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是假期的最后一天,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明天又要回去上班打卡了。4月底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新一版的《Global EV Outlook 2021 Technology report》,这份报告的特点是涵盖的内容比较齐全,包括IEA对过去历史的总结和未来的展望。图表做的也很漂亮,我想做一个摘录和总结。
图1 IEA报告的核心内容
10年,是电动汽车规模化商用的时间,到2020年底,全球一共有1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存量(中国540万、欧洲330万、美国180万,其他地区80万)。去年疫情使得全球汽车销量下降6%,但2020年电动汽车增长了41%,全球售出约300万辆电动汽车(4.6%的渗透率),欧洲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图2 中国占了全球一半的电动汽车的存量
在这里面,我其实有几个疑问,如果进一步细分中国大概有350万BEV,1百万PHEV;其中欧洲的PHEV大概有140万,超过了中国,原则上来看在过往这个10年里面,中国的PHEV想要继续在各方面超过欧洲还是有难度的。我们花了10年350万存量带来的好处,一个是直接的电池产业链的竞争优势,但是接下来比的是爆款,两边车型开始直接大比拼。
图3 全球电动汽车存量
中国从2015年开始每年50-80GWh需求规模把电池产业链做起来了,从2019年开始,欧洲的电池需求规模在持续往上。可以预计,欧洲和美国对于电池产业链的可控性未来是有追求的,欧洲的先发优势和低成本特性会持续巩固。
图4 全球电池市场需求
还有一个比较优势是充电桩,中国拥有压倒性的快充桩(虽然大部分之前是为围绕60kW来建设的),在电气方面的充电桩产业链,中国也是具备长期的比较优势的。
图5 全球充电设施
在疫情的局面下,电动汽车的蓬勃生机主要取决于三个支柱:
1)全球范围内对电动汽车系统性支持的监管框架:到2020年底,已有20多个国家/地区宣布未来禁止销售常规汽车,或强制所有新的销售为零排放汽车。
2)疫情下的补贴措施:部分欧洲国家增加了购买电动汽车的补贴措施,中国推迟了取消补贴计划的计划表(2020年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钱是1200亿美元,全球政府花费了140亿美元来支持电动汽车的销售,比2019年增长了25%)从市场来看,中国、欧洲基本是引领全球发展,所有的车企必须要围绕这两个地方进行电动汽车扩展计划。你可以理解丰田、本田和日产的无奈,在本国没有需求的条件下,只能直接在欧洲和中国缺乏基础的准备的条件下硬拼。某种意义上,没有政府的前期资金投入,就不会有电动汽车市场
图6 全球市场主要分中国、欧洲、美国和其他
图7 在大巴和卡车领域,国内的数量优势是无可撼动的
3)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规模化,电池成本持续下降,在这些因素下,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宣布了越来越雄心勃勃的电气化计划,2020年占90%的全球前20大汽车制造商中,有18家已经表示计划扩大电动汽车的计划。
备注:换了CEO的本田都更新了新的日程表,这个电动汽车的推广计划,在当下的环境来看有些保守了,至少车企都会把日程进一步提前
图8 IEA统计的世界主要车企的计划
在这个方面,我们能看到欧洲和美国的车型是供给不充分的,而中国电动汽车的车型已经提前进入红海了。个人觉得400公里续航以上的车型才能让消费者自己去买,也就是说在2020年往400\~600公里的车型大规模上市,拉动了市场的需求。
图9 电动汽车车型供给
而燃料电池到2020年 ,全球一共的保有量位3.48万台,相比电动汽车块成年了,燃油电池这还是处在婴儿阶段。
图10 燃料电池的分区域统计
IEA也做出了一个非常惊人的预测,在规定的政策情景中,到2030年电动汽车存量将达到1.45亿辆(这里分解的BEV为8000万,PHEV为4440万),占所有汽车保有量总数的7%。如果政府加快实现气候目标的努力,电动汽车市场可能会大得多,全球电动汽车到2030年将达到2.3亿辆汽车,占比为12%。
图11 全球到2030年的预测
IEA的预测里面,实质上中国要在2030年销售1200万新能源汽车,欧洲1330万,美国880万,反正是按照一个加速模型来推动电动汽车不断从传统车里面抢份额。
图12 IEA预测的未来的发展
小结:从当前来看,IEA这种宏图大展的报告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在行业里面存活下去,随着加速往上走,马太效应会加速公司之间的竞争和淘汰速度。做了10年以上的同志们千万别在下一个10年给甩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去了。
作者:朱玉龙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t6K3TWXSHZMjnE9yVdMc1w
作者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汽车电子干货请关注汽车电子设计专栏。