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1236.SZ)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多项核心财务指标表现亮眼,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整体营收157.81亿元,同比增长25.99%,归母净利润同比向好,经营现金流持续稳健。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7.70亿元,同比增长23.93%,环比增长25.10%;实现归母净利润0.55亿元,环比大幅增长127.87%,实现扭亏为盈;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13.58亿元,环比增长173.92%。这一系列数据有力印证了公司战略转型已取得实质性成效。
毫无疑问,这份半年报不仅展现出软通动力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强大发展韧性,更标志着公司已成功实现从传统软件服务商向“软硬一体、全栈智能”科技企业的战略蜕变。
支撑这一转变的,是软通动力持续的战略进化、新兴赛道的拓展以及差异化竞争壁垒的构建,其发展历程再次表明:在科技行业中,唯有坚持创新与前瞻布局,才能穿越行业周期、实现可持续的价值成长。
01.
业绩稳健增长:
四大业务协同发力驱动高质量增长
纵观软通动力2025上半年的财报,公司展现出营收规模持续扩大与经营质量稳步提升的双重特征。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软通动力通过并购整合与自主创新,构建起覆盖“咨询+软件+硬件+AI”的全栈智能服务体系,形成四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计算产品与智能电子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营收达67.56亿元,同比增长72.77%,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42.81%,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战略收购,公司旗下“软通华方”品牌,推出多款标杆产品,并发布业界首款端侧AI推理液冷工作站;“机械革命”品牌市场份额显著提升,稳居国产电竞PC领先阵营。
二是,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作为传统优势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89.20亿元,同比增长4.78%。公司连续两年位居中国IT服务及IT咨询市场榜首,AI创新成果显著,自研Efflux开源平台获GitHub 600+Star关注,并入选大模型应用交付供应商名录。不仅如此,在工业、金融、汽车等领域落地多个AI应用案例,体现了成熟的AI工程化能力。
三是,数字能源与智算服务上半年营收0.96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在战略布局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天元智算服务平台正式投入商用,并接入多地域算力节点;公司作为牵头单位中标国家级“韶关公共算力服务平台”项目,协同运营商共建国家算力网核心节点。能源数字化领域,公司完成多个能源管理及储能项目,建成辽宁省首个虚拟电厂平台,并中标中国石化龙口LNG智慧化建设项目,体现了扎实的技术创新能力。
四是,国际化战略迈入“出海2.0”新阶段,推出“iSoftStone Digital软通国际”品牌,实现全球化战略升级。在东南亚、中东和日本市场持续推进区域合作与项目落地,在与国内领军企业共同出海的同时,上半年硬件业务成功获得巴基斯坦及沙特政府大额订单,体现了“技术+服务+生态”输出转型的强大能力,也彰显了软通动力全球化布局的决心与实力。
不难看出,四大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展,表明软通动力打造的“软硬一体,全栈智能”战略已经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这也正是其能够穿越行业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和竞争优势。
02.
战略全面跃迁:
从软件服务商到智能化领军者的蜕变
软通动力近年来的战略演进,堪称中国科技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回溯其发展历程,公司逐步实现了从软件服务商到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再到全栈智能化产品与服务提供商的三次重大跃迁。
这一持续转型并非偶然,其背后是软通动力前瞻战略视野的体现。面对软件服务市场竞争加剧与利润空间收窄的挑战,软通动力积极把握国产化替代与AI技术爆发的战略机遇,以“软硬一体、全栈智能”为核心,构建覆盖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的技术生态系统,此举不仅突破了原有业务边界,更实现了从能力架构到商业模式的根本性跨越。
更为关键的是,软通动力的转型并非业务的简单“叠加”,而是深度融合与系统性重构,它不仅显著提升了软通动力的整体盈利能力,更在产品创新、行业赋能和商业模式等多个维度构建起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首先,在产品创新方面,软通动力通过“软硬一体”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全栈技术生态。其中,硬件领域,公司整合原清华同方相关业务,陆续迭代推出“软通华方”“机械革命”“恒悦”等系列新品;基础软件方面,持续投入开源鸿蒙与欧拉系统,自主研发的天鸿操作系统6.0已成功应用于国产笔记本及智能交互大屏;在AI技术领域,构建“1+4+N”AI工程能力矩阵,升级天璇MaaS企业级模型平台。
其次,在行业赋能层面,软通动力以“咨询引领+技术赋能”模式,为金融、制造、教育、能源等十余个重点行业提供端到端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在金融领域,财资智能一体机深度融合大模型技术,成功中标多个集团司库与数据治理项目;在智能制造领域,以天坊工业互联AI平台和天枢iSSMeta数字孪生平台为核心,打造天津港“智慧港口”等行业标杆。
最后,在商业模式创新上,软通动力通过生态协同开辟多元化增长路径。公司与华为的合作已扩展至鸿蒙生态、鲲鹏计算等多个领域,联合推出的昇腾医疗诊断平台、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等已成为行业标杆。作为NVIDIA Solution Provider合作伙伴,公司成功交付国内首个NVIDIA AI Enterprise零售客户项目。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软硬一体、全栈智能”战略持续释放“协同效应”——软件能力进一步强化硬件产品的附加值,硬件布局则为软件服务开辟更广阔的应用场景,而这种战略跃迁真正让软通动力成功实现从传统软件服务商向全栈智能产品与服务提供商的跨越。
03.
第二曲线崛起:
解读软通华方成功背后的“底层逻辑”
如果说“软硬一体,全栈智能”是软通动力的战略方向,那么软通华方则是将这一蓝图转化为现实的“核心载体”。其快速崛起的背后,同样根植于一套清晰的“底层逻辑”——这一逻辑始于对产业变革的前瞻洞察,并通过精准的战略布局、扎实的能力构建与高效的生态协同,最终转化为显著的市场竞争力。
第一,在战略卡位方面,软通动力完成对同方计算机的战略收购,成功切入信创市场,承接了清华同方积累的品牌资产、技术专利与政企渠道资源,实现从“软件服务商”向“全栈服务商”的战略升级。当前,“软通华方”已成为清华同方在计算产品领域的唯一合法传承者,整合之前清华同方的信创PC产品,并对其进行AI技术在内的多项升级,相继推出20余款信创终端新品。
第二,在能力构建方面,软通华方正式提出FunAl³三维能力模型推进能力建设。“智算筑基”深度融合AI大模型能力与硬件技术,推动全系产品向中国原生AI智算升级;“智聚生态”协同国产芯片、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伙伴,构建信创全生态;“智业深耕”聚焦政府、教育、金融等重点行业,推出“AI+信创”场景化联合方案。
第三,在市场拓展方面,软通华方产品矩阵覆盖党政、金融、教育等国产替代重点行业领域,整体市场份额领先,稳居业内第一梯队。
第四,在技术融合方面,昇腾AI服务器与自主操作系统通过深度调优,实现性能提升;液冷工作站支持大模型本地推理,体现软硬协同的落地价值。
最终,这些关键要素共同推动软通华方形成持续增长的“飞轮效应”,据第三方机构榜单显示,软通华方登顶中国信创PC影响力品牌前三甲,一跃成为国产化替代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由此可见,软通动力通过战略并购快速切入硬件入口,以AI工程化能力重塑硬件价值,逐步构建起“基础硬件为载体、基础软件为通路、AI能力为增值”的三层商业模式,正是凭借这一系统而清晰的价值创造逻辑,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突破,为公司打开了更具潜力的“第二增长曲线”。
总的来看,软通动力2025半年报所呈现的,不仅是一系列稳健的增长数据,更勾勒出一幅中国科技企业持续突破边界、重塑价值的生动图景。在“智能化、自主化、绿色化、国际化”战略的引领下,软通动力与时代机遇同频共振,将有望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加速向全球科技舞台的中央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