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占据着国家战略资源地位。然而,层出不穷的数据泄露事件也给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和巨额损失的可能性。
Check Point Research在《2023 年年中安全报告》中指出,今年上半年,随着新的勒索软件团伙不断涌现,勒索软件攻击态势持续升级。
争议是伴随着大模型的能力惊艳四座而来的,争议的核心问题在于安全。安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大模型带来的对人类伦理的思考,一个是大模型本身带来的隐私泄漏、数据安全等问题。
2023年9月21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的“2023 OSCAR开源产业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对全球开源生态发展态势洞察进行了解读。
近三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在多个维度同时发生着剧烈变化——疫情极大加速了全社会对于数字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一系列云原生技术依托着开源和蓬勃的市场而迅速发展演变,更多产品和技术名词同时涌向市场;国际关系复杂化下的信创云浪潮扑面而来......
在持续产生海量数据的同时,这些新应用、新场景在基础设施层也普遍基于敏态的分布式架构构建,从而对存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在云计算和网络安全产业的蓬勃发展下,我国云安全行业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在网络安全市场总体规模中占比不断上升。
一个明显的变化,来自企业对于出海效率的提升。《埃森哲2022中国企业国际化研究》指出,企业想要在出海浪潮中取胜,坚强可靠、安全合规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是保障全球化经营的数字化技术支撑。
开源作为一种开放的、无边界的新型协作模式,是数字经济创新、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开源的大获成功也启发不少企业将开源软件开发的经验教训应用到组织内部中来,是谓内源。当前内源建设已成为企业提升研发效率、释放产业效能的重要手段,在通信行业亦是如此,同时各项能力建设不足、缺乏企业级开源文化认...
DevOps和云原生的概念兴起之后,似乎是在突然之间,工程师们不得不掌握数十种不同的工具、Helm charts、Terraform模块等,仅仅是为了在多集群微服务的多个环境中部署和测试一个简单的代码更改。
从最初的聊天、下棋开始,到医疗、金融、制造、教育、科研等,生成式AI表现出了强大的创造力和无限潜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已经发布了逾百个行业AI大模型。
Gartner 发布“2022 年中国 ICT 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云安全已处于技术萌芽期高点,预期在2-5年内有望达到技术生产成熟期。
最近,一项来自Epoch AI Research团队的研究抛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模型还要继续做大,数据却不够用了。
网络钓鱼,作为一种“古老”的攻击技术已盛行多年。尽管企业的安全设备不断上新,却依然防不住钓鱼的层层套路,令无数企业头疼不已。
然而,随着AI大模型深入到千行百业中,市场开始意识到通用大模型虽然功能强大,但似乎并不能完全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2023年8月25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的“2023 SecGo云和软件安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链接云端 可信而安”为主题,旨在推动云和软件安全产业发展、新技术应用和生态建设。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代晓慧、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
软件供应链安全如今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难题。从2021年底Apache Log4j“核弹级”风险爆发,时至今日影响仍然存在,保障软件供应链安全已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网络安全渗透测试,能够帮助企业从攻击者的角度思考,快速了解企业在网络防御方面的不足。通过梳理企业的IT资产、寻找漏洞和攻击路径,以便更好地修复或应对风险。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组成了恢弘的万亿级科技市场。这三个领域,无论远观近观,都如此性感和魅力,让一代又一代创业者为之杀伐攻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对云上网络安全隔离能力和互访能力、企业数据中心与云上网络互联、构建混合云的能力,以及在云上多地域部署业务后的多地域网络互联能力等,都推动着云网络进一步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