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正能量 · 2022年12月29日 · 北京市

新企架:金融行业架构转型的“新答案”

布莱特·金在《Bank 4.0》书中提到了金融业的未来形态,即Bank 4.0会让金融服务渗透至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Bank 4.0》也写到:银行业正处在一个“技术主导一切,并且无处不在”的世界中,不被淘汰的唯一办法就是为那些数字化的消费者打造新的体验。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倒逼传统银行转型与变革,就在于其对于技术的高效运用,革新了金融生态的底座,进而改变了上层服务形态。

在向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演进的过程中,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不仅仅是科技进步或产品迭代,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不仅要进一步加快IT变革,追求更快速的创新节奏,还要做到IT架构与业务架构的融合统一。

如今,金融业已经走过抵抗与挟裹的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求变的过程,以业务建模驱动的企业架构转型,也逐渐浮出水面……

架构转型,代表了金融业的未来之路

过去十年,我们看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无数个热点的新兴技术不停的轮转,也催生了很多金融科技新贵,它们以创新的模式不断冲击传统金融的领地。在此过程中,金融业的传统边界将被逐渐打破,甚至于传统金融的管理结构和运营模式都将被一一打破。

为了应对服务化转型,银行推出了大量新的理财产品,新品迭代的速度变得飞快,新业务对系统架构的要求变得更高,服务也变得更加敏捷。其中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在业务模式上的演进,小额度高频次的创新产品发布,对系统架构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大量的数据被频繁的调用,也带来了安全性的难题。

这些难题看似只是IT的问题,但每一个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又何尝不是与业务密不可分,在整个金融进入数字化深水区的过程中,IT与业务再难独立存在,它们的融合与打通,让金融业的前景美不可言。

2022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当中提出:提高科技架构支撑能力。推进传统架构向分布式架构转型,主要业务系统实现平台化、模块化、服务化,逐步形成对分布式架构的自主开发设计和独立升级能力。加快推动企业级业务平台建设,加强企业架构设计,实现共性业务功能的标准化、模块化。

“企业架构”设计,作为金融行业高科技架构支撑能力的一部分首次确立了其价值。

很多人也许对企业架构还稍显陌生。我们知道,金融业一直是最积极投入数字化转型的行业,但数字化转型却一直面临如战略和落地分离、业务与技术双轨、投入和产出不匹配等考验和痛点。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从企业的“全局”视角来看待转型,很多系统的搭建和应用的升级,只能做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似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却在未来的升级和演进中埋下了隐患。

另外,IT与业务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业务部门和IT部门其实没有实质性的矛盾,只是数字化的供需两方,而在统一的企业架构模型之下,两者的关系就更为自洽,更加的融合统一。

因此,金融业应该更早进行企业架构转型,构建全局化的企业视角,优化业务流程,迈向敏捷的产品创新,并走出金融数字化的未来之路。

新企架为金融业带来转型的“普世价值”

12月15日的中国国际金融论坛期间,中电金信发布《业务建模驱动的企业架构转型白皮书》,提出"既企业级、又敏捷化、又精益化"的新企架(NEA,New Enterprise Architecture)方法论。

这是否能够代表金融行业架构转型的新方向?

数字化技术的创新性,让很多银行有机会通过差异化业务进行创新,但也必须承认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工程,所谓大象转身,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企业利用企业架构革新业务的过程中,仍存在相应的挑战,比如:第一,企业需要大量投入资源;第二,企业需要“量体裁衣”,解决方案需要深度“适配”银行自身发展需要;第三,项目的企业架构方法要依据银行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对于大体量银行来说,这种全面铺开的转型模式相对“笨重”,而小体量银行则“等不起”也“用不起”。

这意味着,如果架构转型不具备“普世性”,只能成为大型银行的“顶配”,不能成为赋能整个金融行业架构转型的“标配”,那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正是为了将架构转型的方法论,打造成为一种“普世价值”,让其能够为所有金融用户的架构转型提供助力,中电金信敏锐的抓住了“业务建模驱动”的关键点,将以“企业级”为核心,将“敏捷”和“精益”的思想贯穿始终。

这不仅做到了以“满足企业及时的、迫切的需要”作为关键标准,产出符合项目要求的最小可行架构,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同时强调在方法和资产上根据银行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和裁剪,从项目需求出发,微定制所需产出,实现“精益的架构设计”;与此同时,引入中电金信特色的业务建模平台,及与之打通的设计、开发一体化工具链。

这个所谓的“新”,就在于“既企业级、又敏捷化、又精益化”这个切入点,它让企业架构转型,不止于方法论,更具备了落地的意义。无论是对大体量任务的拆解,业务和IT共同参与敏捷化企业架构转型,这种小步快跑、适时决策、分层推进的策略都足以让每一家金融企业迈向架构转型。

据了解,业务建模是构建企业级业务架构的方法,通过业务建模的方法来构建业务架构,用业务模型来承载企业级视角下的业务需求,向上承接业务战略,向下指导IT架构设计,这就是业务建模驱动的企业架构转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论,也要有通用的建模工具,来解决现有工具操作门槛高和建模成果难以资产化,并且会面临知识产权流失等问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中电金信发布了自主研发工具——"源启业务建模平台"。

该平台继承了“敏捷+精益”的理念,遵循以业务价值为优先导向,并提高生产价值的精益架构设计,全面赋能金融行业客户的企业架构转型。

金融行业架构转型的“新答案”

简单的分析新企架,我们可以从中抓到几个明确的关键词。

首先是渐进式发展,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在稳健的前提下创新,所以金融业最怕“颠覆式创新”,或是推倒重来。新企架锁定的第一个词就是“企业级”,这就注定了所有变革,必须要在稳定的前提下走向敏捷。

所以,小步快跑、分层决策,最小可行架构,这些逻辑本身也是在确保大局的背景下,去加快创新的速度。

其次是“新”,敏捷是创新的驱动,新企架的“新”,本质上也是创新,银行数字化的目标也是创新,两者的目标一致,都是要走向敏捷,让原本“笨重”的架构插上翅膀。划定范围边界,引入轻量级的新方法,采用工作坊等新方式,以尽量少的资源投入带来好的实施效果,这其实就是“精益”的内涵。

第三是强工具,转型不仅需要理论支撑,更需要抓手。中电金信有金融级数字底座“源启”,而源启业务建模平台作为金融级数字底座“源启”的核心平台之一,承接新企架方法论,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易用、高效、全链条的企业架构数字化建模平台,助力高效构建企业架构模型,统一规范化企业架构设计工艺,实现从“业”到“技”的全链条支撑。

客观地说,新企架进一步明确了IT架构与业务架构的关系,并将二者统一,这个中心思想让金融行业在未来数字化进程中,永远不会走弯路。

而新企架的模式本身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变革模式,它同样适用于金融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并成为各行业开展企业变革的驱动引擎。作为金融行业架构转型的“新答案”,未来新企架还有机会成为千行百业走向架构转型的“答案”。

推荐阅读
关注数
2833
内容数
255
新基建、云计算、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