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新技术和新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中国民航业的数智化转型建设正进入“快车道”。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ICT技术在机场建设、运营中加速普及;另一方面,包括《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关于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总体部署 加快推动智慧民航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的发布,都为智慧民航的未来建设划出了重点。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民航局与四川省联合共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以下简称民航二所)主导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项目在经过四年的建设后,于2023年12月11日在成都东部新区正式投运,该示范区是我国民航有史以来,单项投资规模最大、设计标准最高的科技项目,也是民航科技领域的“超级工程”,被誉为“民航智谷”。
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一期投资106.3亿元,建设用地1721亩,将建成16个民航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和1个验证中心,包含43个实验室,108个平台和1个验证模拟机场,涵盖空管、适航、机场、航空运输等领域的研究平台。未来主要开展民航交通流、机场运行与控制工程、机场运行安全工程、民航信息安全、民航大数据及信息服务航空物流危险品航空运输技术和新兴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测试、验证、评估。
为打造国际一流的民航先进技术创新平台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中心,民航二所携手华为、上海华讯网络、中软国际展开深度合作,不仅为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构筑了具备民航特色的数智基础底座,树立了智慧民航发展新标杆,也真正实现了“立足示范区,服务全民航”的目标。
高水平打造“民航智谷”
民航二所,是我国专业从事民航高新技术应用开发的科研机构,是国内民航成立时间最早、领域覆盖最广、产学研用链条最长的民航科技集团。民航局高度重视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已将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纳入民航“十四五”规划、《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等行业重要规划和文件。
基于此,在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之初,民航二所就希望示范区能够通过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提升示范区数字化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以“民航智谷”助力民航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
1、数智底座。示范区数据中心不仅需要支撑科研、办公等需求,实现数据互通、业务协同;同时也将向民航行业用户提供专业的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为民航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因此打造一个安全、可靠、智能的数智底座至关重要。
2、科研智慧化。通过示范区提供的数字平台能力,打通研发、实验、成果转化的“全流程”,做到项目管理、研发管理、科研仪器管理,实现科研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慧化。
3、园区管理智慧化。示范区数字平台在数字层面还需要打通四个地块的系统,打破信息孤岛,将传统的30多类弱电子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业务统一调度和联动服务,最大化提升园区内人、车、物、事件管理能力和服务效率。
4、安全智慧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事件智能识别和处理,园区管理人员可以在指挥中心一键启动预案,自动通知应急小组并打开通道闸机,让安全管控更精准、更高效。
树立智慧民航发展新标杆
为此,华为联合行业合作伙伴助力示范区数据中心建设,构建了技术支撑数字底座(包括智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集成交互平台、GIS平台)等,有力承载了示范区综合科研管理、DevOps、智慧办公等系统,实现了IT科研平台资源的统一调配,显著提高了科研效率,同时也满足了示范区智慧园区、生产运营管理系统的运行需求,保障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为响应民航绿色发展需求,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示范区还首次在行业内使用芯片级液体喷淋冷却技术,无需传统空调即可实现自主循环冷却,与传统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相比能耗降低50%以上,进一步实现了数据中心极致节能、极稳运行、极简运维,保障业务灵活拓展的目标。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期发布的首批“深度用云先锋案例”中,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数据中心就以其一云多芯、绿色低碳等特点,从67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上云用云标杆项目。
不仅如此,示范区还引入了集约化建设千人协同的软件开发工具链CodeArts、大数据研发平台、微服务治理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共享,让软硬件开发高效协同,同时还引入了华为云研发流程架构规划、主业务流程梳理设计、项目组合管理、需求管理、项目立项、技术规划、研讨工作坊等服务,逐步建立起了具备民航特色的数据治理和软件开发规范和标准体系。
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开发方面,示范区也引入了ModelArts一站式AI开发平台,这是以国产化算力昇腾为底座,能够构筑算法训练和推理基础能力,可支撑百亿参数大模型训练需求的AI开发平台,结合平台具备的向上开放、向下兼容的能力,可实现示范区多厂商、多开发框架的算法管理,以及实现国产、非国产智能算力的调度与管理,还能够为示范区入驻企业和行业客户提供通用便捷、性能强劲的一站式AI开发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全新打造的数字平台,示范区未来还将逐步承载智慧安防和园区智慧管理平台等,以“平台+应用”模式将园区智慧安防、设施管理和能效管理等子系统接入园区数字平台,实现全示范区内运维、设备管理、数据共享、地理信息数据、视频管理、权限管理“六统一”,打造示范区智慧园区运营管理服务体系,实现示范区内的运营管理和服务真正达到可视、可控和可管,最终提高示范区内的管理效率和服务体验,树立智慧民航发展新标杆。
助力中国民航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计划,到2035年,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将聚集各类创新资源,聚集各类高层次人才,成为国际一流的民航工程技术创新及应用验证基地,随着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在核心技术成果孵化、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平台效应”,未来示范区不仅能够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产业集群和民航科技产业生态圈,解决产业布局分散、上下游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示范区大力发展空中交通管理、航空物流、机场运行与控制、航空材料、航空化学以及通用航空等高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也将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未来十年示范区相关高科技产业产值规模将超千亿,为民航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四川建设西部创新高地再立新功。
在此过程中,华为与伙伴携手融合先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民航二所构筑了具备民航特色的数智基础底座,不仅有助于民航先进技术创新平台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和演进,同样也为中国民航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更为强大创新动力。
面向未来,华为也将进一步以科技赋能为重心,坚持“伙伴+华为”战略,联合上海华讯网络、中软国际等伙伴,以“M-one”模式持续助力民航二所打造世界一流、行业产业链全覆盖的民航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持续推动民航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