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监管下的智能汽车:新规详解

2025 年 4 月 16 日,工信部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针对《工业和信息化部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明确了测试验证、宣传规范、OTA 管理及事故报告等强制性要求,标志着智能驾驶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

从 2025 年开始的“智驾平权”到现在这个时间点,工信部新规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深远影响,聚焦车企在测试验证、宣传合规及 OTA 管理中的具体执行措施,探讨新规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展望其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芝能汽车认为,新规以安全为核心,重塑了智驾行业的竞争格局,车企需通过技术优化与合规管理在监管与创新间找到平衡。

01.工信部新规的背景与核心要求

工信部《通知》及 4 月 16 日推进会的召开,源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中暴露的安全隐患与监管漏洞,通过强制性规范提升产品安全水平,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从高速 NOA (Navigate on Autopilot) 、城市 NOA (Navigate on Autopilot) 、端到端智驾技术的爆发式普及显著提升了辅助驾驶的便利性,但频发的辅助驾驶事故,暴露了功能边界模糊、过度宣传及消费者误用的问题,引发社会对辅助驾驶安全性的广泛质疑。

这次会议强调车企需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系统 (CDAS) 测试验证,明确功能边界与安全响应措施,杜绝夸大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确保生产一致性与质量安全。

● 《通知》从测试、宣传、OTA 管理和事故报告四个维度提出具体要求:

◎ 车企需在产品主要技术参数表中补充 40 条 CDAS 和 OTA 相关参数,纳入准入和生产一致性管理,已准入产品须在 2025 年 6 月 1 日前补报;

◎ 深化产品监管,要求车企提交深度测试方案,覆盖功能、场景、人机交互和耐久性测试,结合虚实测试与数据驱动方法验证安全性和稳定性;

◎ OTA 升级需全面备案,非参数变更的升级可备案后实施,涉及自动驾驶或缺陷召回的升级需取得许可;

◎ CDAS 失效或事故需按附件 3 要求向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报告。

● 从工程视角看, 新规对 CDAS 的技术验证提出高标准。

◎ 例如功能测试需覆盖 AEB (自动紧急制动) 、LDW (车道偏离预警) 等核心功能;

◎ 场景测试需包括 ODD (设计运行域) 内典型场景 (如弯道、拥堵) 和边缘案例 (如极端天气) ;

◎ 人机交互测试需验证脱手检测 (车速>10km/h 时持续监测方向盘状态) 和报警有效性,耐久性测试需确保 24 个月系统稳定性。

中国汽车企业在推出辅助驾驶功能之前,需投入大量资源构建高精度测试体系,并优化软件算法以应对高危场景 (SOTIF 与 ISO 26262 标准) 。

我们可以认为这次《通知》的执行对车企提出了多维度的技术与管理挑战,同时将深刻重塑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路径。

● 从可执行角度看,

◎ 车企需在产品准入、测试验证、宣传合规和 OTA 管理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

◎ 补充 40 条 CDAS 和 OTA 技术参数并纳入准入管理,要求车企完善产品数据库,涉及传感器精度 (如激光雷达点云密度) 、算力平台 (TOPS) 、功能边界 (如 AEB 刹停速度) 等;

◎ 深化监管要求车企提交深度测试方案,通过虚实结合 (HIL 仿真+实车测试) 和数据驱动 (高精度数据采集) 验证系统安全性,边缘场景需模拟雨雪雾等极端天气,测试周期是需要确认的;

◎ OTA 升级需全面备案,涉及辅助驾驶驾驶功能的升级需取得许可,召回缺陷的 OTA 需按《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执行,这要求车企优化软件版本管理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 事故报告机制要求车企在 CDAS 失效或碰撞后立即报告,包含系统状态、传感器数据和驾驶员行为等,需构建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禁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等功能及限制驾驶员脱离行为 (如禁止座椅平躺) 对于目前消费者的吸引力是有一些影响的,车企需在安全与便利间寻找平衡。

新规的实施将显著提高合规成本,但通过规范宣传 (如禁用“自动驾驶”“高阶智驾”术语) 与 OTA 频次,有助于重建消费者信任,降低事故风险。

02.新规对车企的执行挑战与行业影响

现实来看,2025 年带来的智能驾驶平权的风潮,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这是迫于无奈的。因为赶不上这波,对于消费者来说压力很大。

所以很多汽车企业发布了辅助驾驶战略,是从不同层级加班加点,本来就是你上我也上的局面。

● 测试管理上,严禁公测、“千人团”“万人团” 等让用户参与测试的形式,所有测试需充分验证后走公告流程,按照汽车管理标准保障用户安全,杜绝用户成为测试对象。

● 宣传方面,避免使用“自动”“自主”“智驾”“高阶智驾” 等易夸大宣传的词汇,统一采用 “组合辅助驾驶” 表述,防止误导消费者。针对 OTA 升级,为降低频繁 OTA 带来的风险,要求车企做好版本风险管理,充分验证后再进行升级。

● 技术层面,将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DMS) 作为辅助驾驶监管核心要素,通过人脸 ID 识别、限制座椅调节和平躺功能等技术手段,防止驾驶员脱离驾驶状态。

● 到底好没好,先推出来再说,但是这波确实是强监管下面的影响。

◎ 合规能力强的头部企业将加速整合市场,行业集中度 CR3 预计提升至 80% 以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三方供应商华为引望、Momenta、地平线和卓驭等几家寄回事很大的,汽车企业的自研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 消费者端对辅助驾驶车辆,有了更高的期待,这是从 NOA 功能从 10 万级到百万级功能的必然过程。

◎ 客观来说,这次也为 L2 到 L3 级辅助驾驶做了铺垫,因为不存在 L2+和 L2++和 L2.9 了,相关条例实施和车企量产计划推进,监管体系将向 “责任划分机制” 转变,在数据安全、保险责任认定等方面细化,形成完整闭环。

小结

这次监管的强化,以安全为核心重塑了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监管框架,通过严格的准入、测试、宣传和 OTA 管理要求,遏制了智驾乱象,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通过规范宣传与功能边界重建了消费者信任,长期将加速技术迭代与行业洗牌。

END

作者:陶烟烟
文章来源:芝能智芯

推荐阅读

更多汽车电子工程领域相关技术干货,请关注专栏芝能汽车电子设计 欢迎添加极术小姐姐微信(id:aijishu20)加入技术交流群,请备注研究方向。
推荐阅读
关注数
11984
内容数
730
专注于汽车电子工程领域,紧跟技术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目录
极术微信服务号
关注极术微信号
实时接收点赞提醒和评论通知
安谋科技学堂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学堂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及 Arm 教学资源
安谋科技招聘公众号
关注安谋科技招聘
实时获取安谋科技中国职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