程运维来提升用户整体设备、产品、硬件、软件使用的效率。
但知易行难,梳理出的关键能力,要做到面面俱到,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到位,超异云究竟要怎么做呢?
三把“钥匙”,敲开私有云市场的大门
罗马从不是一天建成的,超异云能够提出这样的见解,并付诸实现也不是突发奇想,拍脑袋的结果。超云在私有云已经有十年以上的技术积累,从最开始的技术探索,到最近几年产品、方案、技术、服务的落地以及成果,并将这些实践总结、提炼、升华,才形成了今天的超异云。超异云如今手握三把“钥匙”,准备敲开私有云市场的大门。
首选,从异构一体化的能力来看。
在硬件方面,超异云的技术架构一直用自研的服务器硬件和云操作系统为基石来打造私有云产品,其中包含各种各样异构计算、异构存储、异构网络的能力和资源,还包括虚拟化、容器、裸金属等多种资源供给的形态,同时也支持传统的X86架构和信创架构。同时在软件方面,超异云在OpenStack、K8S、CEPH、ZFS等内核、驱动层面做了大量的改良,让软件更稳定且性能更好。针对私有云的应用场景,对于硬件设备(BMC、BIOS、供电、散热、结构方面)做了个性化的设计和定制化。
正是在软硬件两端的同步发力和协调统一,让超云得以将软硬联动起来融合一体,并以一个软硬件平台,支持超融合、SDS两种形态,面向私有云、混合云、边缘云等多种应用场景。
这种能力在具体的行业落地上,也表现得尤为突出。某行业客户120G实景数据三维建模场景测试中,超异云耗时仅约10小时,相比PC工作站建模耗时近50小时得到大幅提升。
其次,从信创和安全层面看。
超云已经在整机部件上实现国产化率100%,主板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80%。再辅以全自研软件开发架构,以及国产化全链条合作伙伴,与国内主流基础软件、应用软件、GPU厂商、信创云完成兼容互认证,让超云具备了提供信创云基础全栈产品的能力。
自主并不代表低效,超异云不仅拥有信创云所要求的极致安全,也能保证信创云具备媲美基于X86云基座的性能。据某客户实际业务系统迁移至超异云信创平台前后的性能对比,其中4K数据读性能、邮件系统的性能,分别有了3.5倍和4倍的大幅提升。
同时,在数据安全层面,超异云有一系列的技术和能力,例如端到端的数据对比技术、自检测技术、自愈恢复技术等技术在数据的访问、存取、恢复等层面,做到让用户对数据更安心、更放心。
第三,从智能运维层面看。
运维一直是私有云的“老大难”问题,随着用户集群规模的不断增加,运维的难度也指数级提升,即使拥有专业的运维团队,也很难对大型私有云做到全盘的掌控,因此向智能运维方向发展迫在眉睫。
超异云自研了智能化引擎,包括拓扑感知、负载均衡、亚健康智能检测等多种智能运维技术,可以智能提示用户潜在的风险,自动运维、高效自愈,让用户的运维省时省心。
从这些能力当中,我们不难总结超异云的价值,通过软硬融合、异构资源融合,一体化运维的方案,让私有云拥有不亚于公有云一样的应用体验,同时凭借自研自主,信创极致安全的高标准,更好地支撑大行业、大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一体化融合定义私有云赛道
客观地说,近几年的中国云市场,在公有云领域兵家混战、热点频频,而在私有云领域则是静如止水,过分平静。私有云赛道,作为与公有云同等重要的数字化转型主航道,太需要一些创新,来引领市场的发展。
超异云的发布,本身也在重新定义私有云,对于超异云来说,这也是技术、能力、实践同步走向成熟的体现。
首先,技术延续性,2011年超云就发布自主企业级多控存储产品,2014年发布自研云操作系统及分布式存储,2017年发布双存储引擎私有云,2020年发布业界首款双控存储超融合,2021年实施多芯异构、云边协同研发策略,过去十年的技术累积,才决定了2022年超异云产品的诞生。
其次,战略延续性。过去在整个超云体系中,一直是把硬件、服务器放在前端拓展市场,私有云研发团队尽管一直在默默耕耘,但始终坚持着私有云的战略,没有放松,这才造就了今天的超异云。关键的是,超异云所表现出来的高性能,也让企业客户相信了信创云并不是一种妥协,私有云的安全、性能、体验可以并行,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最后,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年超异云的产品已经在大量用户和行业做了落地,包括党政、医疗、教育、企业、互联网等等,得到了各行业各用户的认可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正是这些积累与经验让超异云找出了私有云一体化融合部署的新标准,也让超异云真正通过市场验证,有机会成为超云市场增长的“第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