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蓉城,算力浪潮澎湃涌动。7月9日-10日,由全球计算联盟高性能计算产业发展委员会、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算力平台与应用专委会(筹)指导,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长沙尖山塔图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益企研究院协办,AMD、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支持的“2025年中国算力平台与应用大会(第三届)”在成都成功召开,13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近300名算力领域专家学者参会。作为国内算力平台与应用实践创新的标杆会议,本届大会搭建起政产学研深度对话的高端平台,成为观察算力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大会合影
大会致辞:算力赋能,跨越发展
大会开幕致辞中,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何树清指出,算力平台建设是涉及硬件设施、软件算法、网络架构与数据安全等多维度的系统工程,而深化行业应用场景则是实现“算力赋能千行百业”战略目标的核心路径。
何树清致辞
主旨报告:创新驱动,产教融合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杨超重点推介自主研发的"跨平台高性能CAE计算引擎",该引擎适配国产众核及国际商用处理器,通过并行算法创新与全栈性能优化,深度融合AI技术破解高端仿真瓶颈,打通"硬件-算法-软件"协同生态,助力产业升级。
杨超作主旨报告
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阳阐释学院以"产教融合联合体"为引擎,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致力打造国家级人工智能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赋能四川跻身全国人工智能第一方阵。
杨阳作主旨报告
发布仪式:成果丰硕,引领变革
发布仪式成为大会瞩目焦点。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长虹·星河·云河解决方案”,为工程科学领域提供高效计算支撑。
“长虹·星河·云河解决方案”发布仪式
另一个重大亮点是北京大学计算中心、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长沙尖山塔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全新 SCOW算力平台系统”,这是国内首个实现“超算·智算·量子计算·云计算”四算融合的算力平台系统,将高效支撑教学科研前沿探索,使我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全栈式算力平台系统的国家之一。
“全新 SCOW算力平台系统”发布仪式
发布环节,北京大学计算中心系统管理室主任、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算力网络研究中心主任樊春整体介绍了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实践,特别是自主研发的面向算力网络的超智算一体化解决方案。该方案集成了SCOW 算力平台系统、鹤思算力调度系统、ShadowDesk 远程桌面、小蒜大模型智能体平台两大核心系统及两大高效应用。这些不仅是2023年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算力网络构建关键技术的重要成果,更逐渐发展为我国突破算力壁垒、构建自主可控算力底座的重要抓手,通过超智算融合架构与智能调度技术,为"东数西算"国家工程及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专场论坛:多元赋能,深度融合
AI 应用专场:教育新基建与智能生态齐发展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大数据处处长于冰系统阐述了“数算云网”教育新基建,通过建设中央数据中枢、算力共享网络与算法赋能平台,推动教育垂类模型应用与高校数智转型。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马皓分享了学校顶层布局,包括成立人工智能发展委员会与工作专班,构建涵盖 MaaS 模型服务、AI 编程工具链、科研 GPT 系统的智能生态。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建波指出 AI 大模型推动“超智融合”大势所趋,强调中国需坚持开源开放路线,加速算力算法数据三要素的基础设施化。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主任段磊呼吁构建面向 Al for Science 的算力基座。华南理工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技术总监叶昭展示了 AI 引擎平台建设经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超算与智算部主管沈瑜分享了自主研发 USTChat 多模态平台,贯通教学科研行政全场景应用。企业层面,AMD 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副总裁纪朝晖强调“无处不在的 AI 引擎”理念,其端到端解决方案覆盖数据中心至终端设备;腾讯云副总裁杨晖则聚焦高校落地场景,详解算力调度、RAG 知识库构建及 Ti 平台私有化部署工具链。
于冰:“数算云网”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
马皓:北京大学数智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王建波:从超算到智算,自主可控技术引领AI算力跃迁
段磊:面向 AI for Science 的高校算力建设策略思考
叶昭:建设人工智能引擎和平台
沈瑜:人工智能赋能中国科大 (Al for USTC)
纪朝晖:AMD 赋能AI+教育
杨晖:腾讯云大模型技术在高校的应用与实践
算力平台专场:基础设施创新助力科学计算普及
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刘晓毅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星河超算架构”,可降低建设成本 20%、提升并行效率 30%、减少运维点位 90%,在长虹集团和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等多个单位获得多应用场景验证。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高性能计算技术与应用发展部主任金钟介绍了中科院算力互联网建设成果,通过降低资源使用门槛与推动国产芯片应用生态,促进科学计算普及化。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GCC HPC 产发委主任林新华分享了轻量级多模态与文本大模型评测体系,依托该校智算平台评估模型在高校场景的适配性。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院研究员程耀东深度剖析了新型 AI 存储架构,提出通过 ZNS SSD、端到端无缓存设计及 3FS 文件系统突破大模型存储瓶颈。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智能计算中心处理系统运维室副主任贾琰则分享了支撑能源勘探的集约化、绿色化算力平台建设路径。联想中国区政企业务群教育科研行业总经理唐珂阐释了“混合式 AI”技术基底,提供从基础设施到产教融合的全周期解决方案。
刘晓毅:星河超算架构在工程科学领域的应用
金钟:中国科学院算力服务及应用国产化
林新华:高校场景下轻量级多模态大模型与文本大模型的初步评测
程耀东:新型人工智能存储的架构与实践
贾琰:全面构建支撑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型算力平台
唐珂:联想混合式AI 让AI成为创新生产力
算力应用专场:科研融合新范式不断涌现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长聘副教授彭献华展示了强化学习在金融指数跟踪与风险对冲中的创新应用。浙江大学物理高等研究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朱亚南利用多尺度低温电镜技术解析 HIV - 1 病毒衣壳原位组装机制。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中文信息处理实验室副研究员陆垚杰探讨了大模型知识机制增强方法。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软件工程师白石阳介绍了基于 PHG 平台的拖拽式 CAX 开发软件 MSCAX,显著降低工程算法开发门槛。华为计算产品线北冥实验室主任、计算系统优化首席专家王龙提出了“自动化性能工程”解决方案,其“神笔马良”系统有效提升国产处理器应用优化效率。
彭献华:基于强化学习的数量金融问题研究
朱亚南:通过多尺度低温电子显微镜成像实现大分子机器的原位可视化
陆垚杰:大模型的知识机制与知识增强
白石阳:一体化算法开发验证软件MSCAX
王龙:自动化性能工程方向的一些前期探索
展望未来:协同共进,迈向新纪元
随着大会圆满闭幕,中国算力发展新征程已然开启。未来,政产学研协同将更加紧密,跨学科创新成为常态。技术层面,跨平台计算引擎与超智算融合将持续突破;人才层面,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产教融合模式将加速复合型人才培养;应用层面,从智慧教育生态重构到量子计算落地,从工程仿真优化到大模型知识机制完善,算力正深度重塑千行百业。在多方合力推动下,中国有望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中占据战略主动,迈向算力驱动、智能引领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