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人员、物资、技术和信息等要素日益向城市汇聚,城市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和“城市病”也层出不穷,而传统的治理模式和治理手段越来越难以胜任日益复杂城市的管理需要。
在此背景之下,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由此,“一网统管”就成为了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牛鼻子”工作,更是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过去几年,全国范围内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进行得如火如荼,治理模式不断创新,特别是以“一网统管”为代表的城市数字化治理成效成果更是不断显现。实践也表明,“一网统管”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数字化治理的新模式,无论是对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还是对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毫无疑问,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关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那么,“一网统管”自提出后经历了哪些演进的历程?究竟如何才能更好的建设“一网统管”?“一网统管”又能够在哪些场景取得更大的成效呢?
在日前举办的十七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上,发布的《中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报告—大力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系统梳理了城市治理数字化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历程,给出了建设“一网统管”的整体框架和建设重点,通过主要场景的呈现和创新实践的指引,可以说不仅为厘清“一网统管”发展状况和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的新价值,更为未来全国构建“一网统管”建设提供了“新范式”。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新范式
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经从1949年的10.64%激增至2022年的65.22% ;截至到2020年,我国共有106个大城市,其城区人口合计达到了3.72亿人。城市治理正在面临如何解决人口集聚增长和城市治理有效性的问题,在新问题新挑战面前,选择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摆在了各级城市管理者的面前。
也正因此,早在2015年国家就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城市治理由此拉开序幕;2019 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 步明确了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而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目标。
而过去几年,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以科技反哺城市建设,以数字化支撑城市治理模式转变成为丰富城市治理手段,也让“一网统管”这一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新模式从幕后被推到台前。
所谓“一网统管”,指的是通过流程变革、技术支撑、线上线下协同,不断提升城市的“智治力”。针对城市治理当中的关键问题,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的目标,形成横向整合政府各委办局,纵向拉通各区、各街镇,有效进行统筹管理和跨部门协作的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
如果说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是从企业和市民需求出发“高效办成一件事”,那么城市运行的“一网统管”就是从政府和管理者角度出发“高效处置一件事”,可以说“一网统管”已成为城市治理的关键抓手。
2019年春天,上海率先拉开了建设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大幕,五年间,全国上下“一网统管”建设如火如荼,成果不断显现,无论是北京推行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还是广东推行的省域数字化治理格局,背后的逻辑无一不是通过技术和制度的双轮驱动,让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
“一网统管”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够统筹数字底座,打造城市数字能力,目前“一网统管”也正在从业务领域型向综合平台型转变的阶段,而以“大平台”推动“大治理”,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二是,能够解决城市堵点,高效处置城市事件,“一网统管”以智慧化决策能力及全局性管理能力为着眼点,实现了城市数据大融合、业务大协同、系统总集成、决策总指挥、运营总中枢、服务总平台,是解构、描述、认识城市物理世界的新型系统,而借助这套新型系统,城市管理者能够实现线上线下协同高效处置一件事,实现更高效的治理,解决城市治理中的堵点、盲点问题;三是,创新治理模式,加速管理体制改革,“一网统管”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能够推动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型治理模式;四是,建设集约平台,推动业务流程再造,“一网统管” 能够在一个端口上“全息全景”地呈现城市治理要素、对象、过程、结果等各类信息,在一个平台上对城市治理各类事项进行集成化、协同化、闭环化处置,由此也能够更好地推动政务业务流程的再造。
截至2022年12月,全国有多个省、市、区明确提出开展城市治理、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这背后也印证了以“一网统管”新模式、新技术、新平台赋能城市治理,无疑是系统提升城市风险防控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助力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的有效支撑,更是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使命担当。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网统管”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新范式”,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必然选择。
深度解读“一网统管”建设核心
在此过程中,华为基于自身在政务领域的实践经验,打造出了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新范式,同时依托城市智能体构建了覆盖省域、市域、县域和基层的立体式“一网统管”解决方案,不但更好地的服务了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其背后的探索和实践,同样也为城市治理数字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的全新价值。
今天,城市智能体已成为夯实“一网统管”的数字技术架构,原因在于——城市首先是物理之城,城市各类基建构成城市物理基础,通过对城市数据资源的应用,实现效率提升和资源节约,城市由此得以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因此,华为认为利用数字技术对城市各类场景进行判断和治理是数字城市成功的基础,它能够让城市治理的颗粒度愈发精细,助力城市管理实现可管与可感。
而城市智能体聚合了联接、云、计算、AI、行业应用等数字技术,构成一个云网边端协同的一体化智能系统,再融汇、治理城市全域数据、通过持续运营,从而能够让城市真正顺畅运行、均衡发展、自我优化、生生不息。同样,“一网统管”能力的实现也依赖于强大的城市数字化底座的支撑,而城市智能体先进的理念和开放的技术构架,能够更好的承载“一网统管”这样能够解决城市治理跨领域、跨业务、跨层级的智慧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参与的城市治理“一网统管”项目已在国内多个省份全面开展,帮助包括多个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和百强市县在内的客户切实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样,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沉淀,也让其在“一网统管”中总结出了四大建设核心,即敏捷治理、使能平台、数字底座和一体化安全,具体而言:
首先,敏捷治理,“一网统管”是以提升全域泛在感知能力、业务部门协同能力、实时调度处置能力和运行研判分析能力为目标,因此它需要打造“高效处置一件事”的四大能力中心——发现中心、调度中心、处置中心和分析中心。其中,发现中心,是通过综合巡查、慧眼识事等场景化解决方案,用数字技术更加有效地提升网格化巡查效率,对城市管理更好地预测、预警;调度中心,是通过综合巡查、慧眼识事等场景化解决方案,用数字技术更加有效地提升网格化巡查效率,对城市管理更好地预测、预警;处置中心,是能够横向整合各委办局、纵向拉通区、街镇,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进行高位管理、协调、拉通;而分析中心,则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汇集和AI人工智能分析,实时查看城市运行状态,能够让城市管理者有效识别难点、堵点和痛点。
其次,使能平台,这是智能化城市治理的核心枢纽,城市治理业务工作包括大量面向单个的人员、房屋、场所、案件事件,以单一事件结合复杂场景为主,而使能平台包括了业务、数据和AI使能,提高了业务上线效率,并将条数据融合为“块”,依托RPA、算法训练、智能派单、智能分类等AI能力,能够最大化推动巡推一体、云边协同的使能平台建设,最终为“一网统管”的应用提供无限可能性。
第三,数字底座,“一网统管”要真正发挥价值,实现数据融合和业务融合是其先决条件,而这些都有依赖于强大的城市数字化底座提供支撑能力,因此云、网、端能力的协同发展就至关重要。其中,在云方面,城市云平台重新定义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赋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其不仅对原来分散、割裂的多个平台能力实现了整合封装,有序融合,同时还能通过业务使能、数据使能和AI使能三大使能平台实现服务的统一调用,按需提供,促进城市应用的创新。
在网方面,以5G、IPv6+等技术打造城市智能联接已是大势所趋,它能够实现城市人、机、物的联接,统一城市级各类传感器联接管理、数据采集及共享,统一可靠网络回传,统一物联安全接入,从而支撑城市精确治理及智能化演进;而端方面,基于OpenHarmony打造城市全场景、分布式的感知设备操作系统。通过统一的城市感知标准规范,保证终端设备联接协议统一、设备标识统一、接口及数据模型标准统一,支撑近端设备实现互联互通,降低终端设备数字化门槛,加速城市感知终端的数字化进程。
最后,一体化安全,在城市数字化的推动下,数据集中共享、IT/OT融合、智能感知终端大规模部署、智能技术的安全等都给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因此,构建“一体化安全”,从终端安全、网络安全、边界安全、云平台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层层深入,构筑纵深防御体系,建设一个具有韧性的安全技术体系,做到安全风险可控,确保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得到有效保障,也是未来“一网统管”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客观地说,城市治理往往会呈现出异常复杂的特征,而把握住“一网统管”建设中的四大核心,无疑能够最大化保障“一网统管”的可持续性和强大生命力。
应用场景再升级城市治理再进化
不仅如此,“一网统管”既是业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华为经过多年深耕城市数字化的经验,在“一网统管”的实践中也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城市治理底座和应用场景,同样也为城市治理数字化质量的提升“打了个样”。
例如,在城市管理方面,“一网统管”解决方案让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在群租房治理、高空抛物管理、违建治理、渣土车治理、市容市貌管理领域都取得不错的成效;在社会治理方面,则实现了最小管理单元的自治,包括社情民意监测、小区物业管理、综合巡采、噪音扰民治理方面也都能通过“一网统管”得以解决,最大化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与此同时,在应急保障方面,“一网统管”实现了让城市运行更加的安全和稳固。特别是在防汛防台、危化品管理、人流聚集监测、城市内涝监测等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极大的提升了城市管理者发现及预测预警的能力;而在融合应用方面,“一网统管”也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变得更加的高效。如“一网统管”重大活动保障场景,通过高位指挥、多方协同的建设方式,有力提升指挥效率,促进重大活动期间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快速闭环处置突发事件;此外,“一网统管” 疫情防控场景,也在支撑数字化精准防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事实上,这些创新的应用场景,仅仅只是“一网统管”在城市治理中应用的部分“缩影”,基于城市治理底座能力,今天华为的“一网统管”能够支撑市域治理、基层治理等不同层级的治理形态,赋能超过1000个城市治理类的创新场景,可以说“一网统管”应用场景的再升级,也让城市的治理实现了“再进化”,极大的提高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当然,也要看到“一网统管”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项持续性的工程。尽管“一网统管”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还存在政策标准、参与主体、场景生态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基于此,在《中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报告》中,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愿景展望,包括强化政策与标准的引导作用;鼓励多元参与城市治理数字化;以场景营造城市治理数字化生态。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将不再是文件中的愿景目标,而“一网统管”也能够为城市治理和城市的创新发展注入更为强大的新动能。
全文总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数字化是实现政府治理方式变革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动力,也是促进制度创新的主要路径,而“一网统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新范式”。同样,在此过程中,华为“一网统管”以提效统管、赋能基层和服务百姓为价值主张,运用智能化的手段和实时在线的数据来解决城市治理的各种复杂的问题,高效处置一件事,不仅创新了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模式,相信也将会持续推动数字城市建设迈向“新高度”,其价值可谓“不止于现在,更关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